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4:3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周世宗柴荣

唐以后,汉人最大的痛就是丢失燕云十六州,终两宋四百余年都没能拿回,而后周世宗柴荣就是那个最有希望实现收复幽云夙愿的雄主。

柴荣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在位期间有三个“十年计划”,第一个十年用来开阔天下;第二个十年用来休养百姓;第三个十年是让天下太平,国富民强。

柴荣本想可以当三十年皇帝,结束乱世来将天下治好。但可惜的是,上天只给了他六年的时间。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显德六年,柴荣在北伐幽州的路上突然病逝,年仅39岁。

这是历史上最让人意难平的一件事,如果再给柴荣三年时间,哪怕是一年,后周也定能拿下燕云,那么,北境胡族也不会成为汉家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

柴荣可以说完全配得上惊才绝艳这四个字,即使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其文治武功之下也稍逊一筹。

柴荣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后周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显德二年,柴荣仅用偏师小试锋芒,便收复了秦、凤、阶、成四州之地;显德五年,他又三次亲征,击败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显德六年,他马不停蹄对契丹用兵,一路势如破竹,连下莫、瀛、易三州及益津、瓦桥、淤口三关之地,直逼幽州。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可惜,天不假年,汉人收复燕云的最好时机也随柴荣的早逝而远去。

更令人愤懑的是,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主张先南后北,等到他再想收复燕云的时候,辽国已经再度强大了起来,从此大宋再也没有机会拿回被儿皇帝石敬瑭双手奉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二、大明于少保

于谦,为大明续命的“救时宰相”,《明史》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土木堡之变,20万明军精锐被败光,英宗亦被俘,国无长君,敌寇又将至,生死存亡之际,于谦力排南迁之议,立郕王为帝,并整饬兵备。后十万瓦剌大军进犯京师,于谦亲自督师,列阵于九门之外。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虽然大明在京师也纠集了近10万守军,但大都是一群老弱病残加百姓,更糟的是,瓦剌挟英宗逼和,朝堂上下一片愁云,人无战心,兵无战力。

在这种情况下,于谦先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瓦剌的一切无理要求,后又在朝堂上大声疾呼:“一腔热血何所洒?报国正当时!”坚己之心,最后又上城楼亲任督军,申明“七斩十三杀”,逼起守军斗志。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就这样北京保卫战一共打了将近4个月,于谦在城墙旁就待了三个月,饿了就与士兵同食,困了就在城墙下和衣而眠,战事稳定后才回朝堂议事。

最终,北京保卫战胜利,失去价值的英宗也回到了大明。

景泰帝在位八年,于谦权倾一时,是当朝唯一的重臣。夺门之变后,于谦被朱祁镇下狱,史载,朱祁镇并不想杀于谦,但是徐有贞说了一句:“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于谦遂被杀。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更令人愤懑的是,于谦清廉刚直,家无余财,无任何罪名可攀,最后朱祁镇竟以“意欲罪”将其杀害。

何为“意欲”?就是打算犯罪,但还没有实施,放到现在顶多也就是个犯罪未遂,朱祁镇却用这么个罪名杀了于谦,何其荒唐?

皇家薄情寡义,但人民没有忘记他。于谦蒙冤后,都督同知陈逵冒险收殓了他的尸体,百姓更是自发的把他的灵柩运回了西湖三台山安葬,因此杭州就有了一个与岳飞“结庐相伴”的于谦墓。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三、战神李牧

李牧,堪称战国末年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因为他不但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更是东方六国能够正面硬撼强秦的唯一人选。

李牧早年在北方戍边,用十年时间养精蓄锐,然后仅用一战就灭了匈奴十万主力,后又败襜褴,灭东胡,收林胡,使北方游牧民族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长平一战40万赵军精锐被坑杀,又是李牧临危受命,回邯郸领军抗秦。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前233年,李牧率八万赵军大破秦军于宜安,秦大将桓齮兵败潜逃,二十万秦军被杀的只剩八万,赵国得以喘息。

同年,秦再举大兵攻赵之番吾,李牧出击,秦军又败逃。这次李牧以不到五万的兵力,击溃杨端和的十万秦军。

前232年,嬴政再征兵卒二十万,分别增援杨端和及王翦,结果四十万秦军被李牧用骑兵游击战拖住长达一年,秦军难以速胜撤军而走。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前229年,王翦与杨瑞和再率四十万秦军攻赵,李牧率八万赵军抵御,两军又形成了相持局面。

此时,王翦意识到李牧不除,难以灭赵,遂再行反间故计,他用重金收买赵王近臣郭开,让其散布流言,说李牧勾结秦军,意欲叛国。赵王迁不加证实,便派宗室赵葱和齐人颜聚去收李牧兵权。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但李牧并不是迂腐之人,他知自己一身系赵国存亡,于是以“将在外君命不受”为由,拒绝交出兵权,但如此一来,昏庸的赵王更加害怕,密令郭开除掉李牧。

