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
“藏牛于户”+适度规模养殖
—— 姚安县左门乡双轮驱动破解肉牛养殖难题
近年来,姚安县左门乡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因地制宜构建“藏牛于户”和适度规模养殖两种模式,双轮驱动发展肉牛产业。同时,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研究破解农户牛肉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全乡肉牛产业总体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效益凸显的良好态势。
清水河小组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牛村”,全村30户有26户养殖肉牛,最少的存栏都有5头。但山区林地多建设用地少,既要多养牛、养好牛,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还要盘活沉睡闲置资源,如何破解“养哪里”的难题?左门乡为此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通过采取自建或租借方式,因地制宜将村内废旧烤房、猪圈改造为牛舍,使房前屋后的闲置房屋得到集约利用,有效破解了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的土地瓶颈,农户周永彩家的牛舍便是改造后牛的“新家”。
解决了“养哪里”的问题,“养不好”怎么办?以前,村里的养殖户以养殖传统小黄牛为主,基本挣不到什么钱。为促进肉牛养殖业良性发展,解决养殖户的实际困难,左门乡成立肉牛冻精改良站,及时为辖区内肉牛养殖户提供防疫、改良和诊疗等服务,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现在养新品种,长得快、效益好。去年养了20多头牛,这段时间又生下了几头小牛,到现在有30多头。今年已经卖了7头,算下来每头牛能赚13000元左右。”周永彩难掩心中的喜悦。
像周永彩这样的肉牛养殖大户在左门乡不在少数,“藏牛于户”和适度规模养殖两种模式的双轮驱动也让位居山区腹地的哔叭村米苏旦小组村民摆脱了贫穷的“烙印”。村民施万福家今年养了8头肉牛,谈及养牛之初,施万福眉头微皱,有些感慨地说:“以前乡里来村上推广新品种的肉牛养殖,听着很心动,但是兜里没钱,又没技术,买不起也养不好,想养又不敢养。”“没钱养”“不敢养”就像家门口的大山一样隔绝着施万福的致富之路,也是当地村民忧心忡忡的“心头刺”。
“为解决这一难题,左门乡认真落实姚安县‘牛十条’政策措施,筹集肉牛产业发展基金,实行圈舍改造补助和金融扶持政策,在全乡发放乡村振兴“金牛贷”328户680万元,有力解决养殖资金不足的问题。”左门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育祥介绍。
政策帮扶信贷支持破解“没钱养”的难题,价格保险全面兜底破解“不敢养”的难题。“购买肉牛保险的时候,政府还有相应的补贴,农户只用出一部分,购买肉牛保险使我们养殖户更加放心。”施万福说。
一道道“难题”的破解也让哔叭村肉牛存栏逐年增加,米苏旦村民小组也成了肉牛养殖的“领头雁”。“米苏旦村民小组有46户人家,养牛户就有41户,多的像施华香家就养了36头,一般少的都至少养了七八头牛,今年哔叭村肉牛存栏已经达到了3200头。”哔叭村党总支副书记万永明介绍,“牛养得多了,环境卫生也成了大问题。这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规划下,建盖了畜禽集污系统,每家每户的牲畜圈舍都有一个化粪池,然后将畜禽污水引到统一位置进行集中处理。”
“污水管网集中收集排放之后,不像以前乱排乱放,现在也不用担心污水的排放会影响到村庄环境。现在政策好,以后就是想要在肉牛养殖上大力发展,争取能够养到20头以上。”这是施万福的愿景。
截至目前,左门乡有农户1078户,肉牛养殖农户839户,占比77.82%,肉牛存栏达到133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出栏4250头,实现产值1832万元,人均可达1.5万元。通过肉牛养殖,农户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牛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