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李玉:通过系统性机制创新 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保障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5-05-14 14:0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访谈——

李玉:通过系统性机制创新 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保障

人民网记者 李昉

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即将举办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开展跨学科双导师制,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明确提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这是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能够实现基础学科突破,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李玉表示。

李玉认为,东北高校应发挥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传统优势,设立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研究项目;深化科教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构建“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后备”的梯队体系,开展跨学科双导师制,重点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要聚焦老工业基地升级、粮食安全等战略,结合优势学科资源和技术创新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团队。”李玉介绍,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三物融合”创新团队,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创新实践推动了农业绿色转型。

谈到评价机制创新,李玉表示,要通过系统性机制创新,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持久动力。“实行‘精准画像’机制,建立学科需求与人才特长的智能匹配系统;推行‘代表作+里程碑’考核制度,设立学科交叉创新贡献评价指标;试点‘旋转门’制度,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构建‘事业平台+生活服务+人文关怀’三维保障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李玉介绍,未来,学校将重构新时代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三融三通”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跨学科人才库,根据项目需求动态配置学科力量,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从成果转化中获益

谈及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李玉表示,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根基,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促进“三物融合”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耦合。

“以菌物学科为例,其融合生物学、农学、工程学等学科,形成从微生物机制解析、农业废弃物利用及智能装备研发的全链条创新,既让基础研究突破生物育种等‘卡脖子’技术,又借工程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谈到学科融合的具体实践,李玉表示。

产教深度融合是畅通转化渠道的关键。李玉认为,要构建“需求导向、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高校创新链与产业需求链闭环。建立“双师协同”育人机制,设“产业教授”岗位,将产业经验融入教学;搭建“校地(企)协同创新”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完善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从成果转化中获益,激发科研人员将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动力。

对于评价体系的改革,他认为,要打破“唯论文”“唯帽子”评价模式,实施“分类评价、贡献导向”机制。优化职称评聘制度,引入“用户思维”,将成果使用者满意度、产业应用效果等纳入评价,推行“代表作制度”,以多元成果形式替代论文,促使科研聚焦社会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4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医工交叉拔尖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系统性与时代性,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提出“交叉融合”“集群发展”“全域协同”的医工交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三者辩证统一
2025-06-11 10:27:00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学科交叉融合?这份《宣言》这样说……
...叉融合的着力点,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海纳百川”式的系统性融汇。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支撑社会各领域智能化转型和高新科技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续活力与能量。创新生
2023-07-05 21:50:00
...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跨阶段课程整合、导师协同培养等系统性挑战。因此,亟须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全周期培养框架,进一步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一、机制构建的意义在“
2025-04-12 05:02:00
...念、育人模式和育人机制上下很大功夫。跨学科育人应有系统性认识跨学科育人理念是跨学科育人的先导、灵魂和根本性指导思想,对总体布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总体来看,它可归结为对跨学科育人
2023-06-20 05:36:00
山东财经大学召开2024年学科建设大会
...普惠制”向“精准式”转变,学科管理从“独立性”向“系统性”转变,推动学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洪俊杰作学科建设工作报告。他系统总结了近三年学校在高水平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培育、学位
2024-10-20 17:32:00
交叉融合是孕育新发现的“摇篮”
...性成果频出。如何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如何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和建设高水平支撑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在交叉融合中取得颠覆性进展?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医学基础
2023-12-27 01:45:00
...学+”“纺织+”“系统+”3个学科集群,强化医工交叉的系统性融合发展。2024年启动建设“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医工交叉联盟”,统筹12个学院、16个学
2025-04-25 18:03:00
...研究院,并开始尝试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冲破阻力,亟需系统性颠覆和变革但正如一些学界人士所言,要推动、实现真正的交叉研究,在现实操作层面并不容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
2023-05-05 05:57:00
...流特色发展开展资源分配统筹,突破体制机制,精准解决系统性问题。近期,学校出台《高水平学科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并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学科建设中的重大事宜设定议事规则
2023-08-07 05:4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传统文化赋能育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基层党建
近年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党支部创新实施“四轮联动”工作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党建与育人全过程,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025-10-18 19:22:00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多措并举多线出击,打好招生服务“组合拳”
为持续提升生源质量,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在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招生办公室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
2025-10-17 10:33:00
莱山区实验小学开展家庭科学实验活动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孔令超实习编辑 单煜媛)10月14日,莱山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开展了以“甘蓝的魔法厨房”为主题的趣味家庭科学实验活动
2025-10-17 11:19:00
为人生装上“最强发动机”!“荆楚工匠”王毅在武交院开讲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穆雨)10月14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第一期在南苑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2025-10-17 12:42:00
济南高新一实验教师赵文琪:十二载教育路,以琉璃之心育新花
“高新教育浪淘沙,丹心热血沃新花。我愿我心似琉璃,清明仁爱自光华。”这是高新区教师赵文琪对自己十二载教育生涯的深情注解
2025-10-17 13:24:00
“六位一体 多元协同”—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开学第一课育人新模式
大河网讯 新学期伊始,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系列化、主题化的“开学第一课”,超越传统课堂的局限,系统构建起“价值引领、实践强化
2025-10-17 13:49:00
巧手生妙物 绿色传童心 济南历下一幼开展第十二届月饼盒手工展示活动
鲁网10月17日讯中秋的甜香还萦绕鼻尖,创意的美好已在一幼绽放。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第十二届月饼盒亲子创意展温暖启幕
2025-10-17 16:10:00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检察院普法宣讲走进齐鲁医药学院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6日下午,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检察院普法宣讲活动在齐鲁医药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周村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2025-10-17 16:13:00
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 “300 米儿童友好路” 家校轮值守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翟元昊为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精心规划“300米儿童友好道路”家校协同执勤机制。上下学时段
2025-10-17 16:49:00
大河网讯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李东兴向评审专家展示的“武术+法治”教育创新模式
2025-10-17 16:54:00
大河网讯 近年来,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全国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25-10-17 16:55:00
空气炮“轰”开科学门 黄陵小学公开课玩转物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杉 通讯员 程子赟)环形气浪破空而出,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近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陵小学的科技节上
2025-10-17 17:53:00
笔尖下的教育情怀: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开设专栏讲述教育者的成长故事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王志辉实习编辑 单煜媛)近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故事与暖心片段
2025-10-18 04: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