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8-20 23:04: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值暑期,您对重庆的印象是40℃的高温,还是热辣滚烫的火锅?我们的记者在调研时,却一路感受着“清凉”。 从城区到库区、山间,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清凉业态,而这都离不开一个字:“水”。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我们就一起看看重庆这里“水”的新变化。

在重庆感受山水间的新活力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里是长江重庆段的一条支流,刚刚新增了漂流等旅游项目。在炎热的夏天感受漂流带来的清凉,也成为周边游客的新选择。不仅如此,像农家乐、民宿等相关配套的亲水旅游业态也越来越多。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在这个餐馆的门口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锚,仿佛在默默地告诉我们,这家店的老板曾经也是水上人家,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渔民的退捕转产,曾经这些水上的老物件,如今也成了他们的招牌。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像这家餐馆老板一样上岸的渔民,在重庆长江边上还有不少。陈廷江以前在江面上以捕鱼为生,吃住都在船上,甚至连小女儿都是在船上出生的。

上岸以后,街道工作人员帮助陈廷江等渔民申领拆船补贴、办养老保险、提供低息贷款开餐馆、减免相关税费等各种服务,上岸后的日子过得越发称心。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近年来,重庆累计退捕渔民1.0489万人,退捕渔船5342艘,实现长江干流重庆段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监测数据显示,长江重庆段水质已连续8年稳定保持二类,较2016年提升一个等级。禁渔四年来,长江重庆段鱼类物种增加58种,长江鲟等珍稀物种出现频率显著提高,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两个等级。生态越来越好的同时,江里岸上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重庆:不让一滴污水排入长江

两江交汇,浩荡东流。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通过对入境和出境的水质监测发现,长江在重庆奔腾了近700公里,水质却不降反升。这道关口是如何守住的?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上午9点多,记者跟随江北区生态环境局的巡检小队在江边下车,开始当天的山区隐蔽排污口巡查任务。地图显示直线距离只有1000多米,但陡峭崎岖的山路却让行程花了半个多小时。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整个重庆的入河排污口超过15000个,而像这样人迹罕至的排污口至少有数百个,除了安装在排污口的监控设备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到现场来巡查,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江边的山路,湿地遍布,崎岖且泥泞,一不留神就会滑倒。而许多排污口恰恰就分布在这些常人难以到达的隐蔽位置。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找到这么一片阴凉地儿,现在外边太阳下的温度至少有四五十摄氏度,我们汗如雨下,浑身湿透。工作人员告诉我,像这样比较隐蔽的排污口,他们一天最多也只能查五六个而已。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不只是岸上的排污要管住,来自水面上船舶的污水排放也同样被严格监管。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像这样一艘船一天可以接待2000位游客,大约会产生3吨的生活污水。以往这些污水是要经过船上的一个环保设备进行达标处理后,经过这个黑色的管道直排到江水里,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管道接近舱壁的位置被硬生生地截断了。那么这些污水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些船只上产生的污水都会被统一地收集到这个蓝色的生活污水储存柜内,靠岸以后将会把这些污水统一地运送到岸上污水处理厂,进行更加专业环保的处理。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如今,在长江重庆段,所有船只的污水已全部实现不向江水直排。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重庆海事局朝天门海事处监管科副科长 杨阳:现在长江重庆段每年有28万吨的船舶污水会转运上岸,进行环保达标的处理。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改得好,还得管得住。在重庆生态环境局的“巴渝治水平台”系统上,全市的主要水体情况全都汇聚于此。监控、预警、治理、考核、评价,一站集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刘明:我们对全市510条重要的河流和1600家重要的企业进行监测,它像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感知着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水质的变化情况。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情况,我们就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为防患于未然,重庆还用AI大模型对全市138个监测点位未来三天情况进行水质预测,精准度超过了90%。

综合污水处理

打造长江边的绿色化工园区

长江边上的化工企业,一直都是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在涪陵白涛,化工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优势产业,不能一关了之,又不能影响环境,如何发展?继续来看记者的调研。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年来这里的工业企业数量,从最初的26家增长到了60多家。企业越来越多,生态保护的难度也更大。于是,他们将附近所有化工企业全部纳入园区统一管理。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里就是整个化工园区的综合污水处理厂,园区里60多家企业排放的废水全都集中在这里进行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等综合处理,这里一天就可以处理超过3万吨的工业废水。水质净化前后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处理之前的水质浑浊,而且散发出臭味;而处理之后水质透明清亮,几乎没有异味。从这里净化排出的水质要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在园区里,不仅有这样创新的节能技术,还实现了产业链的“闭环”减排。

上游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正好是下游产品的原材料。像这样的产业链层级从最初的1级增加到了7级。链上的流动,不仅更加环保,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企业百元营收成本下降了6%。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重庆白涛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蒲守桥:在确保生态逐年改善的同时,我们的优势产业也得到高质量发展。近10年来,园区内形成高度集聚的上下游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从122亿元增长649亿元,年均增长达到了2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守好长江上游每一滴水 重庆构建治水“神经网络”

