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经济管理领域潜心研究的学者,笔者认为在当前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有限投入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办学效益,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站在教育经济管理的视角审视学校办学,需要系统考量影响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科学权衡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校社互动等路径,多管齐下提升办学效益,进而推动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此进行系统探讨,为新时代学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经济管理学校办学效益路径
进入新时代,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学校需要在资源紧缺的窘境下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这对学校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站在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学校办学,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办学理念、发展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教育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变革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经济管理对学校办学效益的作用
教育经济管理是一门融合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立足经济发展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学科。将教育经济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学校管理,能够帮助学校管理者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念,处理好教育性与经济性的关系,更加精准地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优化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效益。
具体而言,教育经济管理对学校办学效益提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学校管理者树立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教育经济管理要求从投入、过程、产出等环节系统考量教育活动,强调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各项工作,突出教育主业,强化目标导向,提高学校发展的前瞻性、整体性、协调性。其二,有助于学校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教育经济管理要求科学测算教育投入产出,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各类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用,引导学校建立健全资源统筹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中资源办大事,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其三,有助于激发办学活力,催生发展动力,教育经济管理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学校办学活力,引导学校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影响学校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分析
学校办学效益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社会环境的外部制约,也有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教育投入力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在区域的教育生态状况等,内在因素则涵盖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
具体来看,影响学校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投入的保障程度。办学投入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学校日常运转、提升办学条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前提。办学投入的规模和效益,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面对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部分地区学校存在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欠账较多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人才支撑。目前,部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学校必须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内部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水平是决定学校办学效益的内在因素,科学的内部管理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部分学校在内部管理上还存在职责不清、流程不顺、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了管理效能的发挥,学校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优化部门设置,规范业务流程,健全监督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形成分工明确、运转协调、执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教育经济管理视角下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路径
(一)树立教育性与经济性并重的办学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办学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树立教育性与经济性并重的现代办学理念,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干部与广大教职员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系统学习并掌握教育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一方面,学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正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要树立效益意识,将办学资源与效益产出相统一,加强对办学成本、投入产出的科学测算,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办学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坚持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同步提升,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经济体系。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教育资源是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办学效益的高低。当前,部分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还存在着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等问题,难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化。因此,学校要在教育经济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资源统筹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要强化需求导向,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学改革实际,有针对性地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既要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需要,又要着眼长远发展需求,做到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差异化。二是要盘活存量资源,对闲置的资源进行调剂再利用,充分发掘资源使用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存量资源效益,要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打破资源封闭运行的壁垒,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三是要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投入的新机制,构建开放共享、多方联动的现代教育经济新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四是要建立健全资源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资源配置全过程的绩效评估与监管,建立健全资源绩效问责机制,确保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三)创新管理机制,释放办学活力
管理是学校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提升办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学校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等问题,管理效能不高,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必须从教育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共商共建共享的办学机制,汇聚各方力量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二是要建立以制度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问责严格的制度化运行机制,依法依规优化学校办学行为,提高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要转变管理方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注重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分析教育管理问题,动态监测教育管理绩效,提高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四是要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教职员工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职工发展通道,搭建教职工成长成才平台,增强教职员工的获得感、责任感,激发全员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尺,其高低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目标不明、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学校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检验办学效益的落脚点,系统设计、精准实施、动态评估,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要强化目标引领,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制定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并将其有机衔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二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三是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督导、同行评估、学生评教等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与诊断改进,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四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强化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主动融入社会,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不少学校在办学中还存在着封闭办学、自我循环的问题,办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服务社会能力不强。对此,学校要树立开放办学理念,着眼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界的战略合作,推动社会参与办学的常态化、制度化,努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是要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二是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三是要主动服务社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文化培训、技术推广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打造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亮丽名片。四是要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着力打造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学校价值。学校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开门办学,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开放共生、互利共赢的校地命运共同体,在服务中育人、在贡献中发展,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社会支持度和美誉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的协调进步,从而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双赢,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莹.对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11): 73-74.
[2]胡晓清,韩登亮.民办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的思考[J].经济师,2003, (08):92-94.
[3]肖力,吴小南.加强对外联合调整内部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 (02):27-28.
[4]郭凯,邢红彬,吴留全,李鹏.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06): 59-60.
[5]王树勋,刘国文.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 1998,(09):13-15.
作者简介:刘漫,女,汉族,1992年4月11日生,湖北武汉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经济管理学研究生在读人员,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