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日商报讯 “既没有‘三高’,也不是‘大腹便便’,怎就得冠心病呢?”不久前,45岁的王先生(化名)因2型糖尿病在住院治疗,对于查出动脉斑块、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很是不解。
人到中年,王先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颇有信心。他体重属正常范围,平时会进行身体锻炼,也没觉得运动时有明显的胸闷等不舒服,因此他一直觉得自己仅是血糖高一点,身体还不错。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住院期间竟查出大问题。
医生对其进行常规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以及内脏脂肪检查,发现王先生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均有多发斑块形成,内脏脂肪面积125cm2,提示内脏型肥胖。综合判断,他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尽管王先生一再说明,平时没有胸闷胸痛等不适,医生仍建议他进一步完善冠状动脉血管CT。果然不出所料,冠状动脉血管CT检查显示,左前降支78%狭窄;接下来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也提示冠心病。好在还没有到需要放支架的程度,但需进行药物治疗。
其实,医学界对于内脏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过科学研究与探索。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武晓泓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心血管糖尿病学》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6000多名糖尿病患者研究证实,内脏脂肪过多很伤血管。
“血糖和肥胖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肥胖又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前移的一大重要原因。”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武晓泓表示,人体脂肪分为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以前临床上主要关注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现在则更加关注内脏脂肪面积。
有研究发现,对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内脏脂肪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明显关联。“我们收集了我国华东地区11个代谢病中心的6997名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首次发现,相比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BMI正常但内脏肥胖的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高。”武晓泓介绍,这项研究提示,BMI正常但内脏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优先人群。
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少部分集中在肝脏,能储存热量、保护内脏。一般而言,肥胖者的内脏脂肪往往也会超标。但有些人看着并不胖,内脏脂肪却也可能悄悄累积超过了正常标准,最直接表现就是男人的“将军肚”,女人的“游泳圈”。专家指出,内脏脂肪一旦存储过多,脂肪就会溢向血管,从而出现一系列内脏机能异常,比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问题。
武晓泓提醒大众,千万不要觉得体重正常就是健康的,因为体重只是衡量健康指标中的一个,有没有内脏肥胖则更加重要。糖尿病患者(包括体重正常者)应定期筛查内脏脂肪面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更好地防控并发症。对于内脏肥胖型的患者,健康的饮食模式和适当运动是治疗基础。此外,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评估下,还可以使用保护心血管功效的降糖药,以减缓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