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5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周朝是古代最长命的王朝,国祚791年。而之后国祚最长的就是宋朝了,享国320年。两汉虽然是都是刘家统治天下,但是中间却被新朝隔开,所以寿命只能分开统计了(两宋、两晋、东西周这些朝代并没有被朝代隔开,所以能一起统计寿命)。

为什么自周朝之后就再也没有王朝能超过四百年?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到皇帝继承制度上。因为周朝制定了嫡长子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立嫡立长不立贤(文献1)。在古代,皇帝昏庸还是贤明对王朝来说很重要,选一个傻子当皇帝那么王朝势必走向没落甚至灭亡,选一个明主当皇帝那么王朝就会走向兴盛甚至出现盛世。为什么王朝立继承人的标准是以长幼嫡庶为标准?难道不能以贤明为标准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

其一、忌惮皇后娘家势力所以不得不立嫡子为继承人

皇帝:诸位爱卿,我快不行了,想立个继承人,你们给我出出主意。

大臣:立二皇子吧,他可是我一手扶持出来的。

皇帝:什么?你一手扶持出来的?

大臣:不不不,他是我看着长大的,肯定贤明。

将军:立什么二皇子,我觉得四皇子挺好的,立四皇子准没错。

于是,朝廷出现了争议,文武大臣都想着让皇帝立自己亲近的皇子为继承人。

皇帝:哎,真让人头大,我去找谋士问问。

谋士:陛下,曾经有个人随便立继承人,然后不但自己死了,最喜欢的儿子也死了。

皇帝:我不信。

谋士:那个人就是周幽王,擅自废长立幼导致嫡长子的娘家带头造反,剁了周幽王。(文献2)。

皇帝:那我还是老老实实的立嫡长子吧。

谋士:陛下英明。

皇帝:不对,你把我比作周幽王,来人啊,把他拖出去剁了喂狗。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嫡子是王后所生,庶子是妃子所生。古代皇后一般都是很有势力的,是有娘家撑腰的,因此皇后所生的嫡子就有了天然的优势。如果皇后的儿子当了皇帝,那么皇后的娘家就会兴盛一时,所以皇后的娘家一定会想方设法让皇后的儿子当皇帝。周幽王废长立幼,皇后的娘家(申侯)直接造反,剁了周幽王然后又把废太子送上了王位。刘邦想着废长立幼,吕氏家族找来商山四皓为刘盈撑腰,此时刘邦也不得不让刘盈当继承人。废嫡长子容易导致皇后娘家造反,轻则政局混乱重则国破家亡,所以尽管皇帝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让嫡长子继承。

其二、立太子以防不测

大臣:陛下,你怎么还不立太子?

皇帝:老子愿意,雨女无瓜。

大臣:陛下,你年级大了,万一有不测怎么办?

皇帝:我的家事我做主。

然后,皇帝暴毙,帝位高悬而不立。

大臣1:大兄弟(大臣2),我们立哪个为皇帝?

大臣2:我们为人臣子,这样做不好。

大臣1:你傻啊?你不是大皇子亲信,万一大皇子当皇帝那你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大臣2:那怎么办?

大臣1:我们立二皇子吧,二皇子年幼无能,我们立他为皇帝。然后你当周公,好好辅佐他,成一世美名。我也当我的官,我们美美的过日子。

大臣2:就按你说的办,我们立二皇子。(剧情来自文献3)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提前立继承人就是为了避免不测发生,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选定继承人,以至于李斯和赵高两人立胡亥为帝,所以皇帝就需要尽早立继承人。但是皇帝又不能等所有的儿子都生齐了再立,毕竟皇帝又不知道自己能有几个儿子。这就导致皇帝必须优先立长子为继承人,毕竟这样还能看看长子是否昏庸,然后再看看要不要换继承人。

其三、担心皇子继承人智商不行,要提前培养

大臣:陛下,古代有个皇帝十分昏庸。

皇帝:昏庸到什么地步?

大臣:昏庸到说出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的混账话(文献4)。

皇帝:那万一我的儿子也那么昏庸怎么办?

大臣:那要不你提前点一个继承人,然后加以培养?

皇帝:又不会亡国,多大点事。

大臣:曾经有个人,一上位就开始作,然后亡国了。(原型崇祯)

皇帝:那我提前立个继承人吧,然后你们好好教育他。

点评:明朝灭亡的悲剧就是崇祯没有接受过皇权教育,他根本不懂如何驾驭百官以至于走向灭亡。皇帝的儿子也是凡人,也不见得就是天资聪慧,所以就需要提前培养。此时嫡长子继承的原因就大致出来了,因为要安抚皇后的娘家势力,所以需要在嫡系里面挑选继承人;因为要提前培养,所以就需要挑选年级较大的儿子;因为担心自己遇到不测,所以越早立越好。

其四:选贤标准不明朗

皇帝:我想立个贤明点的儿子当皇帝,你们给我出出主意。

大臣1:大皇子,皇帝要立继承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大皇子:来人啊,送重礼。

大臣2:二皇子,皇帝要立继承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二皇子:来人啊,送重礼。

三皇子:大哥(大臣3),听说皇帝要立继承人了,还请帮我美言几句。

大臣3:这个有点难办啊。

三皇子:那怎么办?(和珅:你是不是傻,用银子砸啊!)

