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直面价格战 车企如何在“内卷”中突围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3-09-15 12: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 艳

“一味地降价,只会让行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内卷已成为行业热词”“出口不等于国际化”……

“价格战”“内卷”“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202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泰达)国际论坛的热议话题。

如何面对车市价格战?如何在 “内卷”中突围?如何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多位车企高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新能源智能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给新进入者带来了机会,也给资深车企带来了挑战。

“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场和布局,新能源的赛道进入了激烈的 ‘群雄混战’。常胜者不再常胜,后来者迎头赶上,领跑者优势渐显,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车企市场表现进入动荡调整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认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但是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面临 “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雷平介绍, “上海车展以后,内卷成为行业的热词,国内外同行都普遍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显著特征就是内卷。”

在雷平看来,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许多车企破局的手段单一,都是通过大幅降价、反复降价、疯狂降价,怒刷企业存在感。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认为,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加剧主要是受行业规模短期增长受限、产品同质化供给、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但他表示,这种阵痛在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是正常的。

“未来3—5年一定会很 ‘卷’,多方势力的角逐引发规模赛和淘汰赛交织,而交织的背后将会让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邓承浩判断。

车企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

面对越来越 “卷”的汽车市场,要如何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雷平指出,汽车行业还是要回归制造业的本质,用心打造真正满足用户需要的好产品。同时,汽车企业应更多地关注用户、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使用场景的需求。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从真正的用户需求出发,从真实的使用场景出发,用技术创新突破传统的边界、创造性的需求。拒绝复杂冗余功能的无效堆砌,做好共性技术和个性技术的分工协作。在有关安全、健康和环保等基本要求方面,加大研发力量、加大行业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在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满足特定场景下的使用要求,满足特别的消费偏好等方面,打造用户感知强烈且价值卓越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项兴初则认为,在电动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场与技术的力量正推动产业边界的重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涵盖了软件、硬件、通信、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这绝不是一个行业、一家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就能完成这轮多技术融合发展转型的,而是需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看来,“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各相关方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力、品牌向上三方面共同发力。”閤先庆建议,要重视科技创新领域,同时要持续提升产业链的体系建设,此外还需焕新品牌力。

建立高科技高质量品牌形象

出海也是今年汽车行业的热词。

“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但是 ‘出口’不等于国际化。”雷平表示,当前,中国品牌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外观设计、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质量和效率、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具备了 “乘风破浪”出海的条件。

但在雷平看来,中国品牌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就要牢牢把握海外市场需求多元化、高端化、电动化的发展机遇,相互尊重、共同成长,拒绝相互诋毁、拒绝自杀式的低价竞争,拒绝对用户用车服务不负责任,共同为培育和呵护中国汽车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而努力。做负责任的中国车企,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TO王远力也同样对国际市场充满期待。他表示,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历史机遇的转折点。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6.1%,引领全球,除欧盟的渗透率在20%左右,其他国家均为10%以下,发展略为缓慢。利用智能新能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非常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不过,中国汽车出海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比如部分国家制定严格的法规限制,特别是欧盟近期开始执行的 《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中,对电池护照的要求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增加了门槛,而对于碳足迹的追溯也会导致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

除了法规维度,中国本土的产品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地域、文化、驾驶习惯等全场景的使用需求,想要出海并不容易。对此,王远力表示,面对未来更严格的法规挑战,为了更好满足产品出海的要求,中国汽车需要具备全栈自研的能力,把握核心技术,才能突破技术壁垒,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国汽车要走出去,必须建立高科技、高质量、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不能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在产业变革升级的大潮中要坚持长期主义,遵守法律法规,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又要有先人一步的技术储备以及应对未来的落地举措。”王远力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一汽雷平:一汽奥迪全线发力开启创新发展新模式满足用户高端豪华出行
...此庞大的市场,有数十个汽车品牌厮杀于其中,在激烈的价格战下,甚至个别头部品牌也遭遇2020年后的首次销量下滑。面对自家电动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及预期,有一些品牌相继放缓了全面
2024-04-29 16:02:00
...国产新能源汽车混动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7万元区间汽车价格战缘何再升级?本报记者 刘兵 李国《工人日报》(2024年03月20日 04版)阅读提示近日,多家车企接连宣布降价或限时
2024-03-20 03:21:00
...特斯拉却扮演起了“价格屠夫”的角色,拉开了2023年“价格战”的序幕。20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
2024-01-04 13:37:00
汽车价格战持续一年,没有赢家
2023 年要结束了,但价格战还没结束。定价权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巴菲特曾说:“如果你有能力提高价格而不会输给竞争对手,那么你的生意就非常好。如果你必须在将价格提高 10% 之前
2023-12-13 15:15:00
行业利润不到5%,欧洲车企放弃中国车市价格战
论价格战,中国车企放眼全球恐怕也找不到对手,就连海外的竞争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路透社的消息,法国车企雷诺工程主管吉尔·勒·博尔涅 (Gilles Le Borgne) 在 IAA 慕尼黑车展上表示
2023-09-06 15:52:00
16家知名车企,为何宣布不再打“价格战”?
...新网7月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今年年初开打的汽车“价格战”,或许将正式告一段落。在7月6日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东风、长安、广汽、比亚迪、特斯拉等16家主流汽
2023-07-07 15:51:00
...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下历史纪录。从开年“价格战”搅动市场一季度销售低迷,到暑期各地联合车企“扎堆”开展限时优惠带动消费,再到“金九银十”延续降价风潮助推车市飘红
2023-12-29 15:07:00
别让价格战毁了中国汽车产业
...值得关注。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陷入严酷的价格战。一些人士推测,如果车企能够如自己签署的承诺书那样去做,起码有利于缓解这场价格战的力度。但商业世界的运行,必须放在法律
2023-07-10 17:02:00
电车一再降  油车慌不慌?
...息,涉及车型多为10万元级别内。从2023年年初持续至今的价格战,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此前新能源车型售价普遍高于同级别燃油车型,这曾引发消费者的抱怨:“
2024-03-01 00:21: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