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8: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

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这几天长得快,如果不及时拔掉,会把砖头拱起来。”他轻声说道,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纪念园内,一座青灰色的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塔身正面"纪念烈士塔"五个大字历经79年风雨依然清晰,塔基三面石碑上镌刻着1945年陈户战斗中烈士的英名。而塔旁那间见证王建亮四代人坚守的小屋,如今已成为红色精神的生动注脚。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血色丰碑:陈户战斗的壮烈记忆

1945年5月21日,正值陈户大集。驻博兴日伪军纠集5000兵力突袭我抗日武装,企图围歼正在筹备反法西斯胜利大会的县独立营和党政机关。时任独立营政委王效禹率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血战,为掩护群众转移,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听老人说河水都被染红了。”王建亮回忆,这场悲壮的战斗最终击毙日伪军200余人,但我方18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300多名群众惨遭杀害,史称"陈户惨案" 。

次年,周边百姓自发捐出砖瓦木料,在烈士牺牲地建起这座五层八角纪念塔。塔体采用当地青石砌成,每层飞檐斗拱间凝结着百姓的哀思。

“当时修建的时候,村民们都自发地把家里的墙拆了,把好的砖瓦、木头捐出来用于建设烈士塔。”王建亮回忆爷爷王侦祥的话说。

很多烈士就是邻村的,就是自己家里人呐。王建亮说道:“我爷爷的一些叔伯兄弟,也在那场仗里牺牲了。”

塔立起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面前:谁来长久地守护它?1946年5月,时任西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侦祥(王建亮爷爷)自告奋勇担起了守塔的任务,在塔旁边建起一间小土屋,从此无论风吹雨打,无论严寒酷暑,他坚定地与塔为伴,一守就是47年。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四代传承:刻进骨子里的承诺

远眺陈户烈士纪念塔,孤独的耸立着,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守护着一方百姓。烈士塔塔身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墙体青砖砌筑,顶部为木楼板、木屋顶结构。纪念塔南面纵排“烈士纪念塔”五个大字,底层建拱形塔门,门楣镌刻“永垂不朽”四字。

王建亮从小跟着爷爷在纪念塔旁边住着,没水没电的艰苦日子仍让他印象深刻。王建亮也曾质疑过爷爷,“你为啥一直在这里守塔?”爷爷却只嘱咐他说:“守塔是为了纪念亲人,更是为了记住历史。”这话,像颗种子悄悄埋进了王建亮的心窝里。

甚至王侦祥晚年因病住在儿子家,在弥留之际,他嘴里却依旧喊着“我要回家”,而他口中所谓的家,就是那座塔。一句“你是党员,这塔你要一直看下去!”的临终嘱托,更让守塔的承诺成为王建亮一家四代人79年不变的信念与坚守。

1993年,王侦祥去世,王建亮的父亲王玉顺接过守塔任务,也搬进了小房子里。除了日常维护,王玉顺还承担起了讲解员的角色,不厌其烦地拜访史志人员、文化站长,寻访当年战斗和建塔的亲历者,这一守又是17年。2010年,王玉顺去世后,守塔的任务交到了王建亮手中。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精神灯塔:从守塔人到红色播种机

后来,王建亮和妻子尹佐兰也搬进了小平房。日常打扫和维护,他们一天也没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建亮患上了腰肌劳损,痛得直不起腰。

尹佐兰对记者说,“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不愿意来看守这个塔,但是慢慢地受爹和爷爷的感染,也对这座塔有了很深的感情。老辈人那么苦的日子都能坚持下来,我们为什么不行?”。从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塔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核心。

纪念塔底层东、北、西三面各嵌一石碑,东侧石碑刻陈户战役经过,北侧石碑刻烈士姓名,西侧石碑刻冯高战役经过。“从小就听爷爷讲那次战争的故事,那些烈士岁数都很小,为了咱牺牲在这了,我看守在这里,心里很踏实。”王建亮说。

