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王朝第一硬汉杨继盛,不畏强权铮铮傲骨,其名垂青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19:26: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明朝,最能以直谏、气节著称的名臣就是杨继盛。他从三十二岁及第,到三十八岁下狱,这短短七年的仕途生涯中,他有两件大事震动了朝野,亦使其名垂青史。一是谏阻朝廷与俺答互开马市,劾权臣仇鸾而被贬,二是疏弹权奸严嵩弄权误国而殒身,他用不畏强权的铮铮傲骨与精忠为国的一片丹心,体现了大明王朝第一硬汉的风骨。

大明王朝第一硬汉杨继盛,不畏强权铮铮傲骨,其名垂青史

对于杨继盛这个人,在《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亟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

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斋三日乃上奏曰:……疏入,帝已怒。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学益,嵩党也。受嵩属,欲坐诈传亲王令旨律绞,郎中史朝宾持之。嵩怒,谪之外。于是尚书何鳌不敢违,竟如嵩指成狱,然帝犹未欲杀之也。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其妻张氏伏阙上书,言:“臣夫继盛误闻市井之言,尚狃书生之见,遂发狂论。圣明不即加戮,俾从吏议。两经奏谳,俱荷宽恩。今忽阑入张经疏尾,奉旨处决。臣仰惟圣德,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回宸顾,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埸效死,以报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

初,继盛之将杖也,或遗之蚺蛇胆。却之曰:“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椒山,继盛别号也。及入狱,创甚。夜半而苏,碎甆碗,手割腐肉。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狱卒执灯颤欲坠,继盛意气自如。朝审时,观者塞衢,皆叹息,有泣下者。后七年,嵩败。穆宗立,恤直谏诸臣,以继盛为首。赠太常少卿,谥忠愍,予祭葬,任一子官。已,又从御史郝杰言,建祠保定,名旌忠。

大明王朝第一硬汉杨继盛,不畏强权铮铮傲骨,其名垂青史

杨继盛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他生性耿直,刚正不阿。

元被明灭后,所余各部族分裂成各自独立的领主,占据一方。嘉靖初年,居于阴山附近的俺答部日渐强盛,不断骚扰明朝边镇,掳掠财物,杀戮边民。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兵犯宣化、大同,又沿长城至潮河川南下,直抵北京城下,大肆抢掠。归去前,致书明廷,要求在宣化、大同等地,每年春秋两季开设马市,以中原财物换取塞外的马牛,并扬言如不同意,将每年洗劫城郭一次。这显然是为了获取中原更多的钱财,以充其军饷。如果答应这种无理要求,无异于蒙受城下之盟。为此,第二年春,在明廷内部发生了仇鸾与杨继盛的“马市之争”。

仇鸾曾做过甘肃总兵,因贪虐罪被劾下狱。权奸严嵩得仇鸾厚贿,代为保举获释,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改授大同总兵。时逢俺答重兵进犯,仇鸾畏敌如虎,急命部将“持重金贿俺答,令移寇他塞,毋犯大同”,俺答接受贿赂,移兵东去。仇鸾又恐其进犯京师,吃罪不起,所以亲率两万兵马勒王邀宠,骗取了嘉靖的信任,授其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从此,仇鸾宠势日盛,又与严嵩父子勾结,在朝中为所欲为,却无意于整饬军备,练兵却敌。为了苟安一时,他力主开设马市,与俺答妥协。朝中官吏或慑于俺答淫威,或畏于仇鸾权势,无人敢出言劝止。唯有新迁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的杨继盛拍案而起,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严嵩庇护仇鸾,继盛坐贬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杨继盛在狄道开办学校,选了一百多名孩子上学,其妻张贞变卖珠宝首饰,作学校的经费。马市开设后不久,俺答便屡屡把劣马充作良驹索取厚财,有时甚至朝市暮寇,将所卖马匹又一并掠去,因此,开设不到一年,马市即废止。此时,仇鸾因与严嵩有隙,奸情败露,虽生疽身死,亦被剖棺戮尸。一年后,俺答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嘉靖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连迁四职。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大奸臣严嵩执掌朝政,杨继盛以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的微小官职上疏揭发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反冠以“诈称亲王令旨”的罪名下锦衣卫狱,廷杖一百,有人送与蚺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后杨继盛于狱中自行割下烂肉三觔,断筋二条,受尽三年折磨,成为名垂青史的谏臣。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结果他被关进了大牢受尽了酷刑。在狱中三年,杨继盛备受杖笞拶夹的折磨,两股上碎肉片片,筋膜破损,体无完肤,剧烈的疼痛使他常常夜半而醒。为了自救,他将碗盏摔碎,咬紧牙关,用瓷片挖掉腐肉,割去断筋挂膜。友人看他痛苦不堪,给他送去可以消炎止痛的蚺蛇肝,他说:“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我已有胆,要蛇胆干什么?)”

