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14:59:00 来源:戏说三国

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这是未来的厚黑学大师徐阶,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缺乏对大领导嘉靖的高度愚忠,在“祭祀孔子”问题上认识含混,并旗帜鲜明的和嘉靖唱对台戏,于是嘉靖很生气。

嘉靖当时不光把徐阶这个探花郎给撵出了首都北京,还让人在庭柱上刻下了上述的文字,正常情况下,徐阶这辈子可能就要交代在这了。

但是人家徐阶并不是一般人,人家一岁的时候,曾掉进过井里,他被人救上来之后,昏迷了三天才醒,五岁的时候,他差点掉下悬崖,辛亏他的衣服挂在了树上......

不过这些上述的内容,并不是在渲染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在说徐阶小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据《明史》等书记载,徐阶的亲爹徐黼曾是大明的官员,按理说徐阶不至于像贾宝玉那么娇贵,也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那么他为什么会屡次遇险呢?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原因其实很简单,徐阶是个“计划外的产物”,他的母亲不是徐黼前后三次娶妻中的任何一个,而可能只是一个徐黼的小妾,也就是说徐阶最好的出身,也不过是个徐家的庶子。所以徐家对他的关注度较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徐黼不光对他关注度极低,甚至还有放弃他的打算,当时徐黼要去别的地方任职,所以就把他托付给了一个姓鲍的人家,然后徐阶一度改名为鲍阶,当时徐阶已经7岁,已经懂事,你要说他没有心理阴影,可能说不去。

如果后来不是徐黼的嫡子夭折,可能史上就没有徐阶这个人了。

等到徐黼去吃“回头草”时,鲍阶已经12岁了,也就是说徐阶曾过了7年“实际有爹但享受没爹”待遇的生活,然后又过了5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些生活,可能会摧垮一般人的脊梁,但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坚韧,而徐阶属于后者。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当徐黼回来接徐阶时,12岁的徐阶已经读了不少正经书,等到他21岁的时候,一举成了探花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徐阶曾跟随过一个叫聂豹的人学习知识,而这个聂豹,又曾拜心学大师王阳明为师,也就是说,徐阶也算是心学传人。

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也就是分清什么是对的,然后坚持去做它。

当徐阶初入官场时,他对这四个字的理解还不够深。于是他在朝中发现张孚敬等人为了顺应嘉靖的心意,而要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时,他站了出来......然后被贬去了地方,嘉靖后来因为受人蛊惑,也专程在柱子上刻下了他的名字,表示永不叙用。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以嘉靖的聪明才智,他这么做的目的,应该不是为了防止自己启用徐阶,而是担心自己忘了徐阶,毕竟一个正直的探花郎,可以称的上是人才。但是当时嘉靖需要用一些手段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徐阶这个“不开窍”的人,就只能先保护起来了。)

徐阶因为才华过人,所以即使在基层,也干得风生水起,此外,因为有个老夏言的照顾,他在基层磨砺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调回了中枢,徐阶因此对夏言很感激。

不过夏言本身的能力有限,不符合嘉靖的用人策略,于是在严嵩的操作之下,夏言没能善终。徐阶本来就看不惯严嵩,再加上恩人夏言被害,所以他当时是非常想铲除严嵩的。

不过此时的徐阶,已经彻底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坚持去做,但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徐阶曾经刚正不阿,但是他想明白了该怎么做之后,他很快就回到了“庶子且寄人篱下”的状态,只要严嵩提倡的,徐阶必然双手赞成,只要严嵩反对的,徐阶一定第一时间去批判,不管严嵩对徐阶如何,徐阶一直都把严嵩当“初恋”,而且人家还想尽办法和严嵩成了亲家。

徐阶有真才华,对自己又是那么的忠诚,严嵩怎么可能再去打压徐阶,于是徐阶就在严嵩的放心的使用中,开始一点点积蓄起自己的力量。

徐阶知道能不能斗倒严嵩的关键,不是他能不能比严嵩实力更强,而是他在嘉靖皇帝的心里,他是不是比严嵩更重要。

当时的嘉靖,因为身体问题,所以对方术特别沉溺,所以徐阶就投其所好,用青词走进了嘉靖的心里。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俗话说天下大事,久合必分,其实小事也是一样。随着严嵩的长时间专权,嘉靖开始提防严嵩尾大不掉,而严嵩当时年事已高,如果不是他儿子严世蕃帮他查缺补漏,他早就该退休了,而且严嵩在嘉靖继承人的问题上,站队也有问题,所以在多重因素之下,严嵩在嘉靖的心里的地位开始缓缓下降,而徐阶则是缓缓上升。

