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欢迎光临!”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电子声音,收费杆缓缓抬起,小货车驶入汇川区高桥社区。
听到动静,家住1单元的居民吴流江探出脑袋望向窗外,“书记,又给我们安排啥了?”
“给大家买的长椅到了,有10张呢。”高桥社区第一书记谭平平抬起长椅的一边,大声回答。
“太好了!我们社区老年人多,平时就喜欢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小区椅子坐不下,蹲时间长了腿都麻了。”吴流江撸起袖子高兴地跑出屋外,二话不说就开始参与安装。
高桥社区睦邻驿站
高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江先燕介绍,高桥村于2010年5月正式改为社区,辖区内商住小区、安置还房、散居院落共生,城镇居民、搬迁群众、外来人口混住,居民需求复杂多样,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型社区。
为将原来单一管理的基层治理、服务供给向多元服务转型,社区于今年2月起探索“第一人称”工作法,按照“党建引领、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工作模式,创建红色美丽楼栋,发动更多在职报到党员、下沉力量、兼职委员、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高桥社区睦邻驿站
今年10月,吴流江通过线下渠道找到社区第一书记谭平平反映社区缺少休息区问题。随后,社区利用驿站邻里议事厅、红色议事亭、小区意见箱等收集群众意见,决定购买长椅解决需求。一周多时间,安装长椅的事宜得到落实,大家纷纷在群里点赞。
“我们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你来’变成‘我来’,以一第一人称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江先燕说,社区落实“第一人称”工作法,打通了群众线上、线下反映诉求渠道,社区怎么管、公共区域怎么建,都是群众说了算。
把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社区党总支部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观念,推选9名专职网格员、200余名楼栋长,整合100余名志愿服务力量,建立“社区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落实基层党建“四联系”机制,形成我来参加组织生活、我来包保网格、楼栋、我来联系代表、群众、我来宣讲惠民政策的良好氛围。
高桥社区邻里节
聚焦民生实事和群众关心关切问题,社区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十件民生实事”,把服务阵地前移在“群众家门口”,采取“一室多用、一屋多享”方式,实体化打造4个“睦邻驿站”和安置点服务阵地。
“睦邻驿站设置有桌椅、电视、医药箱、手机充电站、书吧、雨伞等共享服务设施,大家可以在这里商议事情、娱乐玩耍,以前需要到社区办理的事情,大多数也能够在驿站直接办理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让社区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睦邻驿站副站长、第七网格员谢宝旭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李坚
二审孙蕙
三审 张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9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