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殷周之变:礼乐文明的崛起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3:59:00 来源:戏说三国

殷周之变:礼乐文明的崛起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礼乐文明是什么,是奏乐、送礼以及一系列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繁文缛节吗?如果只是这些,作为殷商遗民的孔子何以说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01

殷周之变

商朝是一个信奉鬼神,巫风炽烈的朝代,事无巨细都爱占卜,除了占卜还喜欢人祭和人殉。在武关村发现商代司母戊鼎的墓中,墓道上就码放了390颗人头。同样,在安阳殷墟宫殿乙二十组宗庙群附近也挖掘出641具骸骨。

在商代,人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就拿修宫殿来说,打地基时,要在宫殿四个墙角各埋一个小孩子,把他们放到杵的下面,安门的时候要在门内门外各埋两个人,上梁时另要杀人,落成时还要杀人。虽然这些被殉葬的人大都是战俘,但这种对鬼神的极端崇拜和对人命的轻贱,是非常蒙昧残忍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饕餮纹所呈现出的抽象、怪异的狞美,就反映出统治者的心态,就是要让人们对祭祀产生敬畏心理,利用鬼神信仰维护统治。

到了西周,虽然人殉现象并没有杜绝,但国家更加重视天地之间的秩序和规律,祭祀的时候也不主张杀人,而是制礼作乐,歌颂文德,通过好的仪式和音乐把大家带入到庄严美好的情境中,达到陶冶和教化国民的目的,这跟我们通过升旗仪式来培养爱国情怀是一样的。这种走和谐、包容、德育路线的礼乐文明相较于商代阴森可怖的鬼神信仰,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

礼乐文明吸引和包容了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念,如此这般,最早在公元前9世纪中后叶,这个人群才慢慢发展为一个民族——汉民族。

因此,王国维先生评价说:殷周之变是历史未有之。

殷周之变:礼乐文明的崛起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02

天下与封建

周人认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都是天下,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和平共处,拥护周王朝的统治。

但当时周只有十几万人口,而殷商王朝却是百万之众,更别提四方夷民,如何维护统治是个大问题。两千多年后的意大利政治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总结道:殖民是一个既省事又经济的办法,较之于建立一支庞大军队所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甚至无需付出代价,这与周公英雄所见略同。

于是,“血亲大封建”开天辟地地诞生了。

武王和周公封建了71个国家,其中53个都是姬姓国家,通过封建,周王朝形成了诸侯拱卫中国的五服制,实现了对殷商遗民的包围监视,尤其是那些被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二次扩张,周王朝的统治范围迅速地扩大。

封建无可避免地会损害土著的利益,但难得的是,周王朝对待土著并不像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一样,把他们屠杀或者驱逐,而是用文化去感染他们,只要接受礼乐文明,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血缘,你都是华夏人、自己人,但如果你不接受礼乐文明,而是接受“夷礼”,那就是夷狄,是野人,我们会“文化不改,武力加之”。

中国古代把打仗叫做出征,征由一个双人旁和一个正字组成,就体现了周人的战争观:战争的目的是纠正错误,并非掠夺土地和财富。

武王伐纣胜利后,周公创编了《大武》乐章,描述了战争的七种德行,分别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周人对战争的看法就是:止戈为武。

这个观念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在公元9世纪就发明了火药,几百年后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传到欧洲,在军事实力领先的时代,接受礼乐文明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动入侵战争,反观西方列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不断扩张殖民,发现了一片大陆,就想着去入侵这片土地,去掠夺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财富。

直到现在,中国人对于战争,仍然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的态度。

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一种宽容、平和、以人为本的大智慧。

殷周之变:礼乐文明的崛起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03

封建与宗法制

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封建,可能会觉得这是有很大危害的政策,诸侯有军队、有人民、有外交,周天子对他们没有绝对的控制权,难保人家不造反。你看汉朝搞封建,弄出了个“七国之乱”,西晋搞封建,又来个“八王之乱”。

