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勃为什么排在“初唐四杰”之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7: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初唐四杰”中,最出名的是王勃,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王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这些诗赋,因为进入教材,为我们耳熟能详。相反,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卢照邻这个人,他的人生经历,他究竟写了什么诗歌,大家都不甚了了。

不过,《新唐书》记载:“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就是说,同为“初唐四杰”之一,排在第二位的杨炯,对王勃和卢照邻却有截然不同的判断。杨炯认为他耻于排在王勃之后,却羞于排在卢照邻之前。显然,他的意思是说,卢照邻的水平,是明显高于王勃的。

王勃为什么排在“初唐四杰”之首?

那么,杨炯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而且当时的人还“议者谓然”,也就是说还同意他这个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杨炯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不完全是奔着文学成就去的,而是有其它因素在里面。有什么因素呢?

一、年龄问题。

王勃是650年生的,杨炯是650年生的,卢照邻是636年生的。也就是说,杨炯和王勃是同龄的,卢照邻大杨炯和王勃14岁,算得上是他们两人的长辈。

我们知道,很多人对长辈都是充满敬重的,在对长辈做评价的时候,也不吝啬赞美之词。就算长辈没有那么大的成就,在赞美上夸张一点,从尊重长者的角度来说,大家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自己内心也心甘情愿。

但同龄人就不这样了。很多人都对和自己同龄的人不服气,都要和他较一较劲。现在杨炯排在王勃的后面,他当然很不服气了。

对于这个排位,杨炯不服气的,还不仅仅是因为他排在王勃之后,而是王勃排在首位,他排在第二位。在一个排位中,排在首位和排在第二位的,都是非常敏感的。排在首位,说明这个人是领袖,是具有超凡能力的。排在第二位的则说明,他虽然能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但因为有人比他更厉害,他只能屈居第二。这在第二位的心中,是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满满的不平和不服。

王勃为什么排在“初唐四杰”之首?

二、人品问题。

王勃很早就表现出了积极入世的样子。663年,王勃才13岁,就写了一篇《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在文中表达了要当官的想法。664年,王勃14岁的时候,又上书右丞相刘祥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想当官的想法。被刘祥道称为“神童”。665年,王勃15岁的时候,又给唐高宗上了一篇《乾元殿颂》,称颂唐高宗,同时再次表达了想当官的心思。而这篇赋也让唐高宗大称王勃是“奇才”,第二年便授予他朝散郎的职位,那时候他16岁,是朝廷中最年幼的官员。

虽说在唐朝时期,士人想要当官,都有向当权者献诗献赋的传统。但是,像王勃那样,从那么小开始,就非常密集地献诗献赋,而且向皇帝献赋,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古代知识分子都有清高的一面,瞧不上那些对官员趋炎附势的人,因此,王勃的作为,确实是容易遭诟病的。

而王勃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时,唐高宗把王勃分给沛王李贤,让他辅佐李贤。后来,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帮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也就是为李贤的鸡,讨伐李显的鸡。这篇赋给唐高宗看见了,大怒,说王勃不能阻止王爷们玩这种荒唐的游戏,反而教唆王爷们不务正业,同时还让王爷们闹不和,完全是佞臣,因此把他逐出王府。

王勃这种没有原则的讨好权贵,就更让人瞧不起了。

反观卢照龄,很少巴结权贵,因而郁郁不得志,而且还承受着身体疾病的严重折磨,可以说,人生非常悲苦。他这样的人生际遇,是很容易引发同情的。

杨炯也很不得志。他到30岁的时候,才得了一个“雠校典籍”的九品小官。他的心理,和卢照龄是更贴近的。

王勃为什么排在“初唐四杰”之首?

三、文章问题。

“初唐四杰”之所以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艺术成就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南朝以来的“宫体”诗歌,让诗歌走向民间,走向鲜活的表达。

在这一点上,杨炯是革命性最强的,而且是有自主意识的。不过,作为团队领袖,作为榜首的王勃,虽然文章开阔绚丽,但是,包括《滕王阁序》这样的赋,明显都有粉饰太平,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味道。

而卢照龄所写的诗,抒发人生悲苦的东西更多一些,更贴近现实,更能体现诗歌价值的那一面。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杨炯不佩服王勃,反而特别佩服卢照龄。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大约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是绛州龙门县,也就是今山西河津市一带的人。作为隋唐时期大儒王通的孙子,王勃从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
2024-06-03 06:04:00
骆宾王写下《滕王阁序》一文,痛斥武则天下兵马起来拥戴李敬业
...贤的幕僚,写作《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李显的斗鸡。唐高宗看到檄文,痛斥王勃,说他不务正业,并贬官。担任参军期间,曹达犯错误,王勃将其藏起来。后来,王勃担心事情暴露,连累自己,
2023-08-23 06:48:00
初唐最具才华的人,他的一生有多坎坷?
...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
2023-04-30 10:06:00
王勃的传奇人生与才情挥洒
...为“神童”,年纪很小就阅读了大量古籍,16岁时考中了唐高宗专门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幽素科科举考试,被授予朝散郎职位,成为最年少的朝廷命官。凭借《乾元殿颂》,被唐高宗盛赞为“奇才
2023-12-05 22:27:00
王勃才华横溢众人仰慕,为何却屡遭皇帝贬斥?
...第的成绩,一举成为了当时唐朝朝堂中最为年少的官员。唐高宗李治也颇为赏识他,只是无奈最后因为写了一篇《斗鸡檄》被皇帝迁怒,从而被罢官。这王勃也真是可怜,在情况好转之后, 朝中
2023-02-18 16:08:00
王勃赢在起跑线,却因斗鸡作赋和私杀官奴输了前程
...们助兴,于是就卖弄学问写了《檄英王鸡文》。这让皇帝唐高宗知道后,大为不满,认为王勃身不进行劝诫,反而还做文章,实为虚构、夸大,同时觉得王勃还有意挑拨离间沛王和英王,于是一起之
2023-01-07 15:58:00
一代才人王勃的故事
...象。王勃想进入仕途的功名心非常强烈,曾经通过他人给唐高宗写了一篇叫《乾元殿颂》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辞藻华丽、文笔流畅,唐高宗看过之后赞不绝口,连称当时仅16岁的王勃为
2023-08-25 06:47:00
王勃从大唐奇才到阶下囚,人生跌至谷底时写下此诗
...破格任命为朝散郎,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官员。当时唐高宗读到他的《乾元殿颂》,甚至用上了“我大唐奇才”来形容他。天才往往是任性的,这一点王勃也不例外。在任职朝散郎时,他见身为
2023-02-17 14:37:00
咸阳出土初唐王勃撰文墓志 专家称书丹者或许也是王勃
...可知丰州刺史是赵士达最终所任职务。总章二年(669年,唐高宗年号),赵士达上书,聿求归老,咸亨三年(672年)卒。”△陈氏墓志拓片照片文中对赵士达夫人陈氏墓志未做介绍。西安碑
2024-05-23 22: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5-08-29 16:39:00
郑玄与岳镇海渎:最早提出五岳四镇的具体指称
鲁网8月29日讯(记者 王玉龙)岳镇海渎是古代国家祭祀的“山川神”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尽的注解
2025-08-29 17:14:00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孙女士认为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建议修改;而众多热心人士则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发声
2025-08-29 19:38:00
救命!福州怎么全是“神仙CP”
宝子们好!👏大家今年七夕怎么过呀?小编可是有点难过!(因为在上班过)大家发现没今年各大城市大屏由甜蜜蜜变成了“显眼包”图源
2025-08-29 20:10:00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