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14:26:00 来源:戏说三国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纵观古今英雄贤才,多少人一世英名,曾经也是建立不朽功绩,只不过他们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善始善终,有的可能主动退隐,或者是被贬官回乡,而有的命运没有那么好了,他们因为功高盖主,或者是被奸人陷害,最后身死殒命,甚至是惨遭灭门。

就比如秦朝时期的功臣商鞅和白起,他们二人都未能善终,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张仪也这二人同为朝中权臣,为何张仪到最后可以全身而退,反观商鞅和白起结局简直不要太惨,有如此差别的结局究竟有何原因呢?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杀神白起,被下令自尽而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代名将白起,白起在古代有着“杀神”的称谓,这个称谓可不是对他的夸大,或者是一种赞颂,而是白起曾经确实是屠杀了太多的敌军,就比如长平之战,白起用计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外加其他的一些战役,由白起引起或是所杀的人多达百万有余,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历史,能有几人可以与之相比,杀神之称自然也是不足为过。

当然,白起的出现也让秦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其他的诸侯国不敢轻易招惹,可是没想到后来秦王居然下令赐死白起,而白起身为臣子不能违抗王名,只好自尽而亡,那这样一代名将,秦王好端端的为何要杀他,这岂不是自损实力?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孰不知这也不能全怪秦王,一来是白起功高盖主,他所建立的功绩以及在秦国的威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手握重兵,这换做是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不得不有所顾虑,怎么可能不担心手下的将领造反,所以除非白起主动退出或是让出兵权,要不然秦王肯定会针对他。

二来就是白起这个人恃功自傲,对秦王缺少该有的尊敬,总是当面顶撞他,在秦军企图乘胜追击去攻打赵国时,白起深知不可能取胜,于是直接指出秦王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他他的,赶紧撤军才是对的,与此同时,恰逢白起生病,无法参战,一直抱病在家静养,秦王多次召见白起都拒不从命,这让秦王以为白起公然违抗命令,最后才选择下令将其赐死。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其实白起死的是很冤的,他从来没有想过造反,却不成想被人诬陷,这致使秦王越发猜忌他,外加他三番五次顶撞秦王,自身不懂得调和君臣之间等关系,这也就引起了秦王的不满,多重因素下终究会被清算。商鞅变法,惨遭五马分尸

其次就是秦国的功臣商鞅,他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等,同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后来几经辗转来到贫瘠的秦国,最开始的时候秦国即便作为老牌诸侯国也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土壤贫瘠,民风尚未开化,一度走下坡路,而商鞅到来之后说服了秦孝公去按照他的方法进行改革。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就比如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实现军功爵制,进一步完善私有制,统一国内的度量衡等等,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这让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实力靠前的国家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商鞅就是秦国崛起和复苏的救命稻草,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秦国的壮大,可是这样一位功臣同样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商鞅惨遭杀害,戏剧性的是,他也死在了自己制定的酷刑之下,被定以车裂之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马分尸,那商鞅究竟做错了什么遭受这样的结局呢?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首先就是商鞅变法虽然对改善秦国很有帮助,堪称伟大的改革,可是他的很多变革措施极大的触动了上层贵族阶层的利益,就比如军功爵制,原本的贵族无法继续沿袭世袭制,必须依靠实力和战功才能保住自己家族或是自身在朝中的地位。

再就是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致使很多人遭受酷刑,而其他人也是望而生畏,他们自然会把这种怨恨归结到商鞅身上,要不是他的出现,这些贵族也不至于面临这么多问题。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再就是商鞅个人在后来因为得权得势,在朝中越发的高傲,要是秦孝公在还好说,可是秦惠文王的继位就让商鞅失去了依靠,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了,商鞅还不知收敛,依旧追求权势必然遭受打压,没想到最后悲惨落幕。张仪连横合纵,明哲保身

与前两人相比,秦国功臣张仪就比较好命了,他不但没被清算,还全身而退,那他又是为何得以善终呢?原因很简单,张仪提出来的很多策略并不针对国内的贵族阶层,而是针对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

就比如他所倡导的连横合纵之法,主要是为了统一六国,而他本人虽然担任相国的角色,但是更多的是负责外交事宜,平日里经常去别的诸侯国进行交涉和游说,所以他没有什么实权,更不会威胁到皇权。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除此之外,张仪游说各国期间,让秦国获利之余,又与各国交好,此时的他是以一个谋略家的眼光去对时局进行把控,为自己未来留有退路,再就是张仪不是那种重视权势的人,不会被利益蒙蔽双眼,在秦惠文王去世后,他深知秦武王暴戾的秉性,肯定是容不下自己,于是乎他放弃自己在秦国所有的身份地位,连忙出逃到魏国,这才得以全身而退。结语

所以总的来说,张仪能够明哲保身是他懂得审时度势,不迷恋权力,也不得罪贵族阶层的人,他也更会把握机会,关键时刻该撤就撤,而商鞅和白起就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得势就难以放下,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都有欲望,谁不想一直向上走,在利益面前很难经得住诱惑。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张仪却能全身而退是为何?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借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要将目光放长远,同时也要兼顾他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排挤,最终实现人生的顺畅和成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
2023-06-09 11:11:00
秦国的统一离不开这四位功臣,但他们却都没有好结局
...合起来攻击商鞅,导致他最终遭到车裂而死的悲惨结局!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结束他在鬼谷子门下的学习之旅,来到了秦国。他以“铁齿铜牙”的口才,成功欺骗了其他国家,特别是楚国。他瓦解了
2023-06-11 05:37:00
揭秘秦国的五位赫赫有名军事将领
...过几番大战,全部夺取了原属魏国的河西之地。事后,因张仪之故,公孙衍受到排挤,不得不离开秦国。 至此,公孙衍与张仪这对天生的对手便开始的旷日持久的交锋,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
2024-03-24 06:48:00
秦国从战国七雄之一到后来的一统天下,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五人可以说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五个人都是秦国的宰相,但五个人没有一个好下场。商鞅商鞅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详的
2024-05-28 14:23:00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他们对秦国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对秦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我认为首功在商鞅。魏冉的贡献要大于张仪、范雎张仪、范雎是文臣,主要贡献在外交方面,减轻了秦国的压力。张仪的贡献
2023-01-11 13:33:00
...过不是商量要帮谁,而是要探讨要不要把这两国给灭了。张仪说巴蜀弹丸之地,灭了也没啥意思,不如东进打韩国,让他们割地求和,而惠文王持反对意见,派大将军司马错把前来求援的巴国和蜀国
2024-06-27 13:08:00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和李斯,谁对秦国贡献最大
...鞅变法为之后秦国一步步吞掉其他六国奠定了基础。 2、张仪:连横破合纵张仪是魏国人,他曾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游说之术。张仪曾经和楚王一起喝酒,楚王丢了一块玉璧,怀疑是
2024-04-30 22:49:00
秦国的四位“大良造”除了商鞅,你还知道谁?
...樛斿改任为秦国第一位相邦。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张仪接替相邦职位,樛斿离任。《相邦樛斿戈》有铭文:“四年相邦樛斿之造栎阳工上造间吾”。此外,有说法嫪毐是樛斿的后裔。三、
2023-03-04 21:22:00
兴军强国,秦国从变法之后的军事历程,盘点影响秦国历史大将
...提出了合纵的苏秦,又比如为了破去合纵而组织了连横的张仪,甚至是赵国的蔺相如等等,他们都算是纵横家的人物。他们的主张基本没有被反驳过,但是有这么一位名将就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最
2023-05-05 17: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