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图)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2 05: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津报力荐

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图)

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图)

摘自《影响人生的书单:来自百位北大教授的推荐(增订版)》,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编著,任羽中、李喆、黄宗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集结了百余位北大教授的读书分享与治学感言,呈现了北大人的思想精华、学术风采。难能可贵的是,北大教授细数图书经典,推荐影响其人生的书目,围绕“治学”“阅读”“人生”等话题,将治学感悟、读书经验和人生阅历凝练成句句箴言。

本书内容涵盖两大主题:治学感言与推荐书目。北大教授们凭借深厚的学识学养旁征博引,依托丰富的教学经验妙语连珠,以供读者一场足以纵情享用的阅读盛宴。

古人云,世间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是我们知晓唯有读书,方能让人走出愚昧的藩篱,抵达辽远无边的人生疆界。然读书绝非易事,须用功,须经历,须坚持。“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读书,能读其厚,以增知识;能读其薄,以阅经典;能读其透,以明道理;能读其破,以悟得失。”若不得法,或有害无益。

好在大师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燕园的风物在书香墨影中浸润近百年,我们望进一间书窗,轻抚一张旧桌,都好似窥见了诸多“文化巨匠”留下的痕迹斑斑。譬如告诫我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冰心先生;譬如直言“书是读不尽的……须慎加选择”的美学宗师朱光潜;又如将自己毕生读书经验凝练为四条箴言,而首要一条为“精其选”的哲学大家冯友兰……既已明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道理,那么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方法,固然须得好一番琢磨,而有大师教诲,我们在读书这件益事中,也将更上一层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北大师者,更有明灯、引路、润物、树人之责。是春风,能够化雨;可言传,亦可身教。宫墙重仞,无妨促膝而聆;耳提面命,心铭教诲谆谆。若有北大名师在侧,伴你共读一册好书,将是何种体验……跨过流逝的时间与无垠的空间,仅需手捧书册,便能与无数学术名家切磋思想、无声对话。而书本的意义,不正是汇集人间一流的智识、留住永恒不变的真意,以飨每一个愿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勤勉之人吗?

在北京大学,素来有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文理兼济、通达天下的学术土壤,更是汇聚着不同学术领域、各种人生滋味的北大学者。本书收录了诸多北大学者的读书分享与治学感言,以期呈现北大人的思想精华、学术风采。学者们凭借深厚的学识学养,依托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供读者一场足以纵情享用的阅读盛宴。

学者知无不言,畅谈一席;编者掇菁撷华,终成一册。在这本合辑中,你将透过北大师者的视野与眼界,体悟“大学为何,大师为何”的真意;聆听北大学者的治学感言,开解“如何学以成人,又如何学以成才”的困惑。

袁行霈,1936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

【治学感言】

治学要有基点、有旁涉。基点务求精深,旁涉务求宽广。专攻一点,或恐拘于一隅,视野狭隘;广泛涉猎,切忌浮光掠影,一无所长。我曾把自己关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归纳为八个字: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我还曾提出撰写文学史的三条原则: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意思都在强调会通化成。司马迁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问要有气象。我说过:“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每在于此。做学问也要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无庸标榜而下自成蹊。”形成这种气象至少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敬业的态度,对学问十分虔诚,一丝不苟;第二是博大的胸襟,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第三是清高的品德,潜心学问,坚持真理,堂堂正正。做学问和做人要统一起来。随着学问的增进,人格应该不断提升。但是,学问和道德也会有分离的情况,那是不好的。古人常常将两者连在一起,称赞某人道德学问如何如何,表现了对一种理想境地的向往。道德和学问的统一,应当成为学者自觉的追求。

【影响人生的书单】

1.《陶渊明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思考的都是关乎宇宙、历史、人生的大问题。在晋宋之际黑暗的社会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是一位气节高尚的人。他为人自然,诗也自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当夜深人静之际,捧陶集吟咏于孤灯之下,则矜平躁释,与天地臻于和谐。

2.《老子》。我是把它当作一部格言集来读的。每置之枕边,睡前三五分钟读一则两则,悠然会心,以清吾梦。兹就记忆所及录数则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不自是,故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巧若拙。”“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的话给我以智慧。

3.《论语》。因为我是教师,所以读《论语》时常常注意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那一面。孔子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谓: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必教他了。他教导学生对学问的态度一定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耻于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不耻下问。”他强调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也是我试着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的。

4.《东坡乐府》。此书名曰“乐府”,其实就是“词”。苏轼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从而为词开拓了新的天地,也确立了他在词史上崇高的地位。如果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主要是欣赏苏词里那种以达观为基础的潇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些名句都表现了他的洞见,耐人寻味。苏轼才高而命蹇,如果没有这点潇洒真不知如何活得下去。

