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侯国佐在基地查看油菜长势情况。
亩产油高出全国35%以上,这是近年贵州油菜育种水平领先全国的表现。
优异成绩的背后,源于贵州省农科院油菜育种研究团队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持续探索育种前沿技术。他们砥砺奋进,让我省油菜育种水平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8月2日,贵州油菜育种工作先行者侯国佐,讲述了他和团队勇攀科技高峰的故事。
“1978年,全院(所)只有我从事油菜杂交育种研究。不仅缺人,更缺育种材料和经费。”谈起多年前油菜研究工作经历,侯国佐对贵州油菜育种工作起步时的困难仍然记忆难忘。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各油菜研究单位开展育种研究时,贵州油菜育种研究水平和力量落后,如何提高育种水平,侯国佐苦苦思索。
“当时油菜育种方法有哪些?”
“国内主要采取优质育种,很少与杂交育种结合。为了创新,我选择了将两种育种方法结合。”
“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希望在实现优质和高产上同时赶超。”
带着这样的信念,侯国佐数十年如一日的开展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出新的“117A”油菜杂交育种材料,具有不受环境影响、能培育更多新不育材料的优势,为国内培育油菜杂交品种开辟了新路径。
侯国佐的育种技术创新,带领贵州油菜育种研究力量由弱变强,1995年育成的油研7号成为全国首批四个双低杂交品种之一。
同时,团队中涌现出杜才富、张瑞茂、向阳等科研骨干,也让侯国佐在如何培养人才队伍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
“以身示范是最好的育人教授方法。”侯国佐说,此外,还要注重为人才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给愿意钻研学习的人更多的培养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学习、锻炼。
“为了掌握油菜的生长情况,侯老师都是亲力亲为去查看。”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党委书记杜才富研究员说。
在他的培养下,团队里的研究人员也得到锻炼成长,为贵州油菜研究育种留下宝贵人才力量。
贵州的“油研”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杜才富功不可没;油研2020的含油率高达52.34%,推广应用100万亩以上,向阳亲力亲为孜孜不倦;集中解决油菜长期以来植株过高、易倒伏等诸多性状问题,张瑞茂更是亲力亲为。
如今,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开枝散叶,在不同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开花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5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