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靖茹
“我现在胳膊和腿都能活动自如,连失眠和出汗的症状都没有了!”4月20日,56岁的石河子市居民贾东(化名)来到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石大一附院”)进行术后回访,他高兴地活动四肢,并向医生展示。
与贾东一同分享康复喜悦的是他的主治医师——石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董江涛。董江涛回忆,几个月前,贾东来到石大一附院门诊就诊时,情况很不好,“患者肢体麻木无力、行动缓慢。自2014年以来,患者一直口服药物对症治疗,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已有近10年病程的贾东多年来备受病痛折磨。“刚开始是走路困难、行动缓慢。后来又出现了失眠多梦、情绪不稳、两条腿酸胀疼痛等情况。真没想到,石大一附院医生把我的病治好了。”贾东说。
充分了解贾东的病情后,董江涛积极联系医院神经内、外科的专家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联合评估。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蒋伟教授团队也进行了远程会诊。在蒋伟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石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运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贾东开展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堪称“毫厘之间的博弈”,在显微镜放大10倍的视野里,手术刀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能触及重要脑功能区,影响病人的后续康复,一直以来,神经外科手术成功与否都高度依赖医生精湛的技术。此次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成功开展,是石大一附院医疗服务品质升级的重要体现。
董江涛介绍,相比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多模态影像处理,重建血肿形态,指导医生规划出最优手术路径。“这次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患者减轻病痛,我也感到十分高兴,而且这次也是我院首次成功运用该项技术,我非常有成就感。”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手术也正在向着微创、精准、高效的方向不断突破。对于医疗来说,除了依赖医生的经验,智能器械和新进技术无疑起到锦上添花之效。
去年,杨国安(化名)被诊断为肺癌后,其家人找到石大一附院心胸外科特聘主任、武汉同济医院援疆专家高思海教授,高思海教授运用微创胸腔镜为其完整切除了肿瘤和转移淋巴结。
“自从我院开展肺癌MDT诊疗模式以后,曾经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重新得到手术治疗机会,我院肺癌MDT治疗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高思海教授说道。
手术后,经过心胸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杨国安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出院,正在等待医生评估后进行下一步辅助治疗。
“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医疗服务的提质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在医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期待着在智慧医疗领域能够不断涌现出更多新技术和医疗设备,让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石大一附院党委书记王勤章感慨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5: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