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芜湖大学生文创群体——
“后浪”的年轻力和创造力
在芜湖的文创从业者中,大学生是一群新生力量,这群不断创新、走在时代前端的“后浪”们,正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天马行空的设计,为本土文创行业注入勃勃生机。本期“我在芜湖做文创”栏目,来看芜湖的一群大学生们如何在文创热潮中,展现身为“后浪”的年轻力和创造力。
有专业特长 还有满腔热情
在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内,25岁的许月圆与十余名创业伙伴,正在实现着自己的文创梦。这群离开校园不久或还在读书的年轻人,多数来自安徽工程大学艺术类专业,他们拥有专业特长和独特创意,还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一系列芜湖本土文创产品,在他们电光火石般的创意中,不断涌现。
这些年轻人所在的创业平台——华星汇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视觉艺术专业化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平台,吸引了很多本土视觉艺术系的青年,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增长才能的舞台。
“我们前身是北京一家设计制作公司,近两年与芜湖本地的技术团队合作,在这过程中,我们对芜湖营商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让我们感受到本地文创企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公司负责人刘经理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将发展重点迁到芜湖,以培养原创设计人才为核心,研发和设计文创及文创衍生品,致力于服务本地文化产业,并将芜湖特色文化以文创形式推向更广阔市场。
许月圆从安徽工程大学动画系毕业已有3年,经过平台专业化的培养,如今创作能力不断提升,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到带领一个团队,在文创市场上“小试牛刀”,已取得不错的反响。因为在芜湖上学、工作多年,出于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许月圆和同伴们在创作“二次元”文创之余,也将目光投向了芜湖特色文创,创作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作品,并打造出贴近年轻人趣味的城市IP形象。尤其在今年,一件又一件新作“稳定输出”,足以可见年轻人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和活力。
奇思妙想
述说芜湖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今年举办的“安徽有礼”旅游文创商品大赛中,许月圆团队创作的一系列芜湖文创参与了竞赛。这一组参赛作品的构思,基于芜湖的过去、现在、未来,分为“芜湖历史”“欢乐芜湖”“梦想芜湖”三个系列。
年轻的创作者们,说起作品中的创意和巧思滔滔不绝。记者看到,“芜湖历史”系列,是一组芜湖特色的国风文创。如一幅名为“江城韵 听花语”的卷轴画,画面中,数位古风女子依次手持铁画扇子、无为鱼灯,手捧荷花酥,藕糖,还有一位代表地方戏梨簧戏的戏曲人物形象,背景则融入地标元素,有中江塔、西九华寺、荷花小镇、丫山花海石林等。整体风格上,采用的是国潮插画风,画风梦幻细腻,有着浓郁的中国风。还有一款名为“鱼笙”的流光灯,融合了夜灯、手机支架、笔筒等实用性功能,造型上则融入了徽派建筑、鸠兹鸟、无为鱼灯等文化符号,传统与新潮相得益彰。
“欢乐芜湖”系列更显年轻活力,作品紧随当下潮流。“现在年轻人当中流行集章、旅游打卡,我们就做出了这款‘打卡手册’,折页样式的设计上,翻开来每页都有一个芜湖地标景点。”在许月圆她们的文创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喜欢创造“角色”,例如以鸠兹鸟为原型,设计出IP形象“鸠鸠”,以此衍生出鸠鸠牙刷套,胖鸠飞行棋,胖鸠冰箱贴等融合IP的文创产品。
“梦想芜湖”这一主题的设计中,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和赛博朋克风。“我们为城市设计了两个守护神,分别是‘鸠吉’和‘芜迪’。”记者看到设计人员手上,用黏土捏出的两个卡通造型,“目前这对IP形象初步运用在一些小型产品的设计中,未来还可以做成盲盒手办之类的潮玩。”在创作上,年轻人的“天然属性”,让许月圆她们总能抓住当下潮流热点,与同龄人“同频共振”,打造出符合Z世代审美和趣味的文创产品。
做芜湖文创 多了一份使命感
如果说,做芜湖本土文创,是结合传统与潮流来造好物,正在市场上初步“试水”,而“二次元”系列文创,则是许月圆她们的“成熟”作品,这些年创作的各类动漫造型及其衍生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次去全国各地的动漫展参展,我们这些二次元产品都是销售一空。”除了参加各种展会,团队里的几位年轻人还在安徽工程大学校园内,开办了“妙芙小屋”文创工作室,在线下进行展示、销售,让创作产生价值。
创意的诞生总是充满着惊喜感、新鲜感,然而,要将创意变成生意,则不是一件易事。“通过这次参加大赛的经验,更加督促我们要将创作与市场对接起来。”华星汇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经理坦言,优质的文创产品,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到“叫好又叫座”。目前该公司文创产品通过参加一些漫展、校园活动、市集等,与市场产生了链接。许月圆拿起团队的得意之作——一本限量款“古风画册”说道,“这一本售价160元,我们出了30多本,很短时间内就卖完了,这也给了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目前,团队也在拓展多种销售模式,与相关的文创企业合作或在本地书店等场所进行寄售,不断提高作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前不久,我们参与了芜湖神山音乐节的推广设计工作,这也是相关主管部门对我们实力的认可,对于做好芜湖文创,现在更多了一份使命感。”看着眼前成长起来的一批95后、00后,刘经理感慨道,随着新一代年轻人逐步走向社会舞台中央,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诉求,热衷文化创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和平台,使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能为地方文创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打造出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 记者 康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