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11: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这天是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八日,诏狱狱卒老王正在例行公事的巡查,当他路过一间牢房时,一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这里太暗,可以借我盏灯吗?”

关在诏狱的都是些大人物,老王不敢怠慢,当即拿了盏灯过来。

然而,老王很快就为他的这个决定后悔了。

当灯光照亮这间牢房时,老王看见了一幕让他不寒而栗,永生难忘的景象:牢房里,一位瘦骨嶙峋的男子,正拿着一片碎瓷片,刮着他腿上的腐肉,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但他仿佛没有痛觉一般,一声不哼,牢房内只回荡着陶瓷片和骨头摩擦的声音。

老王听过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但当他真的看到这一幕画面时,腿还是软了。

01

这个让老王腿软的男人,叫杨继盛,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出生。

出生时,家里很穷,而且他7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父亲便续弦再娶。

但继母对他不好,让他去替人放牛贴补家用。

胳膊拧不过大腿,小杨从此开始了他放牛娃的生涯。

小杨放牛时,每次都路过一间私塾,对里面读书的儿童很羡慕,终于有一天,他放牛回家时对家里人说:“我要读书。”

这对杨家人来说无疑是个笑话,他哥哥告诉他说:“你才多大年纪啊?读什么书?”

杨继盛倔强的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读书吗?”

在他的坚持下,父亲终于决定让他念书,不过是半工半读——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就这样,过了六年半工半读的生活后,杨继盛终于用他的决心感动了他的父母,于是他们把十三岁的杨继盛送进了私塾。

之后,他终于不负众望的考中了秀才和举人,成功的进入了国子监,成为了徐阶的学生。

不久,他又在嘉靖二十六年的科举中一举中第,成了一名进士,然后他被分配到南京吏部,当上了六品主事,又改任兵部员外郎。

虽然都是一些毫无油水可捞的小官,但杨继盛毫无怨言,他是贫苦出生,他知道百姓的困难,于是,他就默默的工作努力的干活,想踏踏实实的为民办几件实事。

02

不久,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大将军仇鸾请求互开边境马市想以此来求和,可一旦放开马市,就代表了大明向蒙古服软了,以蒙古人的狡诈,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杨继盛知道后,当即上书反对。

仇鸾知道后,气得大骂杨继盛,还告了他的黑状,把他贬到了偏远地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杨继盛又一声不吭的去上任了。

狄道十分荒凉,而且情况复杂,当地番人和汉人杂居,两者常常引发冲突。

来这里做官的人每次被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但杨继盛毫不畏惧,他相信事在人为,在狄道期间他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还把他称为“杨父”。

不久,仇鸾以马市换和平的计划果然以失败告终,嘉靖想起了杨继盛的忠言,于是再次启用他。

先调他为山东诸城县令,一月后改任南京户部主事,三天后升刑部员外郎。

更想不到的是权臣严嵩又举荐他到了兵部武选司,这是掌管武将升迁的地方,可谓富得流油。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严嵩如此推崇杨继盛,自然不是因为他的正直无私,而是因为仇鸾是他的敌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曾经反对仇鸾的杨继盛无疑是他的最佳拍档。

严嵩满心以为自己给了杨继盛这么一个肥差,他会感恩戴德。

但严嵩太小看杨继盛了,杨继盛虽然反对仇鸾,可那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他本人和仇鸾并无私人恩怨,而且相比仇鸾,严嵩才是杨继盛的头号死敌。

杨继盛知道大明朝之所以被搞得这么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全都是这位除了好事,什么都干的严首辅害的。

只有除掉他,大明朝才能复活生机。

03

以前,杨继盛只是个清水衙门的小官,完全没有能力去撼动严嵩这个等级的权臣,但现在不一样了,杨继盛向严嵩亮出了他的利剑。

当然,杨继盛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可能玩行刺这一套。

他用了明朝官员最常用的一招——弹劾。

弹劾这事儿,在明朝官场可谓家常便饭,你看某人不顺眼可以弹劾,看见某人不讲卫生可以弹劾,甚至你闲的无聊想找点事儿干,也可以弹劾。

但弹劾一般来说是弹不死人的,大家都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弄僵了也不好收场,所以一般都是点到为止。