不过有严世蕃这个“小阁老”在,徐阶要想搞定严嵩很困难,于是徐阶把出手的重点,先放在了严世蕃的身上。严世蕃自诩为聪明过人,所以平时不太拘小节,而徐阶在蓄谋良久之后,借由别人的手,以“通倭”和“有不臣所为”为由,把严世蕃给送上了断头台。

严世蕃一死,已经年迈的严嵩自然无法久持,所以他也很快倒台。在严嵩倒台之后,徐阶还假惺惺地去看过严嵩,但是等到嘉靖又念严嵩的好时,徐阶却想尽办法让嘉靖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严嵩这个专权了十多年的阁老,竟然在死前形同乞丐,在死后更是死无葬身之礼,埋无葬身之地。

明朝厚黑大师徐阶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下手要比一般人更狠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徐阶曾是嘉靖沉迷方术的重要“帮凶”之一,但是等到嘉靖一死,他就借着嘉靖的名义,发了一封昭告天下的诏书,在这封遗诏中,“嘉靖”对自己沉迷方术的事,作了深刻的检讨......

在明朝的历史上,比徐阶更能隐忍的人应该还有,比徐阶手段更狠的人应该也有,权柄比徐阶的人更是有不少,但是,能像徐阶这么能忍,后来又对仇人下手这么狠,且还能官居高位的人,除了徐阶,我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1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最牛首辅是谁,群斗败严嵩,成就明朝中兴
...徐阶年轻时曾读过阳明心学,守自然之理,发展良心。在明朝事件中,在明朝历史上,徐阶以隐忍闻名,他的成长经历堪称传奇。年轻的徐杰,也是一个朝气蓬勃、脾气刚强不屈的年轻人。二十八岁
2024-05-04 14:40:00
明朝“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成千古名对流传至今
明朝嘉靖年间的绍兴山阴县,一个看起来很有学问的老人坐在屋内,正在与他谈话的是一个年轻人,像是一个学生。过了一会儿,这位老人站起身来,写下了一些东西,交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接过来
2024-11-05 10:09:00
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不能活着回去都不知道。【一】人生的低谷中国在宋朝、明朝的哲学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理学,一个是心学,后来还有一派叫气学。王阳明属于心学,因为在王阳明之前300多年有一位哲学家陆
2024-02-25 23:46:00
命运多舛的徐渭:一代才子的人生挣扎与抗争
...重新点燃徐渭的希望。此人是闽浙总督胡宗宪。胡宗宪跟明朝的权臣一样,不是好人,但也谈不上恶贯满盈,干过不少实事。胡宗宪广招天下俊才,听说徐渭很了不起,就叫人去请他。徐渭压根不卖
2024-03-17 01:14:00
嘉靖聪明绝顶,为何被严嵩牵着鼻子走
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政治可以说得上是风起云涌,你来我往,能够站上权力顶峰的首辅都是牛人。从帮助他扶正名分,坐稳江山的张骢,再到刚直不知折腰谄媚的夏言,再到我们非常熟知并且深恶痛绝的
2024-03-14 17:22:00
飞升奇事:王焘贞的儒释道一体理论与仙道修学
...现不尽如人意,所以王锡爵和朱氏都不太喜欢这个女儿。明朝时的人都很早就开始谈婚论嫁,王焘贞虽然长相一般,但是父母知书达礼,家境又不错,所以还是有不少人上门提亲。对此,王锡爵总是
2023-09-02 16:36:00
他被称为“明朝第一硬汉”,用破碗刮骨割肉
欢迎大家来看小编的这篇关于历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给您带来一点点知识和分析,就是小编的荣幸,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继盛,即使再过五百年,这个名字仍将光耀史册。杨继盛,字仲芳
2023-01-22 18:21:00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为民办几件实事。02不久,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大将军仇鸾请求互开边境马市想以此来求和,可一旦放开马市,就代表了大明向蒙古服软了,以蒙古人的狡诈,一定会更加
2023-02-11 11:14:00
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是有多聪明?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爷俩组团忽悠,组团敛财,形成了大明朝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严世蕃爱财如命严世蕃贪婪成性,敛财成疯,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据记载,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从江南回来
2023-05-31 18: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