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脾虚、肾虚,你还在吃六味地黄丸?这些年,或许你吃错药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9 06:27:00 来源:康之道

六味地黄丸都打着仲景的旗号纵横四海了,附子理中丸却仍然在大众中默默无闻。什么时候附子理中丸能取代六味地黄丸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保健药了,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人参阴中之阳,地黄阴中之阴,虽同为阴药,尚有阴阳之别。以参合术姜草之理中,与地黄合山药山萸之六味相比,一为阳中有阴,一为纯阴无阳,同以补益来论,其实际的适应面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吃附子理中丸就像睡火炕,吃六味地黄丸就像睡凉炕。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但大多数平常人还是睡火炕舒服,体格不行没办法。

这里讨论的是一个普遍适应性问题,不是个体的特殊性问题。即使个体存在差异,农村好像也没太听说因个体差异非得睡凉炕不可的。

同理,理中与六味的大众适应性也和火炕凉炕的适应性差不多。

就像吃饭,中国人无论在家吃还是下饭店,凉菜与热菜的比例通常是热多凉少,这是现实。即使夏天人主要也是吃热菜,凉菜通常只是配菜,冬天吃凉菜的不是没有,但确实不多。

到吃药一下就翻过来了,好像只能吃凉的,不能吃热的,其实这种选择大多来自医学的误导,就像现在鼓吹的全民每天喝牛奶一样,是利益集团的操纵,并不是大众身体的真实需要。

无论四季过于寒凉的饮食对人都是有损害的,何况长期坚持吃一种偏于阴性的药物。

六味地黄丸

脾虚、肾虚,你还在吃六味地黄丸?这些年,或许你吃错药了!

六味地黄丸也是来源于张仲景的肾气丸的方子,是宋朝儿科医学家钱乙把张仲景的肾气丸中的桂枝、附子去掉,剩下六味药,专门用来治疗小儿五迟的(见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所谓五迟,主要是指因为肾阴、肾精不足,而造成的发育迟缓。

后来人们把这个方子,广泛应用于肾阴虚的治疗中,效果非常好,非常安全,可以长期服用。

试想,连小儿都可以服用的药,成年人吃,当然安全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症的话,吃起来当然安全,如果不对症,吃了还安全吗?问题就在于此。

前面已经讲了,肾气丸本来就是一个滋阴填精的方子,只不过其中加了一些温阳通经的药进行反佐而已。

钱乙把温阳的桂枝附子去掉了,方子用于滋阴更加无疑。

前人有言,说肾气丸是温阳的,钱乙去掉了两味温阳药,就变成了滋阴的方子了。这个说法显然是医理不精。

宋元以来几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六味地黄丸是个非常好的方子,滋阴效果好,又适合长期服用,应该说是个好方子。

但是,这个方子现在已经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

我一直在强调,古代的人,阴虚阳虚都有,现代的人,近二三十年以来,阴虚的已经极少见到,都是阳虚体质。

六味地黄丸,作为一个滋阴的方子,针对的是阴虚体质。现在阴虚体质已经不见了,所以六味地黄丸早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六味地黄丸,现在已经成为应该淘汰的药物了。可惜现在六味地黄丸卖得还一直很好,很多人都在吃。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中医还没有认识到阴虚体质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基本事实,把很多有热象燥象的人,都误诊为阴虚,而开具六味地黄丸。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后,都没有疗效,甚至病情更加厉害。

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整理出来的一个方子,但后来又出现了很多同一原理的方子,比如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比如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而现眼睛红肿干涩;等等。

现在,地黄丸系列,大致有几十个品种,洋洋大观。这些中成药,目前都是各药店的主打商品。

当然,也不能说这些药一点作用都没有。有一个患者给我说,他前阵子上火,眼睛干涩,就到药店买了点杞菊地黄丸,吃了就好了。

其实,根据我的诊断,他眼睛干涩,实际是肝郁化热,肝火上炎所致,应该疏肝清热,方用柴胡剂,并加枸杞菊花之类即可。

但他吃杞菊地黄丸竟然收效,显然是其中的枸杞菊花起作用了。

所以,这些药物,现在虽然没有了严密对症的病情了,但对一些轻来轻去的小毛病,倒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劳”,比起他药不对症造成的危害来,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再次强调一下,现在早就没有阴虚体质了,地黄丸系列的药物早就没有对症的病机了。

所以,大家生病,也绝对不要再吃地黄丸系列的中成药来滋阴了。

附子理中丸

脾虚、肾虚,你还在吃六味地黄丸?这些年,或许你吃错药了!

