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1月10日讯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大单元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践,济南高新区凤凰路小学东西校区的老师们齐聚录播教室,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共研交流活动。通过听课观摩、评课议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探索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1课时以 “探究形与数的直观关联” 为核心目标,采用 “情境导入 — 探究建模 — 应用拓展” 的流程展开。 课堂开始,甄老师通过 “最强大脑” 情境导入:展示一组多个奇数连加的算式,要求学生1秒计算出结果,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接着利用给正方形涂色的方法,出示 3 组图形(1 个小正方形、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9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图形个数并猜测下一组图形的小正方形数量。学生发现数量依次为 1、4、9,初步感知 “正方形个数 = 边长的平方”,自然引出 “数与形” 主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涂色小正方形拼摆 1、1+3、1+3+5 的图形,记录每次拼摆后图形形状(均为正方形)与算式结果(1、4、9),小组讨论后总结 “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和 = 奇数个数的平方”;甄老师借助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一步步带领学生发现连续奇数求和与平方数的内在联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易懂。学生们专注的神情、踊跃的发言展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这种将数学规律与趣味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用数与形结合解决复杂问题”,以 “复习回顾 — 深度探究 — 综合应用 — 总结升华” 为脉络,实现 “以数解形” 与 “以形助数” 的双向融合。首先用数学家华罗庚的一首小诗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呈现算式 “1/2 + 1/4 + 1/8 + 1/16”,让学生先计算结果(15/16),再提供圆形纸片、正方形、线段、彩笔,引导学生用 “涂色” 表示算式 。课堂上,常老师以直观的图形演示为依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数列的求和规律。通过“在圆上不断分、不断加”的具象化操作,学生们清晰地感知到:随着分数单位不断细分累加,和会越来越接近1,生动诠释了极限思想的内涵。同时,黑板上“数形结合”和“极限思想”的板块设计,进一步强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起“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思维模式。学生们全程专注投入,在观察、思考、讨论中逐步揭开数学规律的面纱,不仅掌握了数列求和的方法,更领悟了数学思想的魅力。
课后,数学组全体老师围绕 “大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研讨。
东校教师代表傅锦芝发言:课堂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探究环节给予充足的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时间,学生表现亮眼:第一课时拼摆奇数和图形时,不少学生能主动发现 “新增奇数对应正方形边长的变化”,并清晰表达思路;第二课时圆形涂色探究分数求和规律,学生不仅能规范完成涂色操作,还能结合图形说出 “差1份满整体”的关键发现,甚至有学生自主尝试用长方形表征算式,思维活跃度高。分层练习和跨情境应用设计巧妙,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但第二课时分数加法拓展部分,可增加更多学生展示不同图形表征的机会,让 “以数解形”的逻辑更清晰。
西校教师代表赵琪发言:两节课将抽象数学与生活情境、动手实践结合,孩子能通过图形理解复杂算式,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枯燥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实用性强。两节课整体设计科学,环节衔接自然,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积极表达,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既突出了 “数与形”的内在关联,又注重学生思维的进阶培养,兼顾实践性与实用性,是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课例,若增加学生个性化表达空间,效果会更优。
教学主任周晓斐做总结:两节课紧扣 “数形结合” 核心素养,课时目标梯度清晰,第一课时聚焦 “以形助数” 建立直观关联,第二课时推进 “双向融合” 解决复杂问题,符合六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教学中 “拼摆图形”“涂色建模” 等活动设计扎实,让抽象规律可视化,有效突破 “分数求和”“规律验证” 等难点,体现了 “做中学” 的理念,是对综合实践课 “实践性” 的精准落地。
此次不仅为凤凰路小学东西校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互学互鉴的机会,更深化了新课标理念下大单元课程的实践探索,为提高凤凰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大家了坚定的基础。(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佳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