实际上,西周依靠封建兴旺了270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周人没有超脱族群、族姓的限制,而是完善了以血缘感情来区别亲疏的宗法制。

在宗法制度下,血缘关系中的嫡庶、君臣、长幼、尊卑、贵贱被严格区分,周人重视祭祀,但只有嫡长子才拥有祭祀的特权,不管你是嫡长子的长辈还是兄弟,如果对嫡长子不尊敬,就是对祖先不尊敬。

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世代继位的都是嫡长子,庶子不能继位,就分给他土地到外面当诸侯。诸侯的众多儿子也只有嫡长子能继位,其余的别子最多能分得采邑另立宗系。这样传承下来,无论下面的诸侯、大夫怎么分封,周天子都是天下诸侯的嫡长子,不仅是政治上的共主,也是宗室的大宗子。

周天子的地位就这样被确定下来,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失势,诸侯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推翻周王室,因为这不仅是政治上的造反,更是违背宗法,不敬祖先,有悖人伦。

吸取学习中国文化制度经验的日本,也存在这种家族等级观念。父亲是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他能干涉子女的婚姻、事业,但子女却不能干涉父亲的决定。长子是继承者,拥有和父亲几乎一样的特权,他必须继承父亲的家业,弟弟们则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接受更多的教育,赚更多的钱。但无论弟弟们多有钱,多有地位,回到家庭中,都必须尊重长兄。

殷周之变:礼乐文明的崛起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04

珍惜与传承

虽然随着封建制的消失,宗法制失去了其政治作用,但它成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

通过血缘维系,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从家庭走向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

我们崇敬祖先,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同源同宗,同根同族;我们重视家庭,但有国才有家,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重视德行,所以尊老爱幼,和睦友邻……

周朝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刻下了贵和尚中、崇德尚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印记,可贵的是,这些印记在代代传承中未曾消失。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瑰宝,也是我们要传承给后人的最珍贵的财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周为何用“礼乐”革新统治秩序?
...商文明进行继承与发展,以“血缘宗法制”为核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政治上坚决执行分封制,加强统治秩序。并将冰冷的宗教条例成功转化为具有人文意味的条例,开创独特的礼乐制度。在
2022-12-30 16:02:00
西周:华夏文明的基石与儒家思想的摇篮
...经济交流与融合,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二、礼乐文明的确立与儒家思想的源头西周时期,礼乐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被尊为华夏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周公旦制礼作乐,系统地整理和
2024-04-27 06:06:00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是兄终弟及还是庶子继承都有可能。而分封制下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位
2024-07-14 19:57:00
从宗法分封制看周代的\
...是天下的大宗,同时也是全国政治上的共主。天子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当诸侯。诸侯在各自国内又是大宗,其君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作为小宗被分
2024-01-12 08:56:00
西汉皇帝哪个最厉害?不是刘邦和刘彻,而是他
...,就这一条路!其他的路,都是庶人干的,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是不应该干的,也不屑去干。还好,现在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它在中国灵活运用的时代。它跟儒家有根毛关系吗?所以,刘询是
2023-01-22 23:50:00
聊聊中国历史上孔子唯一的“偶像“周公
...一个繁荣期。首先就是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将宗法、血缘、政治、伦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这个制度所衍
2024-05-28 17:29:00
...锢在土地上。周朝等级森严宗法制是周朝的继承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宗法制的核心,规定了爵位、官职与家产首先由嫡长子继承,嫡子的地位高于庶子。礼乐制是周朝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操守,规
2024-07-22 20:37:00
周公:从辅政到周礼,开创周朝辉煌的幕后推手
...面都治理的井井有条,从宗法制度的完善,再到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以及井田制等制度的完善以及形成。七年后将朝政大权交给周成王,并且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者,这一制度就是以血缘为
2024-02-22 05:17:00
周公旦称为“儒学先驱”和“元圣”,开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出了多方面带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如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井田制。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是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封建社会产
2023-01-09 23: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