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坐标: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鹤壁农业气象科技小院农田做试验气象成“良师”
气象科技人员在进行花生叶面积指数观测图/卢霞
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东侧,一座顶着个大白球的三层小楼格外显眼,这里便是鹤壁农业气象科技小院。
小院的建设和诞生,要从2008年的一场大风说起。那场风导致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的玉米全部倒伏,当年承担的国家级、省级重点试验项目受到严重影响。次年,市农业科学院粮食育种试验和高产示范开始引入气象服务保障,鹤壁市气象局在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旁建起了几间活动板房,这便是小院的雏形。
这个小院可不简单。目前,地方农业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都由它护佑。结合地方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类型,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示范服务一一在小院开展。
2009年,百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51.9公斤,为河南省首次。万亩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690.6公斤,创我国万亩小麦产量最高纪录;同年万亩浚单20连片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率先实现万亩大面积单产超过850公斤的突破,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这是气象服务加持下,当年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的成绩单。
通过试验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鹤壁的农田中转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扎实的服务和技术支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干劲更足了!”小院领头人、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王福州说。14年间,王福州带领小院的工作人员扎根田间,做试验、搞研究、搞服务。
“刚开始,服务效益不突出,我们处处碰壁。后来,我们瞄准了规模化生产的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服务成果见效快的对象,他们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青回忆道。今年,是她来到小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
今年3-4月份,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浚县金地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经理张军朝准备给进入抽穗-扬花期的小麦浇水,王福州告诉他,近期将出现阴雨寡照天气,不但不能浇水,还要防止小麦赤霉病发生。张军朝立即组织采购农药,对已齐穗即将开花的小麦进行雨前喷施、雨后根据“见花打药”原则及时喷施,有效防治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保障了小麦产量。
“我算过一笔经济账,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服务信息,开展科学管理,合作社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0%以上,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一年下来,合作社增加营收200万元以上。现在我是有事没事都要找王工 (王福州)他们聊一聊。”张军朝笑着说。
气象服务在田间有回响,这背后是小院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含金量”的持续行动。同时,小院自身也在科技服务与科研攻关的良性循环中提升“含金量”。
近年来,小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研专项2项、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8项、省气象局重点实验室项目20余项;成为中国气象局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卫星农业遥感应用试验基地等;取得了河南省地方标准2项,鹤壁市地方标准及规范35项等成果。小院也由原来的活动板房变成了现在的三层小楼。
为了让农民们更科学地看农情、管农田、估产量,小院又瞄准更为先进的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打造地空天数字农田综合服务平台,并多途径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天空地多尺度遥感真实性检验试验。小院先后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探测中心、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等单位开展农业气象和卫星遥感、机载激光雷达等科研试验;积累主要农作物长时序关键生态要素观测数据,为卫星遥感陆表生态类产品真实性检验与生态系统相关机理研究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所有的科研成果,都会在农田里“结”出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