10月初一,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闽浙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西市。年仅40岁。临行前,他大义凛然。吟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随后杨继盛的老婆也殉夫自缢。

大明王朝第一硬汉杨继盛,不畏强权铮铮傲骨,其名垂青史

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代奸相。在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奸臣,权倾朝野,坏事做绝。当时因他骗得嘉靖信任,加上党羽遍布朝野,凡有弹劾者都遭受打击,没有好下场。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像杨继盛一样,站出来与之斗争。不但不斗争,而且还千方百计地讨好。见了面,先问“严相好”,然后再弯腰鞠一个90度的躬。即便是在背后,也不敢有半句非议,生怕传到其耳朵里,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只是等严嵩倒台以后,一个个才义愤填膺,说“早就看他不是好东西”。

当时的杨继盛只是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小官,他但看到严贼不除,社稷危倾,遂决定用“死劾”的办法。

何谓死劾?它并非一纸文书,而是一颗忠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于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命运的人物,弹劾的结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死劾,简单说就是一场赴死的“死业”。杨继盛在上书弹劾之前,关起门来把自己斋戒了三天,他深知这三天是他生命中最后的自由时光,三天之后,他将上书弹劾,接着将是严嵩的诬告、锦衣卫的挎打,牢狱的折磨,直至丧命。

儿子心痛不已,劝父亲考虑放弃死劾,杨继盛坚决地说:“为臣尽忠,我只知道兴利除弊,至于死生祸福不是我所考虑”。

赴刑前夕,为使家人保持气节,不辱没自己一生清白的名声,向狱卒索取纸墨,连夜给妻儿写下的。

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当死而死,则比泰山尤重;不当死而死,则死无益于事,比鸿毛尤轻。”

在给两个儿子的遗嘱中要求他们“发奋立志做一君子”“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是也;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谏,赤心随父报国”。透过遗嘱,使人感受到一个正直忠勇之士的磊落胸襟和浓浓亲情,今人读来仍能从中受到教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杨涟清廉正直,名垂青史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在大明王朝末期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卑微,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却能不惧危难直言觐见,他敢和“九千岁”魏忠贤斗争到底,受尽折磨却始终不肯向强权低头,最后留下一封让所有人落泪的遗书,
2023-10-01 08:23:00
明朝短命君王朱高炽,用一年时间解决四大难题从而名垂青史
...用短暂的在位时间,解决了四大难题。朱元璋自从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对于定立储君的问题,他表现得有一些差强人意,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反而
2023-10-03 14:20:00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4个天大难题
...超级大难题,所以特别引人。朱高炽咋在短短十个月里把大明王朝那四大难题给解决了,最后咋还成千古一帝啦?他咋在他爹朱棣的偏爱之下最后登上皇位的呢?他咋在稳住朝局、化解矛盾的情况下
2024-09-01 10:51:00
万历皇帝戚继光晚年凄惨,原因令人心疼
...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戚家军,保家卫国,抵抗侵略,是大明王朝真正的万里长城。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先后80多次同倭寇浴血奋战,鲜有败绩。先后取得了台州、福建、兴化、仙游
2023-08-19 06:55:00
太监也有好人,历史上有哪些名垂青史的太监?
...自杀,让王承恩走,王承恩坚定地陪着崇祯上路,可谓为大明众官员挽回了仅存的一点颜面。冯宝说起冯宝这个名字,也不是家喻户晓。但说起明朝名臣张居正,许多人都知道。而冯宝的名声,也来
2023-02-26 22:45:00
朱祁镇与大明王朝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令人感到遗憾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大明王朝遭遇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重大危机,也因此被后人嘲笑为大明堡宗、叫门天子。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极为负面的,被认为是一个好
2023-10-06 15:57:00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辅佐朱元璋,绝无半点叛逆之心。五、宠臣佳话,流芳百世垂青史朱元璋最终没有对刘伯温怀有任何猜忌之心,反而将他视为心腹至交,予以极高的赏识和殊荣。后人更是盛赞这位睿智的皇帝与忠贞
2024-08-17 11:38:00
聊聊明朝铁骨铮铮的硬汉黄道周
大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个朝代。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恢复了陪葬制度、有特务机构的存在、党争和宦官专权等,但有一点与其他朝代迥然不同,那就是在对外关系上始终保持
2024-04-15 21:51:00
盘点历史上最有艺术天赋的皇帝
...的领导也没办法,不玩就是不忠,幸亏死的早,否则估计大明要早亡好多年,再比如明朝的天启皇帝,和祖宗一样,骨子里自带艺术基因,别的不会,只对木匠活感兴趣,造的宫殿连当时最巧妙的工
2023-04-19 06: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