2015年,烈士塔扩建成了烈士纪念园,2023年8月,有关部门为义务守塔的王建亮安排了乡村公益岗。这份关爱与支持,让王建亮心怀感激。他表示:“俺爹嘱咐俺的话,俺做到了!这个塔,我们家会一直守下去。”对他们几辈人来说,这座塔的意义不仅仅是纪念那次惨烈的战争,同样还是承载着对好友与亲人深深的思念。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时代回响:守护精神家园的新征程

现如今,57岁的王建亮有了新的帮手。在工作之余,儿子王宏成会来到纪念塔帮助父母守塔。为了延续家族的坚守与期许,他自学电工知识,定期维修保养纪念塔的电路系统。

“我对电又不了解,有时候或早或晚叫电工不合适,现在有问题了能让儿子来维修,也慢慢地让他融入到看塔的行动中来,这里没人不行……”王建亮对记者说。

就在前不久,尹佐兰做了一次膝盖置换手术,王建亮得在医院陪护。儿子王宏成知道后,向单位请假,赶回来替父母顶班。

王宏成是听着烈士塔的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守护好烈士灵魂安息之地,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他经常说:“父母的坚持与信念深深的感染到了我,不怕苦不怕累,我也会传承好这份责任,将烈士塔和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王建亮一家四代的守塔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25年1月15日,王建亮登上了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如今,王建亮身子骨还硬朗,但他心里很笃定:有一天,儿子会稳稳地接过守塔的“接力棒”,就像当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一样。

硝烟散尽,忠魂永在。塔下的小平房几经风雨,守塔人的面孔不断更迭,但那份“无论如何都要看下去”的承诺,却从未褪色。它就像塔身镌刻的“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跨越近八十载光阴,依然清晰、滚烫,在一代代人的掌心传递,于平凡坚守中,铸就了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丰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9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西河西村村民,陈户烈士纪念塔第三代守塔人。每逢节庆日,来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塔前缅怀英烈、祭奠先辈的人络绎不绝,在人群中,一直有一个身影往来穿梭,忙
2024-12-01 07:12:00
滨州博兴:红韵传薪火 记忆砺今人
...的守望,四代人的传承接力在陈户镇苍松翠柏环绕的烈士纪念塔前,尹佐兰正仔细擦拭着烈士的英名碑。1946年,为纪念陈户战斗和冯高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周边村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修建了这
2025-07-09 00:15:00
...姜 斌本报通讯员 王凯丽 范少卫近日,来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塔前缅怀英烈、祭奠先辈的人络绎不绝,在人群中,一直有一个身影往来穿梭,忙碌不停,她就是纪念塔的守护者——尹佐兰。这份
2024-04-05 09:46: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当地政府修建烈士墓,将65具遗骸集中安葬,并建立烈士纪念塔,将抗日烈士名字镌刻于上。青山处处埋忠骨。1938年,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挺进横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2025-09-03 09:17:00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红军烈士纪念塔,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一块信仰的高地,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座烈士墓碑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
2024-04-03 05:08:00
重访抗战遗址①|抗日山烈士陵园:英雄之山,丰碑永存
...期还是和平年代,它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陵园内高高的纪念塔上,站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以守卫的姿态,面朝大海的方向。塔碑后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名字,
2023-09-02 20:10:00
...堆的烈士坟墓,心痛不已,1979年牵头组织了梁家冲烈士纪念塔的修建工作,在深山里建起了六安地区第一座烈士纪念塔。2008年,黄昌华去世。长达49年,黄昌华始终守着梁家冲烈士陵
2023-09-13 01:55:00
...记者颜子舒)值清明节来临之际,3月24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廊烈士英名录补刻了8位烈士英名,他们分别是:马绍伯、王银江、陆洪飞、林维忠、赵传银、高景顺、顾清义、曹显森。淮海
2024-03-26 12:36:00
...上榜2024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一家四代人守护烈士纪念塔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扬。“我要以王建亮叔叔为榜样,热爱国家、热爱文物,不断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奉献出我的一份力量。”博
2025-01-21 05: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