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孔媛媛 通讯员 李倩
“多次脑梗、药物治疗无效、做手术连血管都很难找到,7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胆战!”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联手,紧密配合,利用颅外后循环搭桥手术成功救治了一名频发脑梗塞患者。
原来,73岁的患者刘大爷由于突然出现头晕、言语不清、下肢无力,被紧急送至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由于该患者有脑梗塞病史,再加上有高血压,病情刻不容缓。后经检查发现,患者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其脑干、小脑仅靠双侧椎动脉供血,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存在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起始部已经闭塞,后循环低灌注缺血明显。
“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底部有个Willis环(大脑动脉环),主要起到联通前后循环的作用,比如左侧的大脑血管闭塞,右侧的大脑血管可以通过Willis环往左侧大脑进行供血;同样,后循环血管闭塞后,前循环的血液可以通过Willis环向后循环供血。而患者是一个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他的Willis环是不完整的,导致了前后循环的供血是相互独立的。前循环的血液无法通过Willis环向后循环所包含的基底动脉、椎动脉供血。当患者出现了椎动脉的狭窄或者闭塞以后,小脑和脑干就会出现缺血的症状。尤其是脑干是人体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所在的部位,一旦出现梗塞,病人会面临生命危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冯雷介绍。
由于患者近期频繁发作脑梗塞,情况已十分危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认为可以进行颅外后循环搭桥手术,从而改善脑干、小脑的供血,降低再次出现脑梗塞的风险。
因刘大爷脑梗塞后存在左侧肢体肌力差,在经过一个多月系统康复治疗后,随即来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区神经外科血管病区住院。冯雷副院长在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完善术前准备后,进行了左侧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手术。
然而,左侧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手术是一项高难度、高精准的手术,非常考验神经外科医生的颅脑解剖学经验以及显微外科学操作。手术需要医生在手术显微镜下逐层分离颈后部皮肤,筋膜,肌肉,解剖游离左侧枕动脉,并逐层解剖至枕下三角,显露椎动脉V3段,显微镜下吻合枕动脉于左侧椎动脉V3段,通过引入枕动脉的血流,来补充颅内后循环供血的不足。
“作为供体血管的枕动脉走行的位置比较深,血管行程非常迂曲,而且颈后部肌肉众多,要想找到这根血管,就要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逐层剥离出左侧枕动脉。枕动脉同样非常‘娇贵’,在剥离过程中,一旦血管内膜受到了损伤,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那这根血管就废掉了,这场手术也就失败了。”冯雷介绍,“椎动脉作为受体血管,是往后循环脑干和小脑供血的主干道,走形位置较枕动脉更加深,而且其周围有很多静脉丛血管的包绕。在手术过程中,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比较狭小,操作难度较大。术中若处理不了静脉丛血管出血,同样会导致手术的失败;同时,椎动脉周围还有很多神经根束,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神经的损伤。”
最终,在冯雷副院长及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历时7个多小时,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完成左侧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清醒,返回神经外科重症病房进行监护治疗。次日复查脑血管CTA见左侧枕动脉-椎动脉吻合通畅良好。患者术后两天已转入普通病房,目前病情恢复良好,已经可以自行下地活动。
“谢谢你们,我现在感觉脑子很清醒。”1月8日,成功手术后的刘大爷连连向医护人员道谢,并携家属将写有“大爱无疆 勇者无惧”的牌匾送到冯雷副院长及其医务团队手上,感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精湛医术和仁心大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