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把课程融入田园,让农村孩子更好成长
——记2023年度“齐鲁最美教师”赵国振“我刚到这里工作时,学校就只有一栋教学楼,6间教室。”9月9日,郓城县武安镇唐庄小学校长赵国振一边带记者参观学校,一边介绍。
今年43岁的赵国振,已在乡村教育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3年,刚刚荣获2023年度“齐鲁最美教师”称号,他也是菏泽市今年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2000年毕业后,赵国振就踏上了乡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担任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被同事们戏称为“补丁老师”。
扎根在农村基层,奋斗在教学一线,从教23年来,他始终本着“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信念,用爱心、耐心、信心坚守乡村教育。赵国振说:“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爱心;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教导是耐心;有信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信心。”
乡村小学,如何实现小而美、小而优?赵国振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答案。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做好常规的教学管理,他不断创新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探索以学生为导向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这一堂课自己上得很满意,下课走出教室的时候,心里都是甜的。”赵国振说。
“乡村学校的条件、师资和城市学校是比不了的,但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资源,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课程。”赵国振说。今年春天,在教学楼旁的空地上,赵国振和老师们开垦了4亩土地,开设起田园课程,带着孩子们种上了花生,让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播种、浇水、除草,观察花生的生长,在获得知识、收获成果的同时获得快乐。
以田野为课堂,把课程融入田园,不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真正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其实也是一门融合课,它不光是劳动课,还可以是美术课、语文课、科学课。学生们可以画劳作的场景、花生的模样,这就是美术课;可以写劳动的体会,这就是语文课……我给这个课起了个名字,叫‘四亩花生地的五育融合课’,希望可以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现全面育人。”赵国振说。
坚守三尺讲台,守护乡村教育。“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把农村教育办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赵国振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