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博士工作站将设在你们公司。”
潘科话音刚落,毛鹃脸上已笑开了花。
“擦亮雷山银球茶这一金字招牌,我更有底气了。”
潘科是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名副其实的“茶博士”。毛鹃是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有“茶仙子”之称。3月末的一个傍晚,记者在雷山县丹江镇乌开工业园区偶遇了这两位贵州茶界的名人。
在园区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灯火透亮、机器欢鸣,正在加工刚采摘下来的鲜嫩春茶。潘科走进车间,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听闻潘科到来,毛鹃大步来到车间,迎接这位老熟人。
“加工再精细些,茶叶品质还能更好。”潘科开门见山,“我泡一杯尝了下,鲜爽度不错,但滋味饱满度不足、回甘差点,这就是加工环节不够精细造成的。”
潘科细致点评,毛鹃频频点头:“明天就组织技术人员培训。”
银球茶,是雷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去年产量500余吨,产值2.7亿元,是记者这次采访的“主角”。
“我出生时,喝的第一口水就是银球茶茶水。”说起银球茶的故事,毛鹃这样开头。
开春以来,毛鹃就成了大忙人。白天,上山收茶青;晚上,车间忙加工。这颗直径20毫米左右,表面或银灰、或墨绿色的茶球,凝聚着她一家三代40多年的心血。
绵延近千公里的苗岭山脉如果比喻成一株挺立天地间的茶树,雷山县就宛如一片碧绿的嫩叶,而苗岭之巅雷公山恰似一片茶叶的叶脉。这里终年多雾,在海拔1200米至1400米间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分布着一片片茶园。
20世纪80年代,毛鹃的爷爷毛克翕开发出雷山银球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她的父亲毛华全国各地“跑展销”,打响了雷山银球茶的名声。2017年,已在雷山县旅游局工作多年的“80后”毛鹃,辞去“铁饭碗”,回到大山,从父亲手中接过经营企业的重担。
“小时候,爷爷带着爸爸妈妈上山采茶的场景总是那么清晰。”毛鹃说,这或许就是她们一家“融入血脉的事业。”
雷山县是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如何以科技赋能,提升品质,提高附加值,壮大茶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是雷山茶企共同面临的一道共富考题。作为雷山茶产业的主力担当——雷山银球茶的掌门人毛鹃有自己的规划,也是她与潘科谈得最多的话题。
“一名西班牙客商品尝我们的银球茶后,主动跟我学中文。”刚从西班牙市场考察归来10多天,毛鹃依然振奋,她说:“用科技赋能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雷山银球茶的金字招牌可以擦得更亮,也能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要构建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做好精细化加工……”潘科支招。
已是晚上11点,加工车间灯火通明、茶香浮动,“茶仙子”和“茶博士”依然兴致勃勃热聊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0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