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走进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但与此同时,一些博取流量的涉医类科普乱象也随之出现。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涉医类自媒体账号乱象丛生: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结果“查无此人”,相关账号认证不符;有的“医生”为博取流量不惜擦边,热衷于讲解两性知识,甚至穿着吊带裙、露腰装进行剧情演绎,让人觉得不堪入目。
医生当网红,本无可厚非。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医生跨界当主播,充分利用各种线上平台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宣传,本是好事一桩。但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当网红,坚守底线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为了引流,不惜擦边、编故事的行为,不仅击穿了医者仁心的底线,也越过了网红应遵守的边界。
正是出于对医生群体的信任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渴求,人们才会关注此类医疗科普账号。然而,类似打着“治病救人”幌子的医疗“伪科普”,不仅无法传播正确知识,还会想方设法收割公众钱包,影响身心健康。久而久之,还会严重消耗公众对医生群体的信任,甚至影响医生形象。因此,涉医类科普账号,必须慎重对待,决不能为了流量,底线都不要了。
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包括治理“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等行为。相关部门以及各大平台,应对此类涉医“伪科普”账号及时清理,该整改的要整改,该关停的要关停,避免其继续混淆试听;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内容的审核与把关,对于涉医疗健康内容,平台还要做好必要的提示。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擦亮眼睛,对“网红医生”不可偏信,对网络信息也要多加甄别和判断。如确有需求,应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才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医生还是医疗类科普账号的运营者,也都应坚守治病救人的底线。不被流量所裹挟,不被利益所蒙蔽,让相关账号真正成为传播健康知识、开展科普的理想阵地,“网红医生”才能真正变“长红”。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编辑:康磊责编:邹渝 审核:陈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