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6 14: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曾在诸葛亮出师北伐时,献上一条计策,即由他自己率精兵五千,走子午谷小道偷袭长安。

这条计策最终被谨慎的诸葛亮放弃。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到了如今的网络时代,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成为三国爱好者们讨论的热点,支持魏延者有之,支持诸葛亮者有之。

支持诸葛亮的,有一条来自明朝时的有力证据,即明末农民起义军领导人高迎祥败亡的例子。

明崇祯九年七月,“闯王”高迎祥率部穿过子午谷,准备攻占西安(明朝时,改长安为西安)。

结果,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率明军迎头堵上,双方激战数日,农民起义军大败,高迎祥被俘。

这次高迎祥的失败,是“子午谷奇谋”不可行的有利证据。

但如果仔细分析,魏延的战术和高迎祥的战术,以及双方对手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高迎祥会失败,魏延就未必不会成功。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一:魏延看准了长安无名将、无精锐,断定魏军不敢战

先来看看魏延的谋划,《魏略》中记载:延曰:“闻夏侯楙少......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敢提出只带着五千战兵(实际上是一万人,另五千是后勤杂兵)穿过子午谷攻打长安,有好几个前提:

一:魏军主力被诸葛亮大军牵制,长安城中没有精兵。

二:夏侯楙“怯而无谋”,魏延如来,他必不敢战,会逃跑。

三:城中无将,夏侯楙跑了,无人组织抵抗,蜀汉军队可一战而下。

四:不用担心后勤,能就地取粮于敌。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因为有着上述前提,魏延才会献上“子午谷奇谋”,如果当时长安城中有一个张郃,或者一个郭淮,魏延不会献上这种险计。

诸葛亮最终否决了魏延的计策,所以,魏延能否成功,无从准确判断,但依照魏延的分析,还是有相当成功的可能。

诸葛亮不同意,是希望能“十全必克而无虞”,也就是百分百成功,可诸葛亮即使走大道,也未必能保证百分百成功,战争始终是动态的。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二:高迎祥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精锐明军

再来分析明末时期高迎祥走子午谷时的情况。

首先,魏延其实是偷袭,而高迎祥算不上偷袭,根据《绥冦纪略·卷五》中的记载,高迎祥当时带着“十万余众”。

十多万人,无边无际,其中还有不少行动缓慢的家眷,无论从那条道路走,都不可能隐蔽前行,无法达到偷袭的效果。

高迎祥之所以走子午谷,无非是因为走这条路回陕西近一些。

因此,高迎祥是明攻,明朝其实很清楚高迎祥的动向。

因为在崇祯九年七月之前,明朝负责专剿农民起义军的卢象升一直带着明军追着高迎祥打,后来是因为清军入寇,把卢象升调回去了,他要“入京勤王”。

卢象升如果不被调回去,高迎祥都未必有走子午谷的机会。

明朝防守陕西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尽量”不让河南、湖广的起义军回到陕西,也不让还在陕西的起义军出去汇合。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他们也只能是尽量,他们手上的兵力不足以堵住从潼关到汉中沿线的各个路口,但他们始终坚持的就是,起义军不管从哪来,只要进来了,就拼命上去打。

这和三国时期魏延分析的情况有所不同,魏延分析的是魏军长安守将夏侯楙不敢打,看到蜀汉军队来了就会跑,而明末时,明军主将洪承畴和孙传庭会死战。

三国时期,魏军主力是被诸葛亮吸引住了,不在长安,可明末崇祯九年七月时,洪承畴、孙传庭是带着麾下的精锐秦军就在西安以逸待劳,等着农民起义军上钩。

而且,卢象升被调回去之前,应洪承畴所请,是还抽调了一支部队划归给洪承畴,《明史·卢象升传》中记载:承畴、象升议,关中平旷,利骑兵,以(祖)宽、(李)重镇军入陕。

祖宽和李重镇率领的可不是普通骑兵,祖宽是辽东祖大寿的家将,他们率领的是无比精锐的关宁铁骑。

一支秦军加一支关宁铁骑,就等着高迎祥到来。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三:高迎祥和明军激战,胜败未知时,被部下出卖

即使有精锐的明军等着高迎祥上钩,他就一定会败吗?也不一定,毕竟蚁多咬死象,农民起义军战斗力不如明军,但人多势众。

特别是高迎祥身为农民起义军的头号头目,麾下也是有不少精锐的,明朝对此也很清楚,《绥冦纪略·卷五》中就记载有明朝官员对于高迎祥部的分析,结论是很强:贼渠九十人,闯王为最强,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乱,非他鼠窃比。

