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史学界流传着一句话,“二韩佐辽定天下”,这里的“二韩”就是在辽国的两个汉人血统的韩姓家族,其一是韩知古家族,就是韩德让的爷爷,另一个就是韩延徽。
韩延徽原是唐节度使刘守光府下的一名小官,刘守光坐守幽州,派韩延徽出使契丹。韩延徽到了契丹,见到耶律阿保机时,站立行礼,不愿跪拜,以示不辱身份。
当时,唐朝实质已不存在,后来史学家称之为五代十国时期,因此,韩延徽这个中原王朝之臣是不承认耶律阿保机为正统帝王的,他心里可能这样想:“你可以是契丹人的王,但不是我们的皇帝”。
阿保机见他不愿跪拜,自然怒由心生,下令将他扣留,择日处置。
这里不禁再次想到了危机一词,昨天的文章写到的韩德让幽州保卫战之危机,身处危境半个月,但也同时孕育着人生的大转机。
韩延徽这次也以危化机,迎来了人生的大舞台。见到阿保机发怒要处置韩延徽,皇后劝谏了:韩延徽作为一个使者能坚守义节,坚贞不屈,堪称贤者,为何扣押侮辱呢?应该加以重用。
阿保机思考了一会儿,觉得有道理,自己建立的契丹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需要精通儒术的汉人大臣。于是,就转变了态度。
次日,阿保机召见韩延徽交谈,询问军国大事,韩对答如流,深合阿保机心意,一番交流下来,令阿保机豁然开朗。阿保机就决定留他在契丹效力,任为身边的高级参谋。
唐末,藩镇割据,斗争不断,身处漩涡的汉人知识分子,早练就了文武兼备,谋略制人的看家本领,满脑子的思想策略及方法论,在中原王朝,不缺他这样的人才,但契丹缺乏这样的谋略、经国治世之才。
在以后的岁月中,契丹攻打室韦、党项等外族部落的战争中,韩延徽出谋划策,越来越受赏识和信任。
他建议在攻占的土地上建立城镇,让来降的汉人和契丹人通婚,教他们垦田种庄稼,养活自己。使其安居乐业,不再逃亡。
边境的汉人,看到契丹的政策开明,又有土地耕种,就自发的移民过去,还有在战争中俘虏回来的大量汉人,汉人居民越来越多。韩延徽制定策略,置州县,立城郭,定赋税,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这些汉人。这些政策,让契丹农业和经济快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韩延徽结合汉人居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胡汉分治”的治国之策,这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一国两制”,耶律阿保机都予以接受并施行。为此设定了两套行政机构,即南北两院,一是北面官,保留契丹传统部落的管理体制,主要负责军事;二是南面官,仿照中原制度,“以汉制待汉人”,采用唐朝的州县制管理汉人,主要负责燕云十六州的行政管理,以及辽国的财政事务。
这种胡汉分治的办法,对契丹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契丹居住很长时间之后,韩延徽因为思念故乡亲人,偷偷跑回后唐,因与王缄产生矛盾,为保命又决定回到契丹。当好朋友知道他要返回契丹,担心被阿保机处死时,韩延徽却说:“契丹国主失去了我,好比失去了左右手一般,见到我一定很高兴。”
果然,再度回到契丹后,阿保机非常高兴,拍着韩延徽的后背说:“这段时间你到哪里去了?”
阿保机没有责怪他,仍然信任重用他。并给他赐名为匣列。“匣列”,在契丹语中是“复来”的意思。而且当下任命韩延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内外大事均让他参与决断。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初,韩延徽南逃,耶律阿保机梦见有一白鹤从帐中飞出;而韩延徽快回来的时候,耶律阿保机又梦见白鹤飞入帐中。第二天早晨,耶律阿保机就对侍臣说:“延徽来了。”不久,韩延徽果真回来了。
能有这个传说,可以看出韩延徽在耶律阿保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韩延徽在辽历仕太祖、太宗、世宗三朝,辽国的许多国策制度典章都出自于他手,功勋卓著。官至南府宰相,获封鲁国公,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
959年,赵匡胤称帝前一年,78岁的韩延徽离世,葬在幽州鲁郭,今北京市石景山区,20世纪70代末至80年代初,韩延徽之孙韩佚、四代孙韩资道等韩家墓志相继在八宝山南出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