于是,三皇子送给大臣3一批重礼。

大臣3: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一定努力。

之后大臣都向皇帝美言,目的只有一个-利益。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清朝时期八爷党和四爷党的争斗,隋朝时期杨广和杨勇的争斗,都是为了当皇帝,大臣们也都纷纷推荐皇子,都说是贤明,但是鬼知道贤明不贤明。古代选贤太难了,在利益面前鬼知道谁说的是真话。

其五、避免官僚集团分裂

皇帝:要不我晚点选继承人吧,看看都贤明不。

谋士:陛下,你可知道周朝二王并立?

皇帝:说来听听。

谋士:周幽王死了,有些诸侯支持周平王,有些诸侯支持周携王,导致国家分裂,周朝二王并立。

皇帝:好可怕,那我该怎么办?

谋士:你应该早点立太子,然后那些大臣都会让自己的儿子争先恐后辅佐太子,这样就不会出现官僚集团分裂的情况了。

于是,皇帝立了太子,并且让大臣辅佐他(朱标)。

点评:如果不立太子,那么大臣纷纷支持自己亲近的太子,势必会造成党争。为了让权力顺利过渡,皇帝要提前立太子,然后帮太子组建一个东宫集团。太子成长起来后,东宫集团的人也都成长起来了,权力也就能顺利过渡。

总结:为了避免皇后娘家造反,所以皇帝需要立嫡子。为了避免儿子昏庸,所以皇帝需要挑选长子来教育。所以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先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然后组建东宫集团(俗称太子,党,一般都是功臣或者大臣的二代以及政治新星组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标。因为马皇后势力大,所以朱元璋要在嫡子中选。因为当时不稳定因素太多,所以朱元璋提前立了朱标。为了让朱标坐稳王位,朱元璋让李善长等人教导他,而且多次让太子监国,目的就是培养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之后还为太子组建了一支武将集团,其中就有常遇春的儿子和蓝玉。只要朱标不死,权利就成顺利过渡到朱标的身上。

但是这就造成了有的时候皇帝平庸,但是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皇位。平庸的皇帝生下一个平庸的儿子,之后一代不如一代,王朝也会越来越弱。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纵观历史,这一点危害很大,以至于后世王朝都难以超过400年。但是嫡长子制度的优势也是很大的,除了这一制度其他制度又都不行,所以古代一直采取嫡长子继承制(清朝采取秘密立储制度,不过效果很一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是否会比直接立太子优越?
...世袭制,实现以奴隶主贵族的专政政权。到了西周以后,嫡长子继承逐步制度化和法律化,再到秦朝以后,几乎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的王位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本身就标志着皇权统治的
2023-08-31 17:46:00
历史上皇位争夺中的兄弟残杀与权力阴谋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继承制一直被奉为传统,无论君主的长子是否具备出众的才能,他们都被封为太子,为皇位继承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这一观念最初源自周代,贯穿了世世代代,被视为君
2023-12-28 15:11:00
盛行三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清朝为何不屑一顾
嫡长子继承制,很多喜欢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非常久,大概三千多年。总的来说嫡长子继承制从出现后就被历代王朝重视,不过有一个王朝却例外,这个王朝就是清
2023-03-13 16:21:00
为什么古代不坚持嫡长子制,而要搞唯才是举?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产生了很多悲剧。比如司马衷明明是个白痴,但是晋武帝司马炎要遵从嫡长子制,就算他是白痴,也要把皇位传给他。这也就直接造成了西晋的“八王之乱”,以及最后西晋灭亡的悲
2023-08-17 06:10:00
...难。按照他确立的规定,明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上,以嫡长子为优先。不过这一点在朱元璋的皇位传给下一任时就没有履行,他原来有个长子朱标,朱标本来被其选为了太子,然而后来却因病去世
2024-05-19 18:35:00
西汉皇帝深受嫡长子继承制度束缚,“欲废皇太子而不能”
...是古代皇权能够稳定继承的重要约束,自商周时期产生的嫡长子继承制,该制度所具有的稳定能力,能够很好地稳定皇权的传递,减少皇子之间争夺权力的事件发生,是故为西汉所沿用。但是自从这
2023-04-22 09:12:00
明明“唯才是举”是选太子最好的办法,古代皇帝们为何都不用?
...出不同的结论,如何服众?为什么历朝历代皇位继承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一来是因为这个客观,是个明确的标准,都使用这个标准,大家不敢不服。二来嫡子出于皇后,皇后的娘家地位往往高于嫔妃
2023-10-07 13:58:00
中国古代的皇位传承,为何必须立太子?
...众多皇子中的表现作为参考,选择有德者立之,或者根据嫡长子继承制选择太子人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有效地避免众多皇子为了皇权的争斗兄弟相残。其次,皇帝早早立太子也能很好地着重培养
2024-02-07 05:50:00
这位皇帝有一个秘密隐藏多年,却因生气而暴露
...子众多,皇位的竞争非常激烈。一般而言,皇位都是传给嫡长子,可如果嫡长子不够优秀,皇位就很有可能不保。如清朝的咸丰帝,当年他能作为第四子继位,不是因为他很优秀,恰恰相反,他同父
2023-06-11 1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