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让老百姓拿出5万亿买房?孟晓苏:支持有实力的改善需求入市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1-17 09:51: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让老百姓拿出5万亿买房?孟晓苏:支持有实力的改善需求入市

日前,因为一句“让老百姓拿出5万亿购房”的建议,地产大佬、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

在这番争议背后,事实究竟如何?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孟晓苏,他称这是一些人的误解,他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让低收入群体买房。

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入市

中国新闻周刊:你讲的让老百姓拿出5万亿购房的说法引发争议,为何提出这一建议?

孟晓苏:日前,在一场会议上论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时,我认为中国消费潜力巨大,经济前景值得看好。当时的数据显示,居民新增储蓄15万亿元,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最新数据是2022年居民新增储蓄17.8万亿元,如果老百姓将新增储蓄的1/3拿来用于购房、装修以及其他消费,那么,住房及其他消费就会恢复到以往水平。

事实上,2022年房地产销售额13.3万亿元左右,相比于2021年的18.2万亿元,减少了5万亿元,正因为楼市销售量巨大的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中国新闻周刊:有网友质疑,尽管整体的新增储蓄增长较快,但是很多人收入并没有提高,尤其是低收入者并没有钱买房,如何看待这一争议?

孟晓苏:这是一些人的误解,从头到尾我就没有说过让低收入群体买房。实事求是地说,2022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低收入者受到的损失较为严重,在关店裁员等压力下,一些低收入阶层甚至遇到了较突出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我建议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改善性需求入市。

对有较强支付能力的群体而言,资金并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基本是在银行的体系里空转,另外,部分人群还是刚性改善需求,而且,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这也是中央最新的精神。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

孟晓苏:楼市需求不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信心不足,在这方面,政策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将很多楼市限制性措施取消,市场反应会立竿见影。

过去,房地产市场过热,就要出台相应的限制措施,但是现在楼市过冷,就要想办法让楼市重新活跃起来。当然,因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楼市的风向标,对楼市具有带动作用,建议从一线城市着手调整措施,促进整体市场的复苏。

如何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题?

中国新闻周刊:住房问题是一大民生难题,尤其是低收入者及新市民等人群,该怎样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难题?

孟晓苏:根据我数十年从事房地产的实践,在我的设想里,住房是分轨制的。对于有支付能力的群体,主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其居住问题。对于面临住房难题的群体而言,大力发展保障房,正是应有之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为低收入者建设保障房,但客观来看,我们的建设力度明显不够。

中国新闻周刊:事实上,部分城市建设保障房的力度还是挺大的。但是有产权的保障房,好的保障房建得再多似乎也不够分,不好的保障房也遭到了弃购;而没有产权的保障房,对政府的财政压力又形成了极大的考验。你怎么看?

孟晓苏:确实如此。从现象来看,一方面,很多保障房建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配套不好;另一方面,很多青年人面临结婚等现实问题,希望能够拥有产权,不愿意住保障性租赁房,因此,我们的保障房相对于老百姓的需求而言,呈现明显的供应不足。

从根本上看,是因为我国的住房建设体系并没有理清。实际上,我国住房制度顶层设计是合理的,住房双轨制早已提出,但是保障房建设一直较为滞后。

最近,中央提出打造新的住房发展模式。在这一新模式框架下,中央明确提出了“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并且又提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多主体供给”就不只是开发商供给,还应该包括社会其他主体;“多渠道保障”,也不仅是政府提供保障,还包括企业与社会提供保障。

新的发展模式会影响未来5年或者更长时间,双轨制将会成为住房制度的主要格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将进一步确立,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进程将会加快。

未来一段时期,在保障房建设方面,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推进,需要集团化开发与成规模楼宇建设,很多大中城市都需要建设保障房,工作量很大。

保障房缺钱怎么破?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保障房建设而言,终究需要较大的投入,尤其在保障房建设体量较大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资金投入的难题?

