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赵佾、赵偃,皆是赵孝成王的儿子。从《大秦赋》中赵偃称呼赵佾为二哥可以得知,赵佾、赵偃皆非赵孝成王的长子。这一点是有历史依据的。《史记·赵世家》说,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太子死”。
也就是说,早在赵孝成王十年之前,赵国就已经册立了太子。这位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在邯郸保卫战刚刚结束后不久,死了。这位太子很可能是赵孝成王的嫡长子。其后,才轮到赵佾继立为新一任太子储君。
其实,历史上赵孝成王册立的第二位太子应该是春平侯,也就是后来的春平君。但是,这位在赵国晚期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春平侯,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具体的名字。剧中人物赵佾的原型,便是春平侯。至于春平侯的名字是不是赵佾,就难说了,《大秦赋》中叫他“赵佾”,只是编剧臆想硬造罢了。
战国时期,列国的封君爵位,有“君”、“侯”二等制,“侯”高于“君”。诸侯国公子们的封爵号,一般情况下是君,而春平侯的封爵,说明他在国内地位不一般。
至于这位春平侯是何时被册立为太子的,无法找到确切记载,可是,应不晚于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而且,他不仅是赵国的太子,还做过赵国的相邦。据《战国策》,在赵孝成王十七年(前249)的时候,春平侯已经是赵国的相邦了。作为相邦,这年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太小,至少也有一二十岁了。第二年,即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史记》),同时,赵将延陵钧攻伐燕国。赵国避免两面作战,只好同秦国议和,身为太子的春平侯到秦国为质子,紧随其后去的,还有一个赵国王室平国君。
至于春平侯去秦国做质子,是不是如《大秦赋》所演绎的那样,郭开、赵偃定计,毛遂发挥过重要作用,则不可知。剧中所演绎的,很可能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什么具体可信的历史依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09: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