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回应网民关切,两会文旅话题持续升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09 01: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供稿

2023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文化和旅游领域,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建言献策,一句句“好声音”直抵民心,广受瞩目,相关话题热度也持续攀升,引发诸多热议。

一、3月6日至3月8日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热点传播总体情况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传递民声、谋划发展,“文化素养”“民间文艺”“文旅产业”“非遗传承”“文物”等文旅声音备受关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3月6日12时至3月8日12时,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点传播量高达273.8万条,其中客户端98万条、微博70万条、微信35万条、网站34万条、视频30万条、互动论坛5.3万条、数字报1.5万条。客户端和微博成为两会热点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一段时间以来,网民对演员文化素养、剧团直播和短视频内容质量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发出的“两会声音”,也进一步回应网民关切。在监测期内,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热点话题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关于“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的声音热度最高,信息量约为5.37万,凸显新时代下舆论对文艺工作者的素养和担当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有关“剧团演员不能只靠直播不见观众”的声音热度次之,信息量约为4.21万,反映舆论对繁荣演出市场的关切;热度排名第三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关于“健全短视频平台错字别字怪字审查制度”的建议,信息量约为2.46万,体现舆论对短视频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现象的重视。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监测期内,网民对两会文旅话题讨论热烈,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高涨,互动声量高达5.05亿。其中,相关阅读数为4.98亿、转发数为67.36万、评论数为134.26万、点赞数为516.15万,充分体现网民对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的美好期许。

从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词来看,“文旅”(11万次)、“创新”(9.9万次)、“产业”(6.8万次)、“提升”(4.9万次)、“时代”(4.4万次)位列前五名。同时,“复苏”“推进”“生活”“非遗”“信心”“传承”等词热度不减。两会热词寄托了民意期待,凸显舆论对文旅行业的强劲复苏信心满满、对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热切期盼。

二、全国两会部分热点话题分析

(1)“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引发网民强烈共鸣

郝戎认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绝望的文盲”受热议,说明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才是演员永葆青春的正道。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不少网民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互动声量高达754.59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732.54万、转发数为2.42万、评论数为7.33万、点赞数为12.3万。从网民态度上看,网民对“绝望的文盲”式的演员容忍度越来越低,批评不满声不断涌现。42.19%的网民认为演艺圈急需“扫盲”,新时代下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颜值”和“炒作”的演员走不稳也走不远;36.58%的网民认为不能让“绝望的文盲”成为青少年所谓的“偶像”;21.23%的网民表示文艺工作者应该追求德艺双馨,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2)“剧团演员不能只靠直播不见观众”走热,反映网民对现场演出的期待

金不换表示,当前专业戏曲院团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难题,部分演员选择转行。建议提高基层院团年轻人的待遇,让他们有平台、能出彩。另外,他不提倡剧团、演员完全以直播作为生存模式,只靠直播、不见观众是不行的。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网民互动声量高达638.12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623.36万、转发数为2750、评论数为2.64万、点赞数为11.85万。从网民态度上看,正面评论占据主流。38.25%的网民表示赞同,认为借助直播平台,虽然能扩大戏曲文化传播人群,但剧团演员上舞台“见观众”,更有助于观众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29.67%的网民建议加大优秀戏曲文化推广力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21.19%的网民呼吁持续推动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培养更多戏曲人才,为戏曲文化注入新时代活力;10.89%的网民认为发展戏曲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

(3)“健全短视频平台错字别字怪字审查制度”回应网民不满

安庭表示,短视频中的谐音怪字和错别字不少。这不仅给全社会一种错误示范,也不利于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健全短视频平台错字别字怪字审查制度。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网民互动声量达335.45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331.8万、转发数为1.6万、评论数为1.03万、点赞数为1.02万。从网民态度上看,46.22%的网民认为汉字文化是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最佳载体,短视频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问题频发,会误导青少年的认知,造成不良影响。28.7%的网民呼吁加强汉字文化教育,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25.08%的网民点赞认同,并表示自己今后也会“多多注意”,用好用对基本汉字。

此外,在舆论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加强防范少儿文化产品风险、加强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讨论的热度也持续上升,充分反映舆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切、对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美好期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9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有景区免费、全民美育等两会热点,引发舆论关注。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监测期内,网民对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提案参与讨论积极性高、互动活跃度强,互动声量高达3.63亿次。其中,相关
2023-03-08 04:04:00
...和文体消费口碑俱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景区获网民一致好评。成都利用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契机,大力推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获舆论积极评价。成都消费支撑口碑也较
2023-01-17 18:51:00
拿得起放不下!这两类视频成为青年网民“心头好”
...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网络时代,哪类视频让中国青年网民“拿得起放不下”?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价值认知传播与人机协
2025-01-16 15:08:00
游戏娱乐、分享生活,青年网民为啥爱看这类视频?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青年网民看视频都关注哪些主题?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给出了研究结果。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认为,精神富有是社
2025-01-22 18:20:00
...科团队及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揭示了他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实时记录着时代的印记
2025-01-17 15:09:00
表情狰狞,叉腿蹲桌,“开黄腔”,直播带货为何从审丑到媚丑
...。记者留意到,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一些网民对于畸形低俗的东西颇有兴致,另类网红抓住部分网友的猎奇和审丑心理,刻意扮丑、装疯卖傻来吸睛圈粉。直播间低俗带货披头散发叉
2023-11-29 13:51:00
...着眼一个“效”字,画好“同心圆”。深入推进“中国好网民”工程,聚向善之力,享文明之风。在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上为荣获2023年度“楚雄好网民”荣誉称号的网民代表颁发证书,开展
2024-04-13 04:37:00
“网聚正能量 E起向文明”。2024“杭城好网民”故事征集展播活动启动以来,各行各业的网络达人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他们有的是网络作家、非遗传承人,有的是网络文化的活跃创作者,有的
2024-08-24 07:31:00
青年网民读啥书?从宏大叙事转向生活、工作与性别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豆瓣读书平台作为青年网民聚集的网络在线阅读空间,不但吸引许多“00后”用户,还留有大量“90后”、“80后”青年网民。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用户占据了
2025-01-23 10: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