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汉时期的县令汉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3 15:29:00 来源:戏说三国

《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载,东汉和帝年间,童恢调任不其县县令,曾在县衙大堂公开审理过一起特殊的案件。审理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两只老虎。当日县衙门前人山人海,百姓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前来旁听童县令“审虎”。

东汉时期的县令汉书

“审虎”本来是无稽之谈,但奇怪的是,童恢在审理过程中,老虎竟然连连点头,表示服罪。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的能够“驯化禽兽”吗?

童恢是东汉时期琅琊郡姑幕人,出生官宦世家。其父童仲玉,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小吏。曾在天灾肆虐的歉收之年,将家中的所有钱粮悉数捐出,救济灾民,赢得百姓好口碑。

童恢很早就进入官府,成为一名小吏。后得东汉名臣、司徒杨赐赏识,将他揽入麾下。杨赐后来遭罢黜被免职,童恢始终为其奔走呼号,据理力争,对他不离不弃。

后来,杨赐沉冤得雪,官复原职后,童恢却选择独自一人黯然离去。

杨赐感念其高尚人格,再次将他招入官府,授其不其县令。

童恢到任后,勤政安民,赏罚有序,对县衙的官员进行了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凡是犯错的官吏和百姓,轻者予以训诫,重者按律治罪。对遵纪守法、奉公守职的官吏,童恢则赏赐物资,破格提用。

适逢此时,整个胶东大邑流民成患。由于不其县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不少流民望风而来。短时间内,就迁入二万多户。

童恢体恤民情,没有肆意驱赶这些流民。而是悉数接纳,由县衙派出官员,将所有的流民组织起来,到一些蛮荒之地定居屯田。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流民的生活,又增加了县域内的耕地面积。

这一举措,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流民问题,但却苦了县衙里的屯守小吏。他们要陪同流民拓荒耕种,生活环境一下子恶劣了很多,生活质量也大受影响。这让他们心生不满,巴不得童恢早点滚蛋。

东汉时期的县令汉书

(古代垦荒的农民)

一天,不其县最大的流民安置点南山屯发生了一件事。一户人家的男丁上山种地时,丧生在南山里的一只猛虎之口,留下了孤苦无依的老母亲。

屯守此处的官吏以此为由,请求童恢撤销这个流民点,好让自己早日返回县衙工作,远离这个鸟不拉屎之地。但童恢深知屯田固民的重要性,一旦这个缺口打开,各处争相效仿,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断然拒绝了屯守官吏的这个请求。

南山屯守官吏不服,撺掇那个丧子的老妇人,找童大人为她做主。以此要挟童恢,希望给他施加足够的压力。

于是,老妇人痛哭流涕地来到县衙,找到了童县令。精明的童恢,一眼就识破了这是屯守官吏的小心思。于是下令,出动县衙捕快,召集南山屯所有猎户,将行凶之虎捉拿归案,按律惩处。

经过一个昼夜的围捕,还真捕到了两只老虎。

这两只老虎连夜被装运到县衙,被童县令锁入大牢的特制牢笼之中。

这边的屯守官吏为了达到目的,提前嘱咐老妇人,无论如何都要让童县令还他儿子,断不能让县老爷草草斩杀老虎了事。

第二天,县衙贴出告示,要公审老虎,欢迎百姓旁听。老百姓觉得十分新奇,一只恶虎还能怎么审问?纷纷扶老携幼前来看个明白。

日上三竿,县衙外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只见童县令危坐堂上,将惊堂木猛然拍下,传令:带凶犯!

一时间,衙役将装有老虎的铁笼抬将上来。

东汉时期的县令汉书

(古代衙门)

童恢再拍惊堂木,训诫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死,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

只见两只老虎中,一只低头闭目,频频颔首,似已认罪。另一只则虎目圆瞪,朝着众人跳跃吼叫,似乎在昂首鸣冤,为自己辩解。

众人啧啧称奇,心想这童大人着实神奇,老虎都被他制得服服帖帖,乖乖低头认罪。围观百姓正值纳闷之际,只见童大人三拍惊堂木,宣布堂审结果。

“衙役何在?将认罪之虎推出衙门当众斩首,另一只放归山林。”

看呆了的老妇人,瞬间想起了屯守官吏的嘱咐,当即哭喊着,拼死上前阻拦:“我儿已葬身虎口,此虎身之肉即吾儿之肉,焉能斩杀?童大人既然能驯服老虎,不如就让它化身吾儿,替我养老送终吧!”

