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16: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刘禅,字公嗣,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代皇帝,刘备之子,继承了刘备的王位,统治了蜀国四十一年,直到蜀国被魏国灭亡,他投降了魏国,被封为安乐公,后来又被晋国封为归命侯,最终在洛阳去世。刘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争议和争论,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统治有什么成就和失败,他的投降是对是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三国爱好者。本文将为你介绍刘禅的生平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01

刘禅的生平简介: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刘备的长子,他早年跟随刘备四处漂泊,长坂坡被赵云救出脱险,他的性格温和,不喜好武功,喜欢读书,刘备对他十分宠爱,曾经说过:“吾儿之才,不在吾下。”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刘禅被立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刘禅继位,即蜀汉后主,年仅十七岁。刘禅继承了刘备的王位,但没有继承刘备的雄才大略,他的统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诸葛亮辅政的阶段,从223年到234年,这十一年里,刘禅完全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不蛮横专制,诸葛亮主持了蜀国的内政和外交,多次北伐魏国,力图恢复汉室。二是后诸葛亮时代的阶段,从234年到263年,这二十九年里,刘禅开始亲政,但没有什么建树,反而重用了宦官黄皓,导致蜀国的政治腐败,军事衰落,民生困苦。景耀六年(263年),魏国派邓艾和钟会率军进攻蜀国,蜀国的抵抗很快崩溃,刘禅在成都听信黄皓的谗言,不听忠臣的劝谏,开城投降,蜀汉灭亡。刘禅被魏国封为安乐公,迁往洛阳,过着优裕的生活,不思复国。泰始九年(273年),刘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炀皇帝,葬于洛阳。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02

刘禅的个人能力:

刘禅是一位温和而无能的皇帝,他对自己的父亲刘备和辅政大臣诸葛亮都十分敬重,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他曾经说过:“吾父天下英雄,吾师盖世奇才,吾何敢不用其言。”

刘禅也是一位仁慈而无德的皇帝,他对自己的臣民都十分宽厚,不忍杀戮,他曾经说过:“吾闻帝王之道,以仁为本,以义为主,岂可轻杀人乎?”刘禅还是一位安逸而无志的皇帝,他对自己的王位和江山都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过着平静的生活,他曾经说过:“吾闻天命难违,吾何敢不从。”刘禅的为人,可以说是有善无恶,有德无才,有情无理,有安无危,他没有什么显著的缺点,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他的文化水平和武艺水平都很一般,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他的文化水平,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刘备在遗诏中嘱咐刘禅多学《汉书》《礼记》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可见刘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需要诸葛亮的辅导。刘禅也没有什么文学才华,没有留下什么诗文,只有一首《登楼赋》被收录在《文选》中,但这首赋也被认为是诸葛亮代写的。

刘禅的武艺水平,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刘备在遗诏中嘱咐刘禅多练习射箭和骑马,可见刘禅的武艺水平也不高,需要刘备的督促。刘禅也没有什么武功壮举,没有参与过什么战斗,只有一次在诸葛亮北伐时,亲自到汉中视察,但也没有实际指挥。刘禅的能力,可以说是有文无才,有武无功,有学无用,有练无成,他没有什么能力可以让人佩服,也没有什么能力可以让人信服,他是一个能力不足的皇帝。

03

刘禅身上的争议:

刘禅是一位争议而无定论的皇帝,他的评价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三国爱好者,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统治有什么成就和失败,他的投降是对是错,这些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刘禅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贬义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无能,昏庸,懦弱,无耻的皇帝,他的统治导致了蜀国的衰败和灭亡,他的投降是一种背叛和耻辱,他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位罪人,值得鄙视和唾弃。这种评价的代表作是《三国演义》,在这部小说中,刘禅被描写为一个愚蠢,软弱,无知,无耻的皇帝,他不但没有继承刘备和诸葛亮的遗志,反而听信黄皓的谗言,误国殃民,最后在成都开城投降,被魏国的邓艾和钟会嘲笑和侮辱,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个笑柄。这种评价的影响很大,让很多人对刘禅有了一个负面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不堪一击的皇帝,是一个不值一提的人物。

刘禅:蜀汉第二代皇帝,争议与无定论的皇帝

二是褒义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仁慈,温和,安逸,快乐的皇帝,他的统治维持了蜀国的稳定和发展,他的投降是一种智慧和选择,他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位幸运儿,值得赞美和羡慕。这种评价的代表作是《三国志》,在这部史书中,刘禅被描写为一个仁慈,温和,安逸,快乐的皇帝,他不但继承了刘备和诸葛亮的王业,而且尊重了他们的遗言,不干涉政事,任用贤能,使蜀国的内政和外交都有所成就,最后在蜀国危亡之时,选择了投降,保全了自己和臣民的生命,被魏国的曹魏和晋国的司马炎封为安乐公和归命侯,过着优裕和安稳的生活,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个佳话。这种评价的影响也很大,让很多人对刘禅有了一个正面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能屈能伸的皇帝,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刘禅的评价,可以说是有贬无褒,有褒无贬,有是无非,有非无是,他没有什么评价可以让人信服,也没有什么评价可以让人否定,他是一个评价不定的皇帝,不适合做一个评价者,更不适合做一个被评价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备、刘禅的名字做起了文章,认为他们俩的名字预言了蜀汉的灭亡。这个人是蜀国的大学者谯周。这谯周很有学问,而且对谶纬学(即预言术)颇有研究。谯周是“身在汉营心在曹”,他的很多言
2023-09-01 14:47:00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是什么心思
...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托孤一事。实际上,当时蜀汉内部能担当此任的人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还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严,并且还把兵权交到了李严手上。这就不得不让人怀
2023-07-30 21:07:00
刘禅投降后究竟写下了什么字呢
...上真实的刘禅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刘禅乃是庸碌之辈,在蜀汉拥有大好局面的情况下,竟然主动宣布投降,令人不齿,真的是应了那句“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事实上,从正史角度来看,刘禅虽不是
2023-10-12 17:23:00
三国刘禅:命运多舛的守成之君
...时期,魏蜀吴三国共有11位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刘禅。刘禅16岁登基,在位30年。“扶不起了的阿斗”,成为刘禅最终标签,从诸葛亮死到蜀汉灭亡,中间隔了接近
2024-02-14 05:12:00
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汉昭烈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前,有过托孤,受委托人是诸葛亮和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次托孤在后世有很多解读,也有很
2023-06-11 15:32:00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的谥号之谜
...上说孙权既然是汉朝臣子,就该向汉朝皇帝(刘备主张:蜀汉也是汉)称臣。因此地位上孙权很尴尬。不过,对于该如何自处,孙权没用犹豫多久:刘备称帝没几天,蜀汉就东征孙权。这迫使孙权只
2023-10-05 22:26:00
...刘备逼着自杀,也没人跟他争帝位,刘备一去世,他就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从刘备开国,到蜀汉灭亡,前后42年时间,刘禅不仅毫无开疆拓土之功,连益州这一亩三分田都守不住。当邓艾兵
2024-07-16 16:57:00
...书的作者是陈寿,是曹魏为正统的。陈寿原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是大名鼎鼎的谯周的徒弟,但是他因为不愿讨好宦官黄皓,不得志,多次遭受贬谪。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张华举荐陈寿为
2023-11-20 20:35:00
为何直到临终,诸葛亮才发现刘禅城府很深
...您就自己干吧,我在九泉之下也不会难过,因为这对整个蜀汉有利。”诸葛亮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向刘备表忠心,说要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刘备之所以这样敲打诸葛亮,主要目的是,刘禅是“
2024-04-24 20: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