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7月5日,同济大学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开讲。会上,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张江宣言》。宣言指出,交叉融合引领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与会各方将共同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绘制蓝图、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协同行动,让人工智能在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中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人工智能是涉及广泛领域的交叉学科,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不容忽视。近年来,同济大学探索建立了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科教产教结合的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同济大学瞄准国家急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重大平台为载体,以科研任务为牵引,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当前,上海正全力支持同济大学等在沪高水平大学聚焦强化拔尖创新和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人工智能升级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开展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表示,期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学会协会深化合作,协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人才。“学科融合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赋能是学科融合创新的必然选择,深化产教融合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
此次会议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张江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在深度赋能产业的同时,也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会各方对如何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达成以下共识:
把握趋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为传统学科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手段,创造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强化在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引发链式突破,加快学术思想交融和技术整合、助力系统思维和研究范式变革,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
明确方向。以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需求、服务产业场景作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的着力点,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海纳百川”式的系统性融汇。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支撑社会各领域智能化转型和高新科技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续活力与能量。
创新生态。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模式。面向新时代产业需求,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机制,通过学科集群强化内涵建设,激发学科融合的乘法效应,拓展学科交叉的深度、广度,创新教育生态,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思维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协同推进。打破校际、校企、校院之间的围墙,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学科交叉的内涵。以人工智能赋能作为“催化剂”,汇聚多学科力量,共同聚焦产业真需求、挖掘前沿真难点,促进大学与社会、科研与服务、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紧密协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