童恢知道老妇受官吏撺掇,故意为难自己,心中暗自恼怒。

县衙外的百姓则跟着起哄,高声喊道:“求县老爷务必成全。”

众人都等着童恢如何应付这老妇。只见童恢略一沉思,惊堂木一拍,改判道:“既然原告为你求情,现本官改判你从即日起,做原告之子,供奉原告颐养天年。待老妇百年归山后,你自可遁去。”

说也怪,只见老虎一直点头低吼,似乎连连应承了下来。

自此之后,老妇的家门前,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一些野物,足够老妇一人享用,直到她在一年后去世。

不其县的百姓从此对童县令称赞有加,十分佩服他的才干。

童恢主政不其县七年后,奉旨回京任职。皇帝接见并赞誉他“令猛兽服王化,实乃朝廷之栋梁”。

童恢笑着回答道:“臣不敢欺君。两只老虎中,臣差人在其中一只喉咙处刺入鱼刺一根,迫使其不断地连续吞咽点头而已。至于老妇门前的野物,实是臣差使衙役狩猎后,将猎物提前放置罢了。”

童恢一生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他死后,百姓们为纪念他,建庙“童公祠”,世代供奉其香火。

(参考资料:《后汉书》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3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清时期的官吏与基层管理:保甲制度的实施
...的地位悬殊的,一直以来都是官领导吏。在明清时期地方县令大都是七品官员,县衙内部的正式员工包含县丞、主簿之类的,他们的品级要比县令更低,大概在八品、九品左右,但也享受着国家提供
2023-11-15 15:18:00
吕公第一次见到刘邦,就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看上他什么了?
...,其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朝首任皇后吕雉。吕公与沛县县令交好,为了躲避仇人于是就带着全家人前往沛县,到县令家中作客,然后就在沛县定居下来。沛县的豪杰听说县令家里来了贵客,于是都
2023-02-02 18:52:00
聊聊明朝的一桩鬼魅杀人案
...是一个失败案例。明朝时期,贵州铜仁府印江县接连几任县令死于县衙之内,继任县令虽然令官兵日夜守护于县衙内外,仍然没能逃脱毒手,且连院内的几名士兵也一同被杀。不多时,该县衙闹鬼的
2023-07-20 17:23:00
汉宣帝使西汉迎来中兴,他是如何做好吏治的?
...汉宣帝也勤于政事,大小事务都悉心处理,亲自过问。《汉书·循吏传》记载:“五日一听事,自尽相以下各奉职而进。”除了经常听取官员觐见,他在任命刺史等地方官时,还会亲自面见交代任务
2023-01-28 17:06:00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为何都替他掩护
...轶事,一件“娶妻”的小事,却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怒,从县令到尚书均被一并处死——话说,在洪洞县有一位名叫唐闰山的兵痞,仗着有点背景势力,一日竟来当地的县衙,声称要状告本县一个叫姚
2023-08-09 22:02:00
押司在宋代是什么官
...呢?实际上很遗憾并不是,严格来说就连俸禄都是直接由县令发放的,有点类似于官府中的合同工,而且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押司就是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书写文书的人员。他们虽然被正
2024-05-27 15:39:00
孔子后人:继承圣哲荣耀,世袭官职的特权人生
...的“特权官职”自宋朝开始,孔子故里曲阜这个小县城的县令一职,就由当代的“衍圣公”来担任。然而能登上“至圣”宗室的“衍圣公”,往往还身兼朝中的要职如翰林学士等,时常在中央任官不
2023-12-08 14:42:00
聊聊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
...很瞧不起他。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市中将其鞭打而死。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只因
2023-06-25 16:17:00
...的“假太后”当做流民赶走了。直到两日后到河北怀来,县令吴永冒雨奔波几十里在榆林堡接驾。进献了一碗小米绿豆粥,五颗熟鸡蛋让慈禧涕泪交加,那时吃饭连双筷子都没有。吴永三天磨穿一双
2023-11-02 19: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