前229年11月,外出探查敌情的李牧在归途中惨遭颜聚伏击,李牧及其亲随100多人全被射杀,临死前李牧大呼“天要亡我大赵啊!”李牧死后,颜聚斩其头,封存后送往邯郸。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三个月后,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李牧的意难平,不在于赵国因他而亡,甚至也不在于他之惨死,而仅是因为,面对巍巍皇权怎么做都是错。我们经常愤懑于岳飞的不争,手握十万强军,却甘心受缚,他也知道自己身系国之安危,但那又如何呢?李牧不迂腐,结局还是一样,他的死让后世那些名将明知是皇帝乱命,也不选择挣扎,这才是最让人郁闷的地方。四、扶苏蒙恬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也是秦朝统治阶级中非常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可以说继承了秦始皇所有的优点,而摒弃了他的缺点。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扶苏自幼机智聪颖,生就一副悯人心肠,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重法绳之臣”、“焚书坑儒”等政策。因此,秦始皇为了锻炼出一位刚毅果敢的帝国接班人,便让扶苏前去上郡协助蒙恬抗击匈奴。

不出所料,几年的塞外征战令扶苏变得坚毅,不仅身先士卒,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也让众多边防将领钦佩有加。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然而,就在扶苏准备回朝堂一展宏图的时候,始皇帝的一纸诏书却传至上郡,责令扶苏与蒙恬自尽,而未加详查的扶苏大哭之后,决然赴死,蒙恬虽在一旁劝阻,却没有实际行动,只是“更诉”。

胡亥虽然连马跟鹿都分不清,却也知道蒙恬乃国之柱石,杀之不利。但赵高却唯恐蒙恬不死,于是力劝胡亥杀之。胡亥最终同意诛杀蒙氏兄弟。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蒙恬死前说:“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乃吞药而死。三年后子婴出降,秦国灭亡。

胡亥自毁长城之举令人痛恨,但扶苏、蒙恬的不争不扎,更是让人觉得无比郁闷。

正如蒙恬所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蒙氏祖孙三代俱为秦国名将,在军中的地位威望无人可比,现如今又将兵三十余万,足以颠覆朝堂,且又有扶苏这一杆大旗,如果二人中有一人丢弃所谓的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不迂腐,大秦绝不至于二世而亡!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五、诸葛武侯

一说到诸葛亮,现在喷的人很多,有说他军事能力很菜的,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用纸上谈兵的马谡,甚至有说他紧抓大权不放的,致使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等等。

但是,综观历代英雄贤才,论智慧之明澈、功业之完整、道德之高尚,诸葛武侯都是无可争议的历史第一人。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一番《隆中对》就让他发出了:“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感叹。

武侯与刘备君臣相得十几年,抚荆州,收益州,为蜀汉足食足兵,刘备感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又与后主刘禅亦师亦父,善始善终,“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不说诸葛亮治蜀十二年,夙夜忧叹,日啖升米,就只是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让无数仁人志士倾倒,连康熙大帝都说:“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更是表示:“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

可惜,在天命之下,诸葛亮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他能以智谋天,却无法更改天命。

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他也知自己时日无多,因此攻势甚急,然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却坚守不出,诸葛亮既屡屡遣使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但司马懿以一招“千里请战”轻松化解。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武侯虽然智计百出,但面对国势上的巨大差距,以及缩头乌龟似的司马懿也无可奈何,于是只得分兵屯田,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不久就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年仅五十四岁。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不仅是一句歌词,更是很多英雄内心的真实写照。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是如此,他以道教的祈禳之法来求上天多赐一纪之命,就这样坚持了六天,“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就在我们满心欢喜期待大功告成之时,魏延的闯入,打破了所有的希望。

逢此突变,诸葛亮也只能说一句:“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英雄最痛苦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壮志未酬,抱憾九泉。

小时候读《三国》,小编竟为此哽咽流泪,只能祝愿一句:武侯常在!六、英年早逝的霍去病

霍去病,年少成名,大汉冠军侯,骠骑将军,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17岁便两出定襄,以800骑斩敌两千,俘匈奴相国、单于叔父,凯旋而归;19岁三征河西,斩敌4万多人,匈奴悲歌:“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21岁更是封狼居胥,直逼瀚海,“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直接影响了西亚的历史进程。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然而,这位千年难得的奇将年仅23岁就已去,倘若不英年早逝,他该有何样的人生,在历史上又会有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再给霍去病十年时间,以他的能力,武帝的雄心壮志,大汉彻底消灭匈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大汉疆域达到盛唐时,也将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向北打到北极圈,向南打到越南以南,向西打到波斯,向东打到日本,这都有可能,只不过是能否长久占领罢了!

