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23:38:00 来源:戏说三国

传说中,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始祖是仙女佛古伦之子布库里雍顺。

布库里雍顺走下大雪山,成了鄂多理城的首领。可是,他的子孙因为统治不善,导致当地发生叛乱。布库里雍顺的子孙中,只有一个名叫范察的逃了出来。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范察有一个很厉害的孙子,名叫孟特穆,也叫蒙哥帖木儿。

据《满洲实录》记载,孟特穆为了替先祖报仇,把仇人引诱到了一个叫赫图阿拉的地方。他杀死了仇人中的一半,将剩下的四十余人变成了自己的奴隶,并在赫图阿拉定居下来。

赫图阿拉前有苏克素护河,后有呼兰哈达山,依山傍水,渔猎便利,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繁衍。后来,很多风水师说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就是因为孟特穆选择的地方好,找准了大清的龙脉。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之后,为了遏制北元及分裂之后的蒙古各部,与女真多个部落建立了联盟,其中就包括孟特穆所在的翰朵里部。

孟特穆被宿敌攻击,被迫逃往了图们江南岸,靠近当时的高丽王国。

朝鲜太祖李成桂篡高丽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为了安抚和收拢人心,李成桂将孟特穆封为了“上万户”,统领翰朵里部。自此,孟特穆成了朝鲜的附庸。

孟特穆活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

朱棣为了扩大明朝疆域,稳定东北边疆,下旨安抚女真各部,号召流亡在外的女真部落回归大明。

孟特穆是翰朵里部的首领,朱棣特别派使者,让孟特穆回国。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当时的朝鲜,也传到了第三代大王李芳远。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李芳远上位比朱棣还狠,而且,两人的庙号也都是太宗。

朱棣也只是赶走了侄子朱允炆,李芳远不但将兄长定宗李芳果赶下了位,还将亲爹、已经卧病在床的“太上王”、朝鲜太祖李成桂也吓得逃回了老家。

李芳远并非无能之辈,自然知道用人的重要性。他也非常重视孟特穆,千方百计进行笼络、挽留。当明朝使者到来时,朝鲜是百般阻挠,不愿放行。

这下可惹到了强势的明成祖朱棣。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嗯……明成祖怒了。

消息传到朝鲜,李芳远只能乖乖地将孟特穆放回了大明。

明成祖好不容易召回了孟特穆,自然要加以重用。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明朝已经在原女真胡里改部属地设置了建州卫,命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并赐汉姓李。

胡里改部和翰朵里部世代联姻,阿哈出和孟特穆的关系还不错。阿哈出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棣,还是他向朱棣举荐了孟特穆。

于是,在孟特穆回归后,明朝就又在建州卫旁设立了建州左卫,任命孟特穆为指挥使,并赐汉姓童。

因为阿哈出和明朝联姻,成了皇亲,顺带的,孟特穆也被视为了大明朝的皇亲国戚。两人对明朝也是忠心耿耿。

女真的多个部落在明朝的招抚之下,逐渐成了东北地区防御蒙古和朝鲜的重要力量。

孟特穆特别能活,一直活到了明宣宗时期。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有一次,孟特穆奉命配合明朝辽东都指挥裴俊,去接回被女真忽刺温部劫掠去的人口。结果,双方话不投机,大打出手。

孟特穆和他的儿子阿谷被杀,另外一个儿子董山被俘,只有孟特穆的弟弟凡察(和他们的先祖范察不是一个人)逃脱。

因为孟特穆已死,凡察就成了建州左卫的实际掌控人。

在大明朝的压力之下,叛乱者最终放回了孟特穆被俘的儿子董山。

我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董山回来了,叔侄两人开始争夺建州左卫的控制权。

明朝为了解决争端,又从建州左卫分出了建州右卫,并任命凡察为指挥使。

三卫的指挥使世袭,只需要由大明政府确认之后,就可以生效。自此,董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凡察为建州右卫指挥使,再加上阿哈出的建州卫,形成了建州三卫,一直传到明末清初。

董山生有一子,名叫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生子福满。而福满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

福满第四子是觉昌安,觉昌安的第四子就是塔克世,努尔哈赤的亲生父亲。

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并非空穴来风

说起来,努尔哈赤家族,实际上一直是大明的臣子,世代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只是,传到努尔哈赤时,建州左卫已经四分五裂了。

正因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孟特穆,为了躲避兵乱,曾经投靠过朝鲜,并在朝鲜境内长时间居住过,所以,才有人说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甚至说他们是朝鲜人。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真的按照孟特穆是朝鲜人的逻辑推理,那就太可怕了。很多国家都表示臣服过中国,投靠过中国,难道他们都是中国人?这……不敢想象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3 0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满清的爱新觉罗氏有可能是北宋徽钦二帝的后代,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民间传言,满清的爱新觉罗氏有可能是宋朝赵家天子的后代。这种传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清朝建立之初,就不断的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最早对这个事儿有记载的是顺治时期的一个姓张的官员
2024-10-31 08:59:00
顺治帝尊奉猛哥帖木儿为大清“肇祖原皇帝”是为什么?
在爱新觉罗氏的家谱中,顺治帝福临以后金开国帝王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的后裔为皇族的宗室,尊奉猛哥帖木儿(又叫孟特穆)为大清帝国的“肇祖原皇帝”。可是,翻阅史书发现,猛哥帖木儿
2023-02-15 15:58:00
为何清朝人忌讳说自己是女真人后裔
...帖木儿不仅是部落的酋长,而且还世袭万户的职位,可见爱新觉罗家族确实曾有非常显赫的历史。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在部落有威望而且忠诚于大明王朝的首领。1403年永
2024-04-26 21:19:00
金朝灭亡后女真文化得到传承
...时,首领努尔哈赤也以金朝后裔自居,把自家的姓氏改为爱新觉罗,奉“金”为国号。《旧满洲档》和《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多处称金朝为“我们金国”、“我们先朝金国”,尊金朝皇帝为先帝。
2023-09-13 14:53:00
何和礼:五大臣之一,娶努尔哈赤嫡长女为妻,世代同爱新觉罗联姻
...光环。董鄂氏一族,因他而璀璨,成为清初显赫勋贵。与爱新觉罗的联姻,对这样的勋贵家族而言,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佳话。【曾孙女为顺治帝宁悫妃】东果格格,虽为平妻入何和礼门,却凭太祖嫡
2024-08-27 12:06:00
努尔哈赤:满人的骄傲与明朝的梦魇
...的文章时,更直接努尔哈赤称为“野猪皮”。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清王朝的奠基者,25岁始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并割据辽东,萨尔浒之战破明军十余万,又迁都沈阳,席卷辽东,在其
2023-12-09 22:13:00
...佛古伦吞食神鹊所街的朱果而怀孕,最终生下了一男,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英雄。此人长大后,乘船而下,在长白山东南一带调节了当地三个小部落的纷争,被推举为首领,最后发展为了满洲。经
2024-04-29 21:00:00
...后,努尔哈赤为了攀附金朝皇族,于是去汉姓,改姓为“爱新觉罗”,“爱新”就是金的意思。元朝时期的五个万户胡里改部又称“火儿阿部”,首领为古论氏,又写作“古论”,在女真语中的意思
2024-04-29 20:59:00
清朝起源揭秘:孟森发掘被清朝皇帝极力隐瞒的“黑历史”
...的太庙中,供奉着一位神秘的“大清肇祖原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孟特穆,又名猛哥帖木儿,被视为清王朝的开山肇祖,他是清朝前身建州女真斡朵里部的一位部落头人。在建州女真发展史上,有过
2024-05-06 2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