所以,高迎祥走出子午谷之后,也未必会失败,关键是看能不能打赢洪承畴和孙传庭率领的明军精锐。

遗憾的是,高迎祥打败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高迎祥部和来堵截的明军激战了四天三夜,刚开始农民军起义军小胜,他们也没有退路,只能死战,估计战斗力发挥得不错。

但小胜无法击退或击溃明军,关键时刻,洪承畴搞起了招降纳叛这一套,瓦解了农民起义军。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根据《盩厔县志》中的记载,被明军招降的农民起义军中的反叛者,趁着当天下雨还有大雾,视线不清晰时,在高迎祥下马作战时,把他的马牵跑了。

他们还把高迎祥身边的部众拉走了,等到高迎祥发现时,已经被明军包围,没躲过去,就此被俘。

《绥冦纪略·卷五》中对高迎祥的被俘记载有些不同,是这么写的:贼在黒水峪遇大雨,野无所掠,十万余众半僵饿,髙迎祥病痞,卧石穴中,一女子指之曰:“此闯王也”,遂擒之。

记载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有人出卖了高迎祥,并把明军引到高迎祥身边。

所以,高迎祥最后的败亡,还不能全怪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不行,他是被出卖的,否则,即使打不赢,以他的流寇经验,甩开大部队,逃跑还是有可能的。

子午谷奇谋明末高迎祥之败有什么特殊原因

四:总结

从上述史书中记载的高迎祥败亡的前后经过来看,他的失败是部队战斗力没能碾压明军,加上内部背叛造成的。

高迎祥面临的对手以及对手应对的情况,也和三国时期魏延分析的魏军在长安有可能的应对不同。

魏延是希望夏侯楙逃跑,留下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可明末时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不但麾下有精锐军队,他们也不能跑,跑了,崇祯皇帝会杀头的。

明军只能死战,没有退路的高迎祥也只能死战,谁打赢了谁有理,明军赢了,高迎祥的“子午谷奇谋”自然就是不成功的。

但高迎祥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三国时期的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就一定会失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子午谷奇谋可行?诸葛亮为何反对
...魏延就是异想天开。因为在1400多年后的明朝末年,闯王高迎祥已经给出了答案,结局简直惨不忍睹。崇祯九年,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当时,为了彻底扑灭
2024-05-13 16:28:00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一起来看看
...,在此后的岁月中,有很多人打过子午谷的主意,比方说高迎祥就曾率领五万大军,准备穿过子午谷奇袭西安。然而遗憾的是,秦岭当时天气非常不好,致使子午谷附近下了很大的暴雨,这使得高迎
2024-04-12 17:14:00
魏延的子午谷计谋到底可不可行
...最著名的走子午谷的军事行动上,就要数明末时期的闯王高迎祥了。崇祯九年,高迎祥在不了解子午谷的时候,就率领五万大军偷渡子午谷,准备超近道奇袭西安占领陕西等地。然而刚进子午谷,就
2023-04-28 12:05:00
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一起来看看吧
...择了另一条路,就再也无法验证子午谷是否可行了。闯王高迎祥不过生在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在距离三国1400年后,有一个大将解开了谜题,虽然这个代价很大,他就是闯王高迎祥。
2024-02-19 17:19:00
魏延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北伐的争议与决策
...奇谋完全不具有可行性,并举出曹真出子午谷遇雨和明末高迎祥起义军出子午谷被伏击擒杀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魏延不止一次提出带奇兵突袭,诸葛亮一再不同意。对此,也有两派截然相反的观
2023-09-09 17:14:00
...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公元1636年,明末农民军领袖高迎祥率领6万军队,准备进军关中平原,选择了当年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兵出子午谷,然而这场战争却落入了明军的圈套,明军统
2023-10-29 20:03:00
“闯王”高迎祥败亡之路,两次模仿古人战术都遇上狠人
...主。其时,后来名闻天下的“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曹操”罗汝才、“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等,都以王嘉胤马首是瞻。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王嘉胤被叛徒杀
2023-03-08 18:32:00
史学家们为何会发出“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
...七千骑兵所击败,并被迫退兵于女蜗堡。1636年7月,闯王高迎祥率部偷渡子午谷,企图奇袭西安,并占领陕西,却因天降大雨、道路险峻,而造成物资损失严重,兵马困乏,结果便宜了以逸待
2023-03-19 19:59:00
罗汝才3次救李自成,却被李自成在宴会上处死
...领之一,也是“十三家”首领之一,地位仅次于“闯王”高迎祥,威望很高。足智多谋,用兵狡诈,又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罗汝才被誉为“曹操”。不同的是,曹操有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罗汝才只
2023-02-28 2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