因为霍去病锐利无比的战斗方式决定了,他灭国跟玩似的。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霍去病打仗的核心就两个字:快、杀!他这种不要辎重、以战养战的战法搞建设难,破坏容易。

而且,武帝很欣赏他的这种打法,以致在他死后,大汉上下都纷纷效仿,只是其他将领都没有霍去病的天赋,使武帝未能如愿罢了。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霍去病最终的武功可以参照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所以,他的英年早逝,对于大汉,对于汉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七、恸哭出关的哥舒翰

又是一位面对乱命无所适从的名将。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翰,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曾取得石堡城大捷,大唐西平郡王,一代天宝名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先是派“大唐双壁”高仙芝和封常清率军平叛,当时河北各郡纷纷起兵对抗叛军,郭子仪,李光弼也分别出井陉,太原,准备抄安禄山老家,只要守住了长安,叛军不日将进攻无门,后退无路,土崩瓦解指日可待。于是高、封二人审时度势采用了死守潼关的策略。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然而老迈昏庸的李隆基却听信宦官边令诚所言,以为二人畏敌怯战,下旨诛杀了二人。

二人死后,李隆基又启用当时已经抱病在家的哥舒翰,哥虽然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脱,无奈皇帝强令出征。

一开始,哥舒翰也同样采取了固守的策略,将潼关防守的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数次进攻,都劳而无功。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哥舒翰对当时的局势洞若观火,他数次上疏说,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但所到之地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必会军心涣散,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但是,各地捷报频传,使李隆基错估了形势,再加上杨国忠在一旁煽风点火,于是不断催促其出兵潼关攻击叛军,哥舒翰再三上表陈说,但皇帝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他的金玉良言,反而严词指责。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不久,李隆基又以“贼方无备”为由,强令哥舒翰出关,有了高、封二人的前车之鉴,哥舒翰无奈,于756年六月四日“恸哭出关”,结果在灵宝一狭窄山道闯入叛军伏击圈,唐军虽奋力苦战,但最终还是被叛军击败,史载,唐军掉进黄河淹死的就有几万人,最终上岸的兵士仅有十之一二,二十万大军,仅剩八千逃回潼关。

而逃回潼关的哥舒翰也很快被手下蕃将火拔归仁劫持,投降了安禄山,之后为安庆绪所害。

长安也因为潼关失守而陷落,李隆基狼狈出逃蜀中,一生挚爱也死在在了马槐坡。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杜甫有诗云:“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但对于哥舒翰来说,又能怎么办呢?这就是最令人愤懑的地方,学李牧将在外,高仙芝和封常清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还有五人可以作为备选:

一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二是被剐了千刀的袁崇焕,三是英年早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四是被五马分尸的商鞅,五是君主投降还以一己之力复国的姜维。

历史上什么人的死,让你感到意难平?

大家意难平的历史人物还有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朝历代真正的“擎天白玉柱”,历史上身死国灭的八位名将
虽然说:“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但历史上有些将军肩负着国家最后的命运,可以说一人身系一国之安危,他们一死,国家就紧跟着灭亡了!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身死国灭的八位
2023-05-01 11:39:00
盘点中国历史上含冤被杀之10大文臣武将
...得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却由于主子的猜忌最后被杀,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冤案,让后人嘘唏不已。这样的事例不是发生在某一个朝代,而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从春秋战国时期文种、商鞅
2024-06-20 15:52:00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陨落,谁的死亡最令人痛心?
名将如美人,不许见白头。作为武将,尤其是功高勋著的名将,如果能战死沙场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然而他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难得善终,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不但是一出悲剧,也分
2024-02-24 13:30:00
忠臣之殇:李牧与于谦,两位英雄的悲惨结局
历史潮流滚滚,古代涌现出了无数有名的人物。他们有的奋战沙场,立下战功无数,有的坐镇朝中,闲庭信步间平定天下。但并非所有立下盖世功勋的英雄,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凄惨的,无疑是被自
2024-02-22 13:50:00
历史上这5大名将,都是因为谋反罪名被杀害
...些功臣的势力太过强大,必然会被君王打压甚至处理掉。历史上这5大名将,都是因为谋反罪名被杀害,除了岳飞你还知道谁?第一个:岳飞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
2023-02-06 20:59:00
被李牧蒙恬吊打的匈奴,为何在汉初那么嚣张
...谁厉害呢,相比从称号上就能区别出来了吧,冒顿仅仅是历史上匈奴中的一任比较英明的领导人,而韩信,那可是兵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良将。有网友说,汉初的资源及人员素质都跟匈奴有很
2024-06-07 20:56:00
历史上这五位将领死后国家随即灭亡,比预言都准
历史上杀不死的将领五人,国家灭亡后就会立即死去,这比预测还要准确,如果存在,就能保一方安危,延续国家生命。一旦被杀,国家也立刻灭亡。以下是历史上五个最不可杀死的名将的盘点。他们的
2023-09-11 19:58:00
盘点春秋战国十大名将的辉煌历程
...楚,功劳赫赫,蒙武育有两子,长子蒙恬幼子蒙毅,都是历史上名气响亮的人物。蒙恬走了祖上带兵打仗的老路,蒙毅走了战后军师的文职,两兄弟一文一武堪称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深得秦始皇重用
2023-12-27 15:00:00
蒙恬、赵奢、廉颇,秦统一之路的三大猛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混乱群雄割据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文明快速发展的时期。战国以''三家分晋''为起点,形成了7个最大的诸侯国对峙,俗称战国七雄,这七雄分别为秦国、楚
2023-10-11 15: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