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朝脱胎于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乱世,亲历了多次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后积极推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国策,以极力避免赵宋王朝成为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政权。
但面对北有辽、金、蒙,西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吐蕃的复杂边境局势,内重外轻的宋朝在处理与上述政权的关系时,缺少了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军事震慑。

所以,即使是一隅之地的西夏国,也能对宋朝形成短期的军事进攻态势,迫使宋朝君臣不得不采取战争之外的外交手段:赔款。
1044年宋夏和议,西夏虽然向北宋称臣,但每年却可以从宋朝那里获得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的所谓“岁赐”(实质是宋朝的赔款)。加上39年前宋辽澶渊之盟时约定的10万两银、20万匹绢,一言不合就赔钱成为宋朝对外策略的“万金油”。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后,一路溃败的宋朝以“割太原、中山、河间地归金”为条件求和,继赔款之后又开启了割地模式。更为屈辱的是,宋朝的“国际地位”一降再降,从宋辽时的兄弟之国,降格为叔侄甚至伯侄,根据和议要求,宋朝皇帝要向金国皇帝称“臣皇帝”。
不过,对宋朝君臣而言,割地赔款抑或称臣纳贡,丝毫不觉得是一种屈辱,宋朝名臣富弼对此就算了一笔经济账:“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赔给对方的钱,甚至不足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二)。

对富足的宋朝君臣而言,割几座城池送几万两岁币,其代价远远小于两国开战所带来的庞大军费开支和丢城失地、人员伤亡,但却可以重新换来和平。
不过,终两宋319年国祚,战败后割地赔款之事虽成常态,但唯独有一件小事,宋朝君臣却宁死也未同意。
这就是和亲。

和亲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出嫁公主来笼络少数民族高层,缔结和约。对于求亲的一方而言,他们看中的并不是公主的高贵与美貌,而是随同公主而来的丰厚的陪嫁品和带有技艺的手工匠人。
所以,历史上和亲“公主”的身份往往是宗室女甚至是普通宫女,即使强如汉唐两朝,也依然对推行和亲乐此不疲。唐太宗甚至甘愿送文成公主入藏做松赞干布的小妾(和亲前松赞干布已有正妻尺尊公主)。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送一名女子远嫁和亲,对言官而言都是一件不值得进谏的小事。与宋朝同期的辽朝在联盟西夏时,也效仿汉族政权,“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
但偏偏到了宋朝这里,“和亲”成了比割地赔款更难以接受的事,宋朝皇帝可以称臣、称侄甚至称孙,但唯独不肯纳女做老岳父。

1042年,辽兴宗南下攻宋前向宋朝提出两点要求:要么增加岁币,要么和亲。宋仁宗嘴上虽然说“苟利社稷,朕岂爱一女乎”,但却拒绝了辽朝的求婚,选择多赔点钱。1126年,金兵围攻汴梁,金将完颜宗望提出“帝姬和亲”(宋徽宗时称公主为帝姬)条件,意外的是,一向怕死的宋徽宗居然严词拒绝了这一提议。
为什么宋朝人在看待“和亲”这件事上如此的执拗呢?
其实,宋朝人在处理异族关系时更讲究实用性,在他们看来,和亲是一锥子买卖,异族政权丝毫不会因为公主的到来而息兵罢战,无论是汉高祖与匈奴的和亲,还是隋唐与突厥的和亲,都没有换来多久的和平。

而岁币则带有持续性。北方政权在兴兵南下时就需要做一番权衡,不打,可以年年坐收渔利,打,那就要耗费钱粮兵马,所掠夺来的财物并不一定会比岁币多。这也是宋朝不愿和亲的重要原因。
宋朝的不和亲政策,此后也成为明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当然,明朝不和亲的背后,还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撑,这也使得明朝没有必要采取和亲的方式来笼络周边民族,正如明朝人敖英那句名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