可正如一套普通的太祖长拳,在一般人手中只能拿来健身,而到了乔峰手中就成了在聚贤庄打得群雄束手的杀人利器。

弹劾也一样,普通人弹劾只能算挠痒痒,到了杨继盛手中,就成了诛杀严嵩的利剑。

杨继盛知道普通的弹劾根本不可能扳倒严嵩,于是他用了最为特别的一种弹劾方式——死劾。

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你必须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用足以将对方置于死地的罪名,去弹劾一个位高权重之人,而一旦证据不足,对方可轻易将你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生。

所以,若非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人绝不会用死劾这种方式。

严嵩既没有杀杨继盛的老爸,也没有给他戴绿帽,相反,严嵩很赏识他,还给了他一个肥缺,只要杨继盛识时务一点,荣华富贵他唾手可得。

可杨继盛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识时务的硬骨头,小时候他不识时务的要读书,为官后,他不识时务的去上书反对仇鸾,现在他又要不识时务的死劾严嵩。

正是这一次次的不识时务,才造就了如今的杨继盛。

04

作为杨继盛朋友的唐顺之知道他要死劾严嵩后,写信劝告他:“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杨继盛看过信后,只是笑而不答,他决定的事没人可以更改。

杨继盛已经了无牵挂,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他的悲怆之声: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

这篇《请诛贼臣疏》一挥而就,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随后被送到嘉靖手中。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在嘉靖收到杨继盛的上疏后,严嵩便得知了消息。

面对杨继盛的控诉,这个权倾天下的奸臣慌了,他知道杨继盛是跟他玩命来了。

蝼蚁尚且贪生,在这时,严嵩强大的求生欲爆发出来了,他知道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马上向宫中内侍打听了杨继盛奏疏的内容,当他得知奏疏中有:“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这句话时,严嵩笑了,他知道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杨继盛则难逃一死。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他马上进宫,把这句话告诉了嘉靖,果不其然,嘉靖听后大发雷霆。

古往今来,君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结党营私,嘉靖无法想象杨继盛一个五品小官居然有胆量死劾严嵩,这一定是裕、景二王在背后搞鬼。

于是,他命人找来杨继盛问他:“你弹劾严嵩和二王有什么关系?”

杨继盛大声回答:“当今朝廷,除了二王还有谁不怕严嵩吗?”

嘉靖听完,更加愤怒:这不是说我也怕严嵩吗?

于是下令将杨继盛关押在了诏狱当中。

杨继盛的老师徐阶在得知他被关在诏狱后,便找到了诏狱的监狱长——陆炳,希望他别太为难杨继盛。

陆炳答应了。

不久,严嵩也派人和陆炳打招呼,希望他能暗中除掉杨继盛。

陆炳也答应了。

陆炳不敢公开对抗严嵩,但内心的良知让他决定帮杨继盛一把。

于是,严嵩在家里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杨继盛的死讯,他终于知道陆炳耍了他。

可严嵩却拿陆炳毫无办法,人家是锦衣卫的头头,直属与皇上,除了皇帝谁都管不了他。

就这样,杨继盛在陆炳的庇佑之下,在诏狱中住了下来。

严嵩虽然整不死杨继盛,但嘉靖却可以,不久嘉靖就下令将他廷杖一百。

行刑前,一位同僚怕杨继盛熬不过去,特意送来一副蛇胆,给他止痛。

谁知杨继盛慨然道:“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随后,杨继盛硬生生的扛了一百廷杖,等到他再被带会阴暗潮湿的诏狱时,只剩下半条命了。

到了半夜,杨继盛被剧痛唤醒,他看了一眼被打伤的双腿,已经腐烂发炎,这时狱卒老王正巡逻经过,于是他开口向老王借了盏灯...