监制丨王琰 岳群 郭彦 吴方 王凯

制片人丨王世玉 邓丽娟

记者丨古峻岭 伍黎明

摄像|郝毅杰 王宏超

编辑|张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巴山蜀水竞风流——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观察
...之美后,直呼“安逸”“巴适”。世界自然遗产主题游、长江上游黄金水道主题游、民族风情主题游……近年来,川渝将一大批知名景点串珠成线,联合发布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吸引了大量外地
2023-07-17 09:14: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山城江岸起风景
本文转自:新华网这是8月6日拍摄的位于重庆长江岸边的九龙滩广场一景(无人机照片)。重庆珊瑚公园于1997年建成,毗邻长江。2020年,重庆市相关部门以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为契
2023-08-07 18:04: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长江行丨峻秀三峡
本文转自:新华社编者按: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区市。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2023-07-21 20:29:00
先进制造业集群释放竞争活力
...化工原料、基础钢材等,产业结构偏重、增长乏力,也给长江生态保护带来较大压力。高端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近年来长寿区提出建设“新材料高地”的目标,一
2023-08-07 09:04:00
...通国内大循环”这一调研主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民主监督专题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市政协主席程丽华参加相关活动。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吴
2024-04-20 08:34:00
2023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渝召开
...士、四川大学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章毅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当代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和支撑。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已有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显现出其局限性,如网络缺乏可解释性
2023-12-03 13:03:00
...总产量就达2.56万吨,同比增长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战略的交汇处,潜江在全国率先攻克“四季有虾”技术,彻底打破小龙虾季节性供应的桎梏。一只虾链动水乡
2025-08-27 00:24:00
...同意,7月2日至6日,川渝两地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加强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
2023-07-10 06:00:00
...言。持续跟进协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问题,围绕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深入研究,举办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1”省区市政协联合协商,履职成果转化为全国
2023-01-12 12:0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河北威县整合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难事“一码通办”
威县整合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难事“一码通办”群众“码”上说,政府马上办近日,在威县综合治理中心,“民情通办”平台工作人员在接听热线电话
2025-09-22 08:07:00
“来贵州吧!为你千千万万次!”外籍媒体人这样推介贵州 Come to Guizh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9月20日,2025年“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团抵达贵州省安顺市,对明代军事文化遗产天龙屯堡进行实地探访。该屯堡始建于1381年
2025-09-22 05:14:00
在小店区黄陵街道,有这样一支“特殊队伍”:24名老党员平均年龄68岁,却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坚守初心,将党支部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堡垒”
2025-09-22 06:24: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徐杨“您慢些走,这是刚热好的包子,还有降压药,我帮您放桌上。”9月6日清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相约黎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蒋凤
2025-09-22 06:49:00
筑牢安全防线,渤海银行济宁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为提升市民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渤海银行济宁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进企业、入社区、参与联合活动等形式
2025-09-22 06:49:00
济宁农机总动力突破1087万千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9月19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情况。济宁是农业大市
2025-09-22 06:50:00
出征!滨职新生20公里拉练全程高燃!
旌旗猎猎,战鼓隆隆!9月21日,滨州职业学院6400余名2025级新生开启“20公里拉练之旅”,这是一次意志的淬炼,更是一次青春的远征
2025-09-22 06:50:00
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以“温暖教育”点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乡村,如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温暖家园?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用实践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做温暖的教育
2025-09-22 06:51:00
光大银行滨州分行与水清木华社区联手宣传,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为切实提升社区居民金融安全意识,筑牢基层金融风险防线,光大银行滨州分行与水清木华社区联合举办“水清木华社区&光大银行滨州分行共筑金融安全防线”主题宣传活动
2025-09-22 06:51:00
9月20日,市司法局消息,为确保行政执法机关规范行使行政裁决权,日前印发通知并明确要求全市各行政执法机关将行政裁决事项纳入权责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
2025-09-22 06:55:00
经国务院批准,2025欧亚经济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举办,主题为“聚合欧亚新动能 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日前
2025-09-22 06:56:00
《松花江上》再现英烈壮歌
由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与吉林省图书馆共同主办、长春国乐乐团承办的“民族管弦乐展演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演诵剧《松花江上》汇演”
2025-09-22 07:15:00
问政快报(2025.09.22)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9月18日至20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611条,其中,景德镇市珠山区太白园街道办事处
2025-09-22 07:15:00
“海昏侯”“南越王”将在南昌同框!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钟剑桥) 国庆临近,南昌将有一个“宝藏”好去处。这里有歌舞、国潮演奏、汉代美食节、音乐节,以及超多文创
2025-09-22 07:15:00
江西基层医疗机构智慧系统全覆盖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钟剑桥) 9月18日,江西省深化医改系列新闻发布会——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2025-09-22 0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