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的经商风气,是如何形成的?江公“禁止军队经商”正确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起宋朝,人们的印象是文强武弱的畸形发展以及经济的高度繁荣,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时期,同时也孕育历史上很奇特的怪象——允许军队经商。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王朝创业初期,官府人员从事商业活动也时常有之,这种商业活动,古时称“回易”或者“图回”。

据《唐会要记卷九十一》记载,贞观二十一年“令在京诸司。依旧置公廨。给钱充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回易取利。以充官人俸”,可见唐初是鼓励官员从事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以充官人俸禄,这在创业初期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是常见的,就好比一个刚开业的公司,请的员工时开不起很高的工资,就只能允许员工搞副业做兼职。

后来随着初唐相关官员的生意越做越大,就产生了与民争利的情况,于是到唐德宗时又下了一道诏令“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开始了对官员经商的管制。

北宋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百废待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笼络武将就经常犒赏将士们,但时常亦有犒劳费不足之忧,因此就允许边疆将士从事“图回”活动,以解决将帅们的后顾之忧,专心于战事,自此两宋一朝,武将经商的策略就传承了下去。

宋朝的经商风气,是如何形成的?江公“禁止军队经商”正确吗?

宋太祖画像

武将们从事的商业活动也五花八门,有一般的商品,也有盐铁等国家专营商品,从事图回的将士也越来越多。

例如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出镇庆州,期间他的部队“借随军库钱回易,得利息二万余贯,充随军公用支使外,却纳足官本”。范仲淹“回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随军公用支使”,并非中饱私囊,故他在奏折中向宋仁宗公开承认“得利息二万余贯”

宋朝的经商风气,是如何形成的?江公“禁止军队经商”正确吗?

宋仁宗画像

与范仲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任司理参军的孙沔,就是纯粹的中饱私囊,其在杭州,强买市民的大珍珠,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军士经商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利益链条逐渐固化,区域也越来越垄断,经营的类目也越来越大胆,例如到北宋末年,池州副都统郝政连柴米油盐这类生活用品也“皆令军人坐铺出卖”。

南宋名将刘光世更是抽调麾下的六分之一约8000人专门做生意,其手下两位大将乔仲福和王德更是走私贩卖官盐达5100万斤。

除了一般的商品外,武将们纷纷开始兼并土地,加之有宋一朝对土地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地产经营更成主要内容。

例如刘光世部将李显忠打仗没啥本事,但在镇江府却侵占田产四十三顷,然后广建房屋,高价租售给随军父老,从中牟利。

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武将更加铤而走险,干起来人口贩卖的勾当,例如宋真宗时兵部尚书“遣部吏强市民养及买妾”。

所以在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官吏武将经商成风的宋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蔓延,并席卷整个社会,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市民,就连佛门中人都为金钱折腰,所以苏轼有诗讽刺: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在这种浪潮的席卷下,军队的战斗意志迅速被腐蚀,战斗技能迅速废怠,许多将士“做生意”比打仗在行,用交易的心态做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明白军队经商的危害性,所以以雷霆手段通过惩办驸马都尉欧阳伦将这种势头按压了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1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铁打的文治,“纸糊”的城墙:北宋军事弱背后的文化矛盾
...同,不久后就发生了“斧声烛影”,赵匡胤驾鹤西去了。宋仁宗期间,范仲淹也曾提出迁都洛阳,还提议在洛阳先设立储仓,规划建都的一些设施。然而权重者吕相等人却说他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
2023-11-18 16:01:00
...了多用老成持重的老臣及稳健派官员,宋太宗、宋真宗到宋仁宗前期基本上较好地保持了这一传统。 当然了,在这皇帝执政期间,还是存在特别情况,就是宋太宗淳化四年任命为宰相的吕蒙正,
2024-06-04 06:03:00
狄青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朝堂之上人人都欲诛他
...恰逢西夏李元昊叛乱,国家西北局势动荡。为反击敌军,宋仁宗下诏挑选卫士远赴边疆,抗击敌军,狄青也在此列。当时,西夏大军作战频频胜利,宋军在战场上败势已成,几乎与西夏军刚刚交战便
2023-07-19 18:05:00
司马光心忧天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
...一直不断,北宋不得不在边境地区始终维持大量军队。到宋仁宗时,军队已增至100万,空前庞大。然而,澶渊之盟后的和平局面,却使宋朝上下苟且偷安,武备松弛,士兵缺乏训练,懒散骄惰,
2023-04-17 16:54:00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防,对时局看得很透彻,富有军事谋略和远大志向。正当宋仁宗准备重用张亢及策略时,却因其母丧丁忧未能实施。1033年,辽朝在幽州一带聚兵,张亢因之前的表现,立即被朝廷起用为如京使
2024-04-26 16:03:00
宋朝名将狄青的抑郁而终与时代背景的反思
...再加上宋朝时期厉害的武将本就不多,所以当时的狄青被宋仁宗很是重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信赖的。后来西夏大军侵犯渭州的时候,宋仁宗都是直接让狄青画军事地图,直接用。紧接着狄青的官运
2023-11-08 16:02:00
宋朝武将有多惨?武将狄青与包拯齐名,有武曲星之美誉却无人知晓
...伏的军旅生涯。但此时他仅仅是一名隶属御马直的骑兵,宋仁宗宝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
2023-01-13 23:14:00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的权力再一次扩大,以至于出现中书先管军事的现象。到宋仁宗时期,宰相甚至得以兼任枢密使,尤其是南宋宁宗开禧年间,宰相兼任枢密使为永制矣! ——从此以后,文官大规模充斥于军事体
2023-09-12 18:31:00
范仲淹提出业绩考核制度,为何引来多数人反对
...惨败。而之前订立了檀渊之盟的辽国现在也想趁火打劫,宋仁宗努力谈判,用了不少岁币来最终化解危机。这系列国防军事冲突是庆历新政的导火索,它将北宋原本隐藏起来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揭露了
2024-04-18 16: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