老王想跑,但双腿以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继盛刮骨疗伤,不经意间,老王拿蜡烛的手抖动了一下,杨继盛平静的说:“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说完继续刮腐肉。

靠着刮骨疗伤,杨继盛活了下来。

大明第一硬汉是谁

06

严嵩原以为杨继盛挨了一百廷杖后必死无疑,谁知道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严嵩怒不可遏,他想弄死的人,还没活着的。

就在这时,严嵩的党羽赵文华给他送来了一份论罪奏疏,上面都是些罪大恶极之人,一般这种奏疏嘉靖不会细看便会下令斩首。

严嵩略加思索之后,在这份奏疏的最后,加上了杨继盛三个字。

果然,嘉靖并未细看,便下达了斩立决。

嘉靖三十四年九月,杨继盛在诏狱中等到了秋后处决的消息。

而也在这一天,杨继盛的妻子也向嘉靖上了一份奏疏:“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

这位弱女子不懂什么治国大略,也不懂朝堂纷争,她只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换杨继盛一命。

可这份奏疏还没被送到嘉靖的办公桌上,就被严嵩拦了下来,他看了一眼后,直接丢进了垃圾堆里。

杨继盛的好友王世贞在行刑前去看了他最后一面,在狱中王世贞泪如雨下,杨继盛安慰他道:“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说完杨继盛便昂首踏上了刑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杨继盛英勇就义。

当屠刀落下的那一刻,杨继盛仿佛又听见年少时他放牛路过私塾,教书先生朗读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老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00:45:4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杨继盛:从草根到硬汉谏臣的逆袭之路
...顾帝王的威严和平日里仙风道骨的形象?他就是被成为“大明第一狠人”、“明朝第一谏臣”的硬汉——杨继盛。《三国》中关公刮骨疗伤,被人传唱百年,可如果你知道他做的事儿,你会发现关公
2023-12-01 15:37:00
杨继盛是放牛娃出身,为何被称为大明第一硬汉?
...外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个人会获得“大明第一硬汉”这一殊荣呢?别着急,听小编我娓娓道来。一、刻苦勤学,终得赏识杨继盛杨继盛同志出生于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之前,
2023-06-25 09:17:00
...他用不畏强权的铮铮傲骨与精忠为国的一片丹心,体现了大明王朝第一硬汉的风骨。对于杨继盛这个人,在《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
2023-02-20 19:26:00
欢迎大家来看小编的这篇关于历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给您带来一点点知识和分析,就是小编的荣幸,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继盛,即使再过五百年,这个名字仍将光耀史册。杨继盛,字仲芳
2023-01-22 18:21:00
...,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
2023-02-21 22:01:00
此人是明朝第一硬汉,大奸臣严嵩都畏惧他三分
...,比关公刮骨疗伤更狠,自己用破碗割肉,这个小官就是大明著名谏臣,也是古代忠臣模范的杨继盛。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是河北一个普普通通的耕读世家的孩子。幼年爱学,却因继母妒忌,
2023-05-21 13:45:00
...有认真看一眼,就盖上了皇帝专用章——玉玺。就这样,大明第一硬汉杨继盛被处死,且弃尸于市。听闻丈夫被处死,他的妻子随后殉夫自缢。杨继盛面对严嵩的威逼利诱,丝毫没有让步,并以死诠
2023-02-21 22:00:00
明朝嘉靖帝的皇位继承风波
...九日,丽妃阎氏为嘉靖帝生下了第一位皇子,同时这也是大明的第一位皇子。第一位皇子的诞生让前期纵欲过度的嘉靖帝高兴坏了。嘉靖帝先是身穿祭服陛告皇天内殿,告祖考。礼成,嘉靖帝又到奉
2024-01-13 10:26:00
...官。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没了严嵩遮风挡雨,嘉靖和大明官员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因为严嵩在的时候,所有和嘉靖作对的官员都是严嵩去对付,因而百官的怨气多半在严嵩身上。然后在严嵩倒
2022-12-19 15:26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