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广德进士刘丙与《景德镇陶录》
作者:徐厚冰
《景德镇陶录》初由清浮梁县景德镇人蓝浦于清代乾隆末年撰写,原为六卷,未终而逝。遗稿搁置将近二十年,后经门生郑廷桂整理和补辑,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在浮梁县知事刘丙的支持下,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刊刻成书。
《景德镇陶录》能够成书,离不开三个关键人物,他们缺一不可,否则《景德镇陶录》无法问世。
第一个人物,当然是《景德镇陶录》的第一作者蓝浦,江西景德镇人。他中年致力于陶瓷研究,博览众家之说,潜心核实验证,尤其是对本地的制瓷工艺,经过了长期的、仔细的观察和访问,点滴收录,集腋成裘,于乾隆末年写下了六卷书稿。然而,未终而逝。蓝浦遗孀汪氏将丈夫的遗稿保存下来了,并委托丈夫的门生郑廷桂,将它校勘和续成。
第二个人物,是蓝浦的门生郑廷桂,字问谷,江西景德镇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得新任县知事刘丙赏识,请来教子读书。公余言谈中,刘丙以景德镇没有制瓷专书为憾,郑廷桂即以老师遗稿《景德镇陶录》相荐。
第三个人物,是知县刘丙。字克齐,一作克奇。清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市)人,寄籍京兆宛平县,嘉庆壬戌(1802)进士。由上高知县调浮梁县令,在浮梁主政时,廉洁奉公,秉公执法,颇有政绩。后迁宁都州知州,主修《宁都直隶州志》(清道光四年[1824])。“浮梁瓷器甲天下,丙自上供外,不私一瓯,律身清洁,断狱精明。”
嘉庆十六年(1811),刘丙到浮梁县做官,非常注重景德镇的瓷业,曾想写一部瓷器专著,可惜政务繁忙,“欲为镇陶成专书,而未暇”。郑廷桂看到刘丙对景德镇瓷业非常重视,便把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六卷遗稿推荐给刘丙看,刘丙极其惊喜,便表示将大力支持郑廷桂续编补辑。“嘉庆十有六年辛未,广德刘克齐先生来莅邑事,招廷桂馆署中,风政之暇,时及文辞亦非往以镇陶无专书为憾,廷桂出此奉质。则跃然而起,命亟续之,与付剖劂噫!”。
在郑廷桂续撰《景德镇陶录》时,刘丙除自己亲任鉴定,积极参入续编,还将自己的弟弟刘寅(字巽甫)、广德同乡李元杰(字笠樵)请来帮郑廷桂参入商订、补辑等工作。
正是在刘丙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四年,《景德镇陶录》(十卷)在嘉庆二十年(1815)秋成书,刘丙亲自为本专著作序,并评价说:“盖生乎其地,自少而长,习之其事,随时而笔之于书,良非采访记录、偶焉旁涉者可同日语也”。
刘丙故乡广德,古称桐川,是我国古代古籍史诗刊发主要之地,《景德镇陶录》成集,刘丙甚是满意,故曰:“是录之成,其不又补桐川所不逮,而为有心时务者所亟赏乎!”
《景德镇陶录》集古代瓷器史书之大成,是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景德镇陶瓷史专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镇瓷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官民瓷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德进士刘丙为《景德镇陶录》的续成及刊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