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BAT”取代“蔚小理”意味着什么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3-05-26 05: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BAT”取代“蔚小理”意味着什么

最近汽车界冒出一个“BAT”,其热度大有超越“蔚小理”之势。“BAT”跃居第一阵营,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产物,也是“马太效应”在行业的显现。造车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暂时领先并不等于在未来胜出。要想持续领跑,“BAT”还得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拓宽和挖深“护城河”。

在互联网领域,百度、阿里、腾讯这3家科技公司分别引领我国的搜索、电商、游戏和社交领域。“BAT”的简称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这是对它们商业地位的高度认可。巧合的是,最近汽车界也冒出一个“BAT”,其热度大有超越“蔚小理”之势。

所谓汽车界“BAT”,是指比亚迪(BYD)、埃安(AION)和特斯拉(Tesla)。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跃居前三强,构成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如果以首字母排列,正好组成“BAT”。而且这3家企业既有民企,又有国企,还有外企,被认为具有一定代表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蔚小理”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名词。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蔚小理”从造车理念、产品定义、用户服务和资本运营等方面,为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气象,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过,随着补贴全面退坡,国内传统车企、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纷纷发力,纯电动、插混和增程式产品竞相涌现,新势力与旧势力不再分界,行业洗牌日益加剧。当前,不仅“蔚小理”本身销量出现分化,整个市场竞争格局也在深刻调整。“BAT”跃居第一阵营,而“蔚小理”逐渐掉队,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产物,也是马太效应在行业的显现。

“比特”领跑,不难理解。比亚迪通过多年在汽车制造、电池,甚至半导体领域深耕,率先实现产品“油电同价”,去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特斯拉则通过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依托Model 3、Model Y两款明星车型,蝉联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

反而是埃安的后来居上,让人有些看不懂。毕竟,汽车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企身处其中并不占优势。更何况,埃安成立仅5年。不过,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埃安的“抢位”并非不符合市场逻辑。从产品上来说,埃安与比亚迪、特斯拉一样,主力产品价格在10万元至30万元,这恰恰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最主流的市场。当然,如果仅有产品精准定位,而没有核心技术的有效支撑,产品也难有市场竞争力。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混、e平台3.0等对产品的技术赋能相比,埃安的弹匣电池、夸克电驱、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等同样实现了对产品的技术升级,可谓异曲同工。

更要看到,汽车产业的创新从来都不只是产品和技术,还有管理。去年一些第三方机构和媒体对汽车企业销量进行排名时,已将埃安列入造车新势力阵营。理由在于,虽然埃安在性质上属于国企,但近年来通过混改,推动研产销一体、员工持股、引入战投,早已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

当然,造车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暂时领先并不等于在未来胜出。新“BAT”时代,埃安销量超越特斯拉,或许只是个别月份的表现,市场竞争格局远未定型。要想持续领跑,“BAT”还得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拓宽和挖深“护城河”。尤其是比亚迪和埃安,要分别通过仰望和昊铂两大高端品牌的打造,实现品牌向上突破,提升企业形象和全球影响力,否则,难言“胜券在握”。前不久,巴菲特就感言,“亨利·福特好像拥有过全世界,他发布了福特T型车,降低了汽车的价格,提高了工人工资。但20年后,福特仍然出现了亏损”。这其中蕴含的产业规律和市场逻辑值得深思。

比赛的最终成绩离不开临场发挥,但更多的还是由赛前训练过程决定。随着产业竞争深入和门槛抬升,未来3年将是新能源车企“抢位”的最后窗口期。尽管过去3年已有75个品牌关停并转,但目前我国仍有148个汽车品牌在市场打拼。不过,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其中前20%的头部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1%。这意味着,有近百个汽车品牌已站在市场悬崖之上。“BAT”三强的形成,既是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更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加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的“抢位”窗口期,提高新能源车企在市场上的“卡位”势能,不仅取决于企业昨日的努力奋斗,也取决于今日与明日的接续拼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4:47: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快鱼比亚迪出海吃慢鱼:坐大巴出发乘小车登陆,与“价格屠夫”特斯拉躲不开的迎头相撞
...购秦川汽车,迈入了造车行业,在那个年代就早早开始了新能源车的研发,成为了国产新能源车的排头兵。进入2023年,面对车市价格战和国补退坡的双重打击,比亚迪却依旧“躺赢”。比亚迪
2023-05-14 16:24:00
“女版巴菲特”与芒格互怼背后:比亚迪每卖一辆车赚1550美元,不及特斯拉两成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编辑 | 杨锦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头部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谁更领先,引发美国投资大佬“互怼”。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
2023-02-21 06:00:00
比亚迪停售,讴歌退华
...上的家用车都能享受此优惠政策,让燃油车也有了不亚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热度。对于满足条件的车型来说,最高能省下1万元左右的购车费用,进一步刺激汽车市场的需求。只是2023年的到来
2023-01-14 16:01:00
2023款比亚迪aionvplus,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2022年,尽管特斯拉仍旧一路高歌猛进,但国产新能源也不甘示弱,数据显示,比亚迪12月销售23.5万辆,全年销售186
2023-02-12 10:05:00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对垒” 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交付都已经超过了1GWh——增速令人震惊。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红海,动力电池市场玩家众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电池行业也已经迎来它的下半场:储能。储能产品可以理解
2023-05-29 10:50:00
3.5万亿的特斯拉VS7000亿的比亚迪:总归有一个不太对
...律。对于现在的汽车行业来说,传统汽车行业估值体系和新能源汽车估值体系,在市场低迷下还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下,但必将有一天会水火不容。从基本面的角度,未来的一天,按照现在这个内卷
2023-04-26 11:24:00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为5.8%
和生活一样,回望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涨价、疫情扰乱产业发展节奏、新势力你追我赶、新能源补贴退出、渗透率再创新高……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3-01-02 23:28:00
比亚迪的仰望能否突破高端汽车品牌?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的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大众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首选。不仅是因为安全可靠的性能和科技,更多的是因为性价比和实用性更高。然而最近,比亚迪声称首个百万元级的
2023-01-03 11:12:00
...:不予置评。比亚迪与特斯拉的电池合作消息由来已久。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流传着宝马800页技术文档扶持起宁德时代的故事,但更有力的应该是,与特斯拉的合作让宁德时代装机量稳坐全球第
2023-05-17 12:29: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