孟晓苏:保障房是公共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政策属性,纵观全球,从责任归属来看主要应该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但是,一方面,在目前的楼市环境下,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大幅下滑,经济增长也出现一定困境,整体看财政收入不足,再动用财力建设保障房肯定是难以为继,这也凸显恢复楼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具体操作来看,让地方政府承建保障房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建议应由央企国企承担保障房的建设主体。

如果让央企国企去建商品房,反而让民营企业去建保障房,这有些难以理解。世界各国的保障房大都是由政府主持、国企建设,毕竟在房地产领域提供公共产品,是央企国企的一大初衷。

当然,这一建议并不是不让央企国企盈利,只是要限制其盈利,央企国企建保障房是按照国家和社会要求,更多地履行其职责。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已有多只发行上市,这对于弥补保障房建设资金的不足,有何裨益?

孟晓苏:经过多年探索,REITs终于在我国落地,在保租房、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已有4个保租房REITs上市。由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回笼时间长,对于资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随着REITs渠道的打通,很多长线的投资资金可以替代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短期投入,从而化解了保障房的资金压力。

当然,对于拥有闲置资金的人而言,这也是很好的投资渠道。在没有REITs等直接融资工具的时候,居民只能把钱存在银行,再由银行贷款给企业,让开发商拿这些贷款当老板。有了REITs,普通百姓就可以做商业物业的主人。现在经常遇到企业贷款不能偿还的情况,积累下去就会形成坏账。如果此时能把债务人的不动产资产中的优质收租资产做成REITs,就不仅可以使债务人减轻负债,而且可以让债权人变成权益人。

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下一步要把长租房和商业租赁房纳入REITs试点。长租公寓是REITs的优质资产,因为它本身是商业租赁型的。商业楼宇既具有一定的当期收益,又有房产长期增值的利好,可让投资人获得更多收益。如果长租房和商业楼宇能够发行REITs,就能把一批良好的直接融资产品提供给群众,相信我国人民群众的金融资产持有比重就会很快增长,这正是商业REITs深受投资人欢迎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打好攻坚战,让老百姓如期收房
...转自:长江日报我国全面部署保交房工作打好攻坚战,让老百姓如期收房□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住房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保交房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7日召开的全国切实做好保
2024-05-18 02:41:00
央行宣布!规模3000亿元 支持国企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房地产企业与收购主体平等协商,自主决定是否出售。让老百姓按合同约定如期拿到验收合格的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保交房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4-05-17 18:34:00
刚刚房地产大消息,国家定调释放了6大信号,与住房有关
...是基于房地产波及范围广、影响面大的事实,因为跟我们老百姓都息息相关,无论买房的还是买不起房的,里边都重点讲到。不能让房地产问题扩大化,还要继续发展房地产,但必须走新模式。2、
2024-07-22 14:09:00
...式平稳过渡”。张勇表示,广东将积极稳妥转型升级,以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推动房地产市场从解决商品住房“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商品住房“好不好”的问题,从“住有所居”向“
2023-01-29 12:53:00
...还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支持力度,为老百姓提供有温度的住房租赁服务,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2023-12-06 19:15:0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的部分,应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能够做的,是为老百姓提供好住房保障的支持”。张燕生指出,房地产产业占GDP约7%,加上建筑业,则占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
2023-01-12 15:06:00
多省份试点现房销售,预售制要退出了?
...要这件事没有完成,房地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其次,当老百姓在解决了衣食问题之后,新增的主要支出是住和行。“在上世纪80年代,很少有人买房,主要是先改善吃和穿;到了90年代尤其是
2023-03-14 10:42:00
...,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民以食为天,居以房为先。对于老百姓而言,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也是承载生活希望的家园。我市将继续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进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
2024-01-06 08:19:00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信心保民生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务、体育健身、社区助餐等群众急需紧缺的社区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优质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广东深圳的坪山沙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是全国首个保障性住房“云端建造工厂”及
2024-09-28 11:3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