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庞新升
高中同学淑霞最近连续打电话,催我给张吉祥老师写点东西,我体会到了她的热心张罗,更体会到她对张老师的感情。
我理解这份感情。在我的印象中,说起张老师,大家全都是佩服和感念。张老师当年教语文,我语文成绩比较好,他是班主任,我又是班长,和张老师接触比别的同学也更多一点。
张老师只在高二教过我们一年,到现在已经40年了,之后也很少见面,但他的形象像刻在我脑海一样,此时此刻,他慈祥微笑的脸庞、睿智开明的神态,好像就在我眼前。
语文课很重要,也很难讲,很多老师会讲得比较平淡。但遇到张老师,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再没人在课堂上走神玩闹,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看着讲台看着张老师,被他的声音手势动作吸引,聚精会神地听着感受着,或忍不住哄堂大笑,或不约而同会心微笑,或不由地肃然戚然,多少次,下课铃声响了,课堂上仍然安安静静,没人想要离开教室,还沉浸在张老师打造的意境中意犹未尽。
张老师把课讲活了。他那种旁征博引、循循善诱、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语文的博大精深、灿若云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演讲的或激昂慷慨,或峰回路转或曲径通幽的美感。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语文竟然有这么美,语文课竟然这么有趣。
张老师课讲得好,最主要是知识储备量大。你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张老师不是一桶水,而是一眼井,汩汩清流取之不尽。他上课时不看课本不看教案,东西都在脑子里,或诗或词或曲或戏,或古文或今文,或经典或野史,或成语或俚语,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张嘴就来,随口背诵,真可谓妙语连珠。
张老师作为班主任,教育理念也很让学生们认可。他有一颗包容之心。记得有个同学痴迷于写诗,还常对着录音机自学世界语。高考至上的教育背景下,有老师看不惯他,但张老师既注意保护他的兴趣爱好,又引导他不误学业。这个同学后来考上了郑大,并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青年诗人。张老师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反对加班熬夜搞疲劳战,他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阅图书,每天下午饭前一小时,他会到教室撵学生去操场锻炼,每天晚自习下课后,他会到教室里撵学生回寝室休息,不让开夜车。他对那些活跃在运动场的、冬晨坚持洗冷水浴的、爱读课外书的、喜欢忙活在文学社的、爱讨论争论问题的、喜发表奇谈怪论的同学,常常颔首微笑,似乎很欣赏的样子。在他的包容甚至纵容下,我们的高中生活不是枯燥呆板而是丰富多彩、蓬勃向上。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名校,20世纪80年代聚集着一批像张老师那样的名师,传承着名校风范。著名作家张宇曾撰文《成长的天才》说:“我一直觉得所有孩子都是天才,一个一个在我们的努力教育下,长大成人以后慢慢才平庸起来”“在这个长期教化过程中,孩子差不多都相继失去了天性和个性。”我已年过半百,越来越觉得张宇说的某些观点是对的。偃高正因为有一批像张老师这样学识渊博、讲课精彩、教学经验丰富又开明的老师,有育人的风气,才培养出了一批批人才。
为什么在当年县级高中能聚集一批像张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家都说基层缺钱,但其实基层最重要的是缺人才。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有市场这样一只无形的手,还有政策这样有形的手,怎样用好一双手,让基层吸引到人才,让人才愿意留在基层,把我们国家庞大的基层基础底座打好,这是一个大课题。
听淑霞同学说,前不久张老师的家乡顾县镇木阁沟村特意给张老师庆祝80多岁生日,主动要为张老师出书纪念。一方面说明了张老师艺高德劭、受人尊重,另一方面,也传递出村里崇德重教、重视人才的信息。张老师称得上乡贤,木阁沟村礼待乡贤值得称道。
张老师80多岁了,听说他身体康健,声音洪亮,精神头很好。只有像张老师这样贤明通达、心胸豁达的人才会这样。我们这群学生,快要60岁了,张老师仍然在持续地给我们上一堂人生大课。那就是心胸豁达。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