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平巷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大道与岳英街之间。在历史长河中,曾被命名为“老郎庙”。
1940年贵阳城区市街全图中的清平巷与老郎庙(贵州省档案馆藏)
老郎庙是旧戏班时代供奉祖师爷的场所,也是戏班艺人的行帮组织机构。戏曲界更多人认为老郎庙供奉的“老郎神”是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喜爱演戏,他登台演出时,同台的演员不便称呼他为“皇上”,又恐失君臣上下有别的体统,便尊称其为“老郎”,而唐明皇也因兴梨园被后世尊为戏曲界的祖师爷。
1926年,川剧艺人魏香廷(不同资料中亦作“庭”“亭”,贵州省档案馆藏档案中其印章显示为“廷”)在贵阳老郎庙开创川剧科班“天曲社”,招收科生近百人,培养一批优秀的“天”字辈演员,对贵州的川剧事业起了传播、发展、推动作用。据《贵州省志·人物志》记载,魏香廷有自己的表演风格,深受各地观众欢迎,成为红遍云、贵、川三省的川剧名角,有“盖三省”之美誉。
贵州省档案馆藏档案中的魏香廷印章
魏香廷晚年时,贵州艺校成立并设置了川剧专业。他抱病住进艺校,几次登台为文艺界和艺校师生作示范演出,观者无不感动,纷纷称赞。
如今的清平巷,因新建人民大道,其临近公园北路的一段已淹没于建筑中,整条巷也几近淹没于闹市之中。但漫步于这条巷残存的几段,我们仿佛仍能看到七八十年前,各个戏班在此声情并茂、荡气回肠的排练场景,也再一次为老一辈戏剧人的匠心独运而感动。
1953年12月19日《新黔日报》刊载的魏香庭口述文章《青年演员要好好学习技术》(贵州省档案馆藏)
学术支持/贵州省档案馆
(省地方志办)
文/赵弟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芷昕 雷婷
实习生 石星语
编辑 罗玉青
二审尹广亚
三审徐海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