附子理中丸也是张仲景的方子。仲景伤寒论中,回阳救逆基本都用四逆汤系列,可见四逆汤的温阳效果是绝对的好,不容置疑的。

我们来对比一下四逆汤和附子理中丸的组成。

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附子理中丸: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人参(现在都用党参了)。

可见,附子理中丸中,是包含了四逆汤的成分的,另外还加了健脾化湿的白术和健脾补气的人参,所以,治疗效果应该比四逆汤还有广泛。

当然,四逆汤药味少力道专,且是汤剂,汤者荡也,故力大,可用于危急重症而回阳救逆。附子理中丸虽然含有四逆汤成分,但是丸药,丸者缓也,量少力衰,所以用于慢性病,温阳散寒。

但不管怎么说,附子理中丸是真正的温阳方剂。无论脾阳虚还是肾阳虚,附子理中丸都是绝佳的选择。

事实上,在温阳方面,附子理中丸的疗效,远远好于现在很多中医动辄就开的金匮肾气丸!

所以,阳虚的患者,温阳散寒,一定要吃附子理中丸,不要吃金匮肾气丸了。张景岳的流毒,该肃清了。

现在人的体质,多数都是阳虚,虽然有些人呈现虚火,但不宜清,只宜温里。

道理我已经在其他博文里多次阐述过了。当然,以温治虚火,剂量很重要,剂量不够,虚火更旺,加大剂量,才能收功。

去年在海口讲学,同一个单位的六七个女孩子一起找我看病,基本上都是脸上长痘,或大便干燥等等热像。因为没有条件煮汤药,所以我就开附子理中丸。

我事先说了,服药后肯定会出现痘痘增加、大便更干等等热像更重的情况,不要担心不要放弃,坚持吃,火越大越加量,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

他们后来告诉我,跑遍海口市,都很难买到那么多附子理中丸,因为南方这个药很少买,即使有,也不肯卖那么多给他们。后来他们是托亲戚从外地邮寄过去的。

吃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出现痘痘更多大便更干的情况,所以多数都害怕,放弃了,只有一个坚持下来了。(她当时联系我,我让她坚持,她就坚持下来了。)

大约两个多月之后,她说,痘痘都下去了,大便也不干燥了,精神也好了,各方面都好了。

可见,温阳的方法,治疗阳虚,不管有没有虚火,都是可以的。

当然,如果配合其他方法,虚火还是可以控制,不至于增加的。但这就比较复杂,要么用多种成药配合,要么用汤药进行加减才能做到。

可惜的是,现在的附子质量往往都不行,再加上炮制方法不对,人为造成药效差毒性强等现实。即使是国营知名大药店的附子,也难幸免。这真是现代国人的一大悲哀。

不过,即便如此,附子理中丸仍然是温阳散寒的好方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六味地黄丸巧搭配,改善阴虚、阳虚、肝郁、脾虚,男女皆可用
...记性差,盗汗遗精等等,这个时候,都会去药店买上几盒六味地黄丸先用用。但为什么有些人却反应,用上六味地黄丸效果却不好呢?接下来,就教大家几个方伐,让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得到最大发挥
2024-07-17 10:31:00
是不是所有肾虚都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还记得这个广告不?“治肾亏不含糖,就选六味地黄丸”。该广告的覆盖范围之广,就连小孩都能说上两句。成年人更是如此了,甚至达到了一想到肾亏就要去吃六味地黄丸的地步。那么是不是所有肾虚
2023-07-23 09:48:00
肾虚不难补,出现肝郁脾虚才难补,补不进去还容易上火
...干口渴,晚上失眠盗汗等等情况,按理说,他参考滋阴的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都是可以的,但偏偏用了一段时间后,上火更严重了,而且开始出现黄腻苔,和男科方面下降的问题,然后他就
2024-10-09 06:50:00
是药三分毒,六味地黄丸会给什么带来哪些副作用?了解下
生活中很多老人将六味地黄丸称为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认为不管什么病,只要服用六味地黄丸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其实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是由三种补药和三种泻药组合而成的,主要用
2023-03-18 21:37:00
这种舌象,吃再多的六味地黄丸也没用!否则越补越严重
...胀。他感觉自己这些症状像是肾虚了,然后去药店购买了六味地黄丸来改善,但是效果啊却不太明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舌象都有哪些特点。首先啊我们可以
2024-07-05 06:32:00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身体可能会出现4种变化,柯医生为你详解
...宝库中,有一味被誉为“千古补肾名方”的良药,它就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等六味中药组成的,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它是宋代名医钱乙根据张仲
2024-06-02 12:35:00
六味地黄丸除了养肾还有什么作用
...说到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很多人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可这个药方只能用来补肾益肾、滋养肾精吗?实际上,只要大家运用得当,该方剂的功效要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六味地黄丸,
2023-07-13 14:49:00
男性常吃“六味地黄丸”或能改善哪4个问题
...年人而言,他们通常会使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来保健养生。六味地黄丸作为一种备受信任的中药,因其可改善男性肾脏功能而备受欢迎。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独特,功效广泛,被誉为男性的“养肾佳品”
2023-08-05 19:55:00
六味地黄丸可治20多种病,别只用来治疗肾虚了,一定要收藏
谈到中药瑰宝,有一味药肯定是榜上有名的,那就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并不了解六味地黄丸的历史,早在宋代的时候,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就撰写了《小儿药证直诀》,文案中就记录
2024-05-31 09:3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