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两会文旅热点引发网民强烈关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08 04: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供稿

春潮澎湃,万象更新。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先后开幕,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汇集民情民意,传递着奋发有为的两会声音。其中,有关文化和旅游的提案建议频频冲上热搜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与讨论。

一、3月2日至3月6日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热点传播总体情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发出文旅声音,主要涉及博物馆、文物、美育、文化遗产、数字文艺、文旅消费等主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3月2日0时至3月6日12时,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点传播量高达298.3万条,其中客户端108万条、微博88万条、微信44万条、网站41万条、视频9万条、互动论坛6.7万条、数字报1.6万条。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监测期内,文化和旅游相关的热点话题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关于“部分国有重点景区免费开放”的建议热度最高,信息量约为5.6万条;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关于“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全民美育”的建议,信息量约为3.4万条。部分国有景区免费、全民美育等两会热点,引发舆论关注。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监测期内,网民对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提案参与讨论积极性高、互动活跃度强,互动声量高达3.63亿次。其中,相关话题阅读数为3.6亿次、转发数为40.24万、评论数为84.18万、点赞数为225.89万。

从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词来看,“文化”(68140次)、“代表”(66070次)、“中国”(63471次)、“推动”(50562次)、“经济”(49145次)位列前五位。“中华”“景区”“艺术”“非遗”“期待”等也是热点传播的关键词,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充满新期待。

二、全国两会部分热点话题分析

(1)“建议部分国有重点景区免费开放”引发舆论点赞

戴斌建议,一些国家级重点景区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自然价值,应该免费开放,方便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历史和旅游事业的认识和热爱。

从热点传播总量上看,3月2日至3月6日12时,相关传播量约5.6万条。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网民互动声量高达2101.4万次。其中,相关阅读数为2085.71万、转发数为9776、评论数为4.3万、点赞数为10.4万。从网民态度来看,“惠民”“大赞”等正面积极评论不断涌现。其中,56.32%的网民表示支持与认可;25.04%的网民建议先试点后推广;13.62%的网民认为免费开放部分国有重点景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

(2)“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全民美育”引发舆论热议

近年来,美育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吴为山表示,美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全民美育。

从热点传播总量上看,3月2日0时至3月6日12时,相关传播量达3.4万条。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网民互动声量高达445.95万次。其中,相关阅读数为423.72万、转发数为12.65万、评论数为7.31万、点赞数为2.27万。从网民态度来看,正面评论占据主流。其中,61.32%的网民对加强全民美育表示关注与期待;24.57%的网民表示自己上学时的美育确实存在不足;14.11%的网民认为做好美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在网民普遍关注的话题中,有关文化和旅游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发展的讨论占据较大比重。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数字藏品开发、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甲骨文数字化等话题被热议,充分体现了广大网友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期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微博成为两会热点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一段时间以来,网民对演员文化素养、剧团直播和短视频内容质量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发出的“两会声音”,也进一步
2023-03-09 01:43:00
...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有效防范热点事件网络暴力风险。近
2023-03-16 11:56:00
青年网民读啥书?从宏大叙事转向生活、工作与性别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豆瓣读书平台作为青年网民聚集的网络在线阅读空间,不但吸引许多“00后”用户,还留有大量“90后”、“80后”青年网民。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用户占据了
2025-01-23 10:33:00
...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有效防范热点事件网络暴力风险。他
2023-03-16 14:14:00
拿得起放不下!这两类视频成为青年网民“心头好”
...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网络时代,哪类视频让中国青年网民“拿得起放不下”?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价值认知传播与人机协
2025-01-16 15:08:00
游戏娱乐、分享生活,青年网民为啥爱看这类视频?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青年网民看视频都关注哪些主题?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给出了研究结果。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认为,精神富有是社
2025-01-22 18:20:00
...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警示案例。案例一2024年3月份,莘县网民董某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并配发文字称“聊城出现打人事了”,引发网民关注。经查,网民董某为博取关注、吸引流量,从网
2024-09-14 10:29:00
表情狰狞,叉腿蹲桌,“开黄腔”,直播带货为何从审丑到媚丑
...。记者留意到,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一些网民对于畸形低俗的东西颇有兴致,另类网红抓住部分网友的猎奇和审丑心理,刻意扮丑、装疯卖傻来吸睛圈粉。直播间低俗带货披头散发叉
2023-11-29 13:51:00
...和文体消费口碑俱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景区获网民一致好评。成都利用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契机,大力推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获舆论积极评价。成都消费支撑口碑也较
2023-01-17 18:5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11月3日发布通知
2025-11-04 08:04:00
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要求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特殊类型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
2025-11-04 08:04:00
11月3日,贵州赴上海举办“爽居贵州”旅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邀请长三角地区游客、友商来黔定居。贵州自然风光一眼入心
2025-11-04 05:31:00
近年来,贵州文旅持续破圈,不少游客从“走马观花”到“停留居住”,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购房3.06万套,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2025-11-04 05:32:00
11月3日《经济日报》以《主动靠前服务保障供暖入户》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出实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道介绍,随着冷空气频繁造访
2025-11-04 06:42: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连日来,我市十县(市、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店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
2025-11-04 06:43: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2025-11-04 07:09:00
本报讯(万礼妍 全媒体记者谢凌瑾)入住10年,吉水县山水豪城的住户帅先生还在为用水犯愁。近日,帅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记者反映
2025-11-04 07:09:00
11月1日,由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北排洪汾西南路下穿通道(北岸)渗水治理工程完工,成功阻断了渗漏水对道路路基
2025-11-04 07:13:00
“晋闽携手,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交流座谈会,11月3日在晋祠博物馆举办。此次座谈是我市对接南方市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实践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阳曲县商贸新街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远的双重痛点。该停车场对面积2375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座检查井水位回落至正常范围,后王南街下游管道排水功能全面恢复,路面积水逐步消退,周边道路排水恢复正常
2025-11-04 07:14:00
实现全周期陪伴、助力“开业第一步”、提供定制化服务……近日,迎泽区税务局聚焦街区业态,以“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答疑”模式
2025-11-04 07:14:00
六合引入7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不落地” 晒粮“不看天”南报网讯(通讯员胡宏记者孙敬清)不用“看天”晒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烘干服务
2025-11-04 07:41:00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大米“贴封条” 扫码可溯源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在南京浦口正式开镰收割
2025-11-04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