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温州市以“职业教育高地”国家试点为契机,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供给、优化产教协同布局、优化学科靶向设置、优化产教协作模式,从多个维度深化校企一体建设,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推动“职业教育高地”国家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目前,拥有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个,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5个,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支;全市职业院校与1731家民营企业、82个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合作,每年为社会输送近5万名毕业生;且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中连续6年考核优秀。由于工作走在前列,该市教育局局长郑焕东还被教育部邀请在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交流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优化政策创新供给,在利益导向上深化校企一体
以出台《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 助力“活力温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起点,制定一系列加速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充分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合力推进工作格局。如在激励学校方面,加强要素保障,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朝着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的目标努力,让学校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级过程中做大做强。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在保障职校的基本投入之外,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用于职教高地建设。同时,深化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考核与激励,引导学校将产教融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有力抓手。在激励学生方面,提升职校毕业生待遇,推动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学院技师班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待遇,让职校生切身感受到美好的发展前景。在激励企业方面,通过政策性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租金及教育费附加减免等多种手段,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如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培育10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入选企业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真金白银吸引企业鼎力支持。
优化产教协同布局,在空间分布上深化校企一体
综合施策,压缩学校与企业的空间距离。倡导将学校建在产业园区,推进临企建校。紧密对接温州“5+5+N”产业发展,高站位布局新校区建设,把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建在产业园区,目前已在龙湾区和温州海经区布点建成7所中职、技师、高职、应用型本科新校区。立足县域产业需求,开办高职特色学院。在瑞安、永嘉等县(市)区布局高职特色学院。温职院全面嵌入温州大都市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分别与瑞安市政府、瓯海区政府和永嘉县政府合作设立瑞安学院、温州设计学院、永嘉学院,打造“东西南北中外”分布式办学新格局,成为全国首个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办学高校,赋能乡村高品质振兴。实施“一县一产业学院”,加速全域布局。整合产业优势推动中高行企一体化,建立职业教育“一县一产业学院”。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中低压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正泰集团等共建智能电气产业学院,以满足乐清千亿电气产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平阳二职、浙江省进出口宠物食品用品行业协会、水头镇、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等六家单位合作共建宠业学院,为平阳宠物小镇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优化学科靶向设置,在双链对接上深化校企一体
以精准服务产业为核心,推动专业链紧密匹配产业链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坚持“建新、汰旧、扶强”多措并举,今年新增专业22个,撤并停招专业17个,累计建成省中职品牌、优势特色专业22个,高职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15个,“校企双元、中高职贯通”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增加至33个。如新成立不久的温州理工学院便迅速行动起来,针对产业紧缺人才,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新专业。启动“校企汇”智治应用平台开发,动态实现产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智能匹配。围绕“汇聚、监测、分析、服务、决策”五个阶段,融通产业大数据和职教大数据,计划实现人才供求数据智能匹配,实训、实习、就业信息智能撮合。促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端数据,进行基于职教的企业基础画像,根据人才岗位匹配指标及产业波动,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8:46: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