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 造就贵州独特历史文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4 03:08:00 来源:贵州日报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贵州历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很多。

贵州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经过长达数千年,乃至数十万年的历史陶冶形成的。贵州历史文化具有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地典型特色、多民族和谐共生特色。

独特自然生态环境造就贵州独特山地历史文化。

贵州跬步皆山,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地域差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尤其锥状喀斯特地形,是全球锥状喀斯特地形中发育演化过程最完整、保存相关遗迹最丰富、集中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和地貌景观奇特的代表。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喀斯特地貌将贵州的国土面积变得“支离破碎”的同时,又为贵州造成了唯我独有的美景。在贵州高原,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如此地形地貌,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得天独厚气候,将贵州变成了一片神奇的沃土。进而衍生出从史前社会到文明时代独具特色的贵州历史文化。

特殊的自然生态与地理环境,加上地区之间“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云”的气候差异,导致了贵州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交通的改善与社会的进步,这种状况还在不断演变。在地形地貌的制约下,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饮食习惯、服饰风格都仍然能穿越时空隧道,顽强地延续着自身的传统,这正是山地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同时,政治因素直接制约着贵州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

这里所说的政治因素,主要指从先秦之际到民国时期,历代统治者对贵州高原的统治政策。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属边疆之内地,又是崇山峻岭、交通险阻之区。先秦时的各诸侯国皆无能力将此地纳入统治,致使贵州高原先后出现了鬼方、牂牁、夜郎、且兰等若干地方政权。这些地方政权有的属于部落联盟,后期大多被称为方国。

从秦汉到南北朝,封建统治者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允许边远民族地区地方政权(方国)存在,并赐给印信。这一时期,贵州高原处于郡国并存状态。境内既有中央王朝设置的郡县,却仍然有许多方国,如夜郎国、且兰、鄨国、鰼国、钩町、漏卧等。这些部落联盟与方国的主要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先民。

从唐代开始至南宋末,今贵州境内一直处于两种管理制度并存的状态。即既有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吏的经制州,又有由地方土著首领统治的羁縻州。贵州是唐代最早设置羁縻州的地区。设置于唐高祖时的牂州,是唐代见于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羁縻州。羁縻州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关系,它既是秦汉以来羁縻政策的继续,又是唐王朝将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制度化的一项创举。这种制度在贵州高原形成了以乌江为界的两片不同管理区:乌江以北设置的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吏,进行有效管理的经制州,乌江以南设置的都是羁縻州,总数达50个。即使到这一时期,贵州境内仍有一些方国存在,如罗施鬼国(罗氏鬼国)、自杞国等。

元王朝创立土司制度,并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原先的羁縻州辖地,由土司统治体系所取代。这种土司制度,既是羁縻州制的发展,又是适应民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的产物。这种延续数百年的土司制度,不仅给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也在中国制度史上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的土司文化,是我们研究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治理民族地区政策的重要文化遗存,也是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初年,在揭开改土归流序幕的同时,建立贵州行省。贵州成为中国第十三个行省,结束了历代封建王朝对贵州高原的宏观间接统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了贵州与中原和相关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开启了明初百余年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大开发的序幕。这一改变,不仅是山地贵州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也是有明一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清代前期,在推行疾风暴雨式改土归流的同时,在民族地区设置八寨(丹寨)、丹江(雷山)、都江(三都)、古州(榕江)、台拱(台江)六厅,同时不断调整省际边界,贵州省的辖境基本确定下来。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贵州陷入长达23年的军阀统治。1935年以后的贵州,处于国民党统治下。抗日战争中,贵州既是抗战大后方,又一度成为抗战前线。红军长征期间,贵州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范围最广的省份。

从上述贵州历史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因素在贵州历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因为贵州不仅完整经历了我国历史上对边疆民族地区从郡国并存、经制州与羁縻州并存、土司统治与流官统治并存等各种管理制度的实践,还是中国最后一个世袭官制——土司制度的终结地。

明清以来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贵州或与贵州密切相关。其中如明太祖的调北征南、广设卫所大兴屯田、贵州建省、明初百余年官方主导下的大开发、平播之役、王阳明龙场悟道、残明永历王朝苟居安龙、平定三藩之乱、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贵州省境的定格、青溪铁厂的创办等。民国时期,贵州还是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地,是抗战大后方及陪都重庆的屏障。由此可见,政治这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贵州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当我们探讨贵州历史文化成因时,切不可忽略这一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安置点,
2024-01-01 06:31:00
名家新作 | 董平 韩书安:《阳明悟道》一部思想与心灵对话的精品纪录片
...《阳明悟道》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解读,并未简单停留在历史文化的知识考古上,更是积极将之进行契合时代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如纪录片中生动展现了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理念和“立志、勤
2025-05-13 21:42:00
书香里的贵州|《贵州历史笔记》作者范同寿:历史藏在细微处
...之后,全省才完全纳入王朝统一的行政建制。这使得贵州历史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地域特征。我们常说贵州是一方充满神秘魅力的土地,这里不仅有着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着大量汉文化的
2023-10-20 19:01:00
自然孕育万物,汉族移民人群如何在自然中创造自我的文化?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达到“以夏变夷”的目的。贵州、云南、四川由于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不同,从而走上不同的道路。为此收集五个个案的家谱,做一具体分析。宣威可渡比较大
2024-11-14 21:04:00
探究明朝南北方差距的根源
...乃至政治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自然环境、历史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首先,自然环境是造成南北差异的重要因素。南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2024-10-22 20:48:00
...成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重要参考。【南北朝政治因素影响下的衣冠南渡】南北朝时期,政治因素在推动衣冠南渡这一历史现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深远影响不容忽视。具体说来,这
2024-06-12 13:28:00
金朝南迁:摆脱贵族制约与适应自然环境的选择
...迁都城,而忽略对草原的统治?这个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为了避开贵族的制约。初期,女真部落众多,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族后,难以完全掌控草原上的军事贵族。为了协调统一金
2024-01-16 08:00:00
名家新作 | 张新民:山水壮美 人文蔚兴 ——《阅读铜仁》序
...袤南域奇胜。另一方面则如明代大地理学家王士性所说,贵州有“北二水”“东一水”“南二水”,而以梵净山脉为分界线,当地西有“出涪水”之乌江,东有“出沅江”之锦江。另一条支流㵲阳河
2024-12-11 17:33:00
东周时期的地域文化
...这一战役导致周王室的军队的实力减弱。四、宗周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东周都城洛邑地处中州地区,中州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从最开始的原始文化,到后来的夏商周
2023-08-05 1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