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之后,随后便建立了北宋王朝,但他吸引了唐末和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现象,开始大力推行重文抑武,并且倡导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理念,使得北宋出现了民殷国富的繁荣景象。但却导致了武备松弛,军事实力低下,特别是他后来杯酒释兵权,夺取了开国功臣的兵权,并且设立禁军,将地方上的精锐士兵全部选进禁军。大大增强了中央的军事实力,但却导致地方上无将可用,无兵可调,使得周边游牧部落更好入侵中原文明。坦白来说,每一个朝代的名将,都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然而北宋却设立了这种制度,虽然加强了皇权对军队的控制,但却不能保证军队能够打胜仗。据史料记载,三衙将领虽然平日里掌管着军队,但却无调兵之权,调兵的权力在枢密院手中,而枢密院只能调动军队,但又无法统帅军队,因此最终的兵权其实在皇帝手中。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还是不放心,因此又想出了一个新招,原来当时宋朝军队是必须要轮换地点和军事主将的,以避免时间久了,武将会拥兵自重。然而大家要知道,这样却产生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可能新上任的军事主将连自己的部下都不熟悉,他应当如何调兵遣将呢?而对士兵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可能对新来的将军十分陌生,也就不会信任他的军事才能,打仗时也就不会全力以赴,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战斗力低下。除此之外,宋朝皇帝居然还用文官来统帅军队,自然胜算就更低了,而且北宋大力提高文官的地位,重文抑武严重,使得文官的地位大大高于武将。在战场上,文官才是军队统帅,武将充其量也就是副职而已,最终也导致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弃武从文,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军队中名将的数量极其稀少。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一位武将,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最终升到了枢密副使。此人便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北宋名将狄青,他也堪称是北宋唯一一位千古名将。
据史料记载,当狄青当上枢密副使后,文官集团开始心里不平衡,十分看不上这个武将出身的军事长官,因此纷纷要求罢免狄青。其中第一个提出这样要求的便是著名文人欧阳修,据史料记载,他主动向宋仁宗上奏折,认为唐末和五代之所以会出现藩镇割据的现象,就是因为武将拥兵自重,而狄青正是武将出身,恐怕以后也会走老路。然而宋仁宗十分清楚狄青的人品,不愿意理会欧阳修的“肺腑之言”,结果欧阳修居然把宋太祖赵匡胤搬了出来,说道,“本朝太祖之所以要重文抑武,其实就是怕重蹈覆辙,希望皇上三思啊。”此时的宋仁宗开始动摇了,后来大臣文彦博继续上奏折,要求罢免狄青,朝堂上的文臣皆如此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1056年宋仁宗罢免了狄青,狄青居然因欧阳修的一句话遭贬黜。宋仁宗听信文官们的话,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派人前去监视狄青的行为,最终逼得狄青精神失常,年仅49岁便去世,大家要知道的是,北宋可是很难出名将的,结果唯一的一个名将狄青,还被活活逼死了,十分可怜。
笔者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身就是陈桥兵变登上帝位的,自然十分担心会有人效仿自己,于是便大力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然而这样的政策却使得北宋虽然富庶,但军事实力低下,最终遭到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直到后来,还出现了著名的靖康之耻,二帝被俘,这都是不重视武将的后果,除此之外,不得不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便是任何朝代,武将强势则开疆拓土,但皇权削弱,相反,文臣治世,国富民安,又容易被外族侵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