5.《狄德罗哲学选集》。我喜欢跟聪明人谈话,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大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当然聪明过人。而这本书里所选的好几篇文章如《达郎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又是用对话体写的,读来如同直接面对着一位聪明人。他的《哲学思想录》和《思想录增补》是一条条短小的笔记,最短的只有一句话,但很发人深省。狄德罗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是有结构的,各个学科互相联系,构成整体。由此我想到,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在相近学科的交叉点上做一些综合的研究,肯定会开拓出新的学术领域,并推动学术的发展。

高毅,1955年7月生,安徽六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史、欧美近代史、史学理论。

【治学感言】

教书旨在育人,育人旨在厚其德而精其学,这个道理教师都懂。同时大家也都懂得,要教好书,教书者必须首先自行厚德精学。这方面个人的一点感悟是:厚德重在崇平等,即要远离社会达尔文;精学贵在尚自由,即须坚持思想独立、学术自治。作为大学教师,肩负教学与科研双重使命,但比较起来,上好课应该比多出科研成果更重要。当然既能上好课又能多出成果是最好的,只是这样的大才不多。另外,在出成果方面,似乎应该重精不重多。常记起先辈田余庆先生的一句话:“文章写好后应放到抽屉里,一年后再考虑发表。”这句话绝对不合时风,但又绝对是经验之谈。

无疑,治学的佳境是创新,所以治学者必须敢于标新立异。只是成功的标新立异很难,须先闷头苦修。

最后还有一点感受是:学历史好,而盯着现实学历史,能更感其妙。青灯黄卷,皓首穷经,看似清苦,但惯看秋月春风、通晓天下大势,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体验。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威尔斯:《世界史纲》。其中提出的“世界性联盟”的理想,是一种值得所有仁人志士毕生寻求的“乌托邦”。

2.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其中对于“拿破仑传说”之类非理性因素的历史作用的强调,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层面。

3.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这本书能把我们引向“法国历史”这个西方文明的心脏地带,还能让我们从中法文化交流中感受到东西方文明互动的“高峰体验”。

4.罗素:《西方哲学史》。探察西方文明精髓的一条幽径,一路风光迷人。

5.金庸:《笑傲江湖》。“千古文人侠客梦”,记得陈平原有金庸把武侠“写绝了”的感叹,而这本书之所以能令我感怀,主要是令狐冲追求个性解放的“真性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领略大师风采,赓续百年学脉
...学者。顾随先生以教为生,在执教的四十年里,他桃李遍天下,培养了叶嘉莹、周汝昌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这样的薪火相传又何尝不是治学品格的传承与赓续呢? 康有为、章太炎、鲁
2023-06-25 15:16:00
在数学与生物学之间
...琳大帝在世时搞改革开放,从法国和德国引进高端人才。狄德罗在被凯瑟琳召见时表达了对数学的仇视,认为数学没用。狄德罗被同时在圣彼得堡伺候凯瑟琳的欧拉奚落。数学家大概是最早对变质的
2024-02-22 10:25:00
北京大学官网发文: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
...方面的事业发展指引了道路;他的身上体现了北大人心系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常为新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北大人的楷模。” 厉以宁先生一生创作诗词数百首,饱
2023-02-28 09:36:00
北大学者赵长征的《春秋车战》电子书在掌阅科技独家首发上线
...也认为普及性的书籍也可以讲究学术性。“我是以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来写作的,力求写出自己的创见”,赵长征表示。除了扎实的文字,《春秋车战》还汇集了丰富的图片资料,黄朴民曾评论其体现
2023-06-16 09:08:00
厉以宁的传奇人生:同学代填高考志愿选择经济系,曾是北大资料室“扫地僧”
...从图书馆到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埋头苦读,孜孜探索,学问和思想都迅速成长起来。他说:那时候的寒暑假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刚上大学不久,厉以宁就在1952年7月的《经济导报》上公
2023-02-28 09:16:00
【第30分会场:绿色能源与环境工程】2025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分会场精彩预告
...前已邀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Sandra Kentish院士,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Hyacinthe Randriamahazaka教授
2025-02-08 16:39:00
以“天下学问一家”为宗旨,《中国文学与文化》创刊十周年
...委副书记姜国华欣赏《中国文学与文化》编辑部提出的“天下学问一家”这一办刊宗旨,“我们要加强中外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促进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国际化”。在“与会学者座谈”环节
2024-10-23 15:05:00
...专攻”“博雅达观”,定位于“心系国之大者”和“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胸怀天下”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作
2023-07-11 21:38:00
启程中法之交 “译”路穿越山海——访中国文学翻译家李玉民
...,回国时特意带了两大箱子法国名著,其中不乏伏尔泰、狄德罗、莫里哀等家喻户晓的法国作家的作品。之后的几十年,他与书籍为伴,以文学架桥,连结中外。《巴黎圣母院》《缪塞戏剧选》《幽
2024-01-26 16:0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