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成祖皇位传承之谜:朱高炽与朱高煦之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4 21: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的最大诡异在于,明仁宗在位十个月而亡,如果明成祖多在位1年。就要面对当当年和他父亲一样的局面。是立太孙。还是立朱高煦。这是题外话,不在讨论之列,我们来说说明成祖为何不易储。

明成祖皇位传承之谜:朱高炽与朱高煦之争

明成祖不喜欢朱高炽是肯定的,因为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行动不便。明成祖马上皇帝,而朱高炽的行为实在和自己差的太远。所谓不类己。不得自己的喜欢。但明成祖也知道。朱高炽深受文官的拥护和支持,而国家却要依靠文官和士大夫来治理。让朱高炽继位就是必然的选择。知子莫若父,明成祖虽然很喜欢朱高煦,也知道朱高煦得到了功勋集团和武将的支持,但朱高煦脾气暴躁,智商能力都不如朱高炽。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朱高煦就是一个政治低能儿。如此愚笨的人的确不是当皇帝的材料。

明成祖皇位传承之谜:朱高炽与朱高煦之争

再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位必须是嫡长子继承,明朝皇位继承基本上很平稳。没有汉唐皇位继承那么血腥残酷!就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遗训。而明成祖靖难之役举的旗号就是建文帝违反祖制,如果自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易储,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而靖难之役所举的旗号就可笑了。而高炽作为太子处理国事公允,勤政爱民颇得内阁的赞赏和支持,所作所为没有过错和僭越,无理由废立太子动摇国本,实在是不应该。而且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后来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对这个大孙子钟爱异常,朱高炽之所以没有被废,一半的原因是依靠了朱瞻基。但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月就驾崩了,但他开启了‘’仁宣‘’之治。却是明朝的辉煌时代

明成祖皇位传承之谜:朱高炽与朱高煦之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棣死后,明朝皇位争夺战有多精彩?
几年前热播的《大明风华》将明成祖朱棣传位的事情渲染得非常惊险刺激,让许多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明成祖传位也很精彩。故事背景明成祖是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却突然去世的,而他
2023-05-10 10:38:00
明成祖至宣宗时期:皇位传承与后宫势力的角逐
当年,明成祖朱棣对自己的继承人、皇太子朱高炽非常不满意,几次要换掉他。但朱高炽有一位贤明的太子妃张氏,而且张氏给他生了三个好儿子,其中老大朱瞻基非常出色。所以朱棣反复权衡之后,没
2023-09-24 17:01:00
明宣宗朱瞻基:文武双全的明朝皇帝之谜
...一,600年来无解之谜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贤孙\",也是明仁宗朱高炽最杰出的儿子。由于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非常看重和自己一样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孙子,
2023-12-09 05:16:00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何会立体弱多病的朱高炽为太子?
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体弱多病,次子朱高煦则骁勇善战,更像自己,靖难之时还多次救过自己的父亲,因此深受朱棣的喜爱。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也没有册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是选
2024-11-23 10:01:00
揭秘汉王朱高煦之死:明宣宗朱瞻基是仁君还是权谋家?
...使是亲兄弟父子之间,都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是众望所归,但是汉王朱高煦因为在战场上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所以也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喜爱,一度想立
2024-03-24 02:23:00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忘祖父的样貌。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一位隔辈亲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祖孙二人的故事,康熙帝是在驾崩那一年才第一次见到年幼的乾隆帝,而朱瞻基却是从小就跟在这位征战沙场的祖
2023-06-29 12:06:00
聊聊明成祖朱棣的四个儿子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通过起兵谋反,从侄子建文帝手上抢过来的,实际上可以说是“乱臣贼子”,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明成祖开创大明盛世“永乐盛世”。明成祖贵为皇帝,他的后宫妃嫔不少,但是他的儿
2023-07-02 09:38:00
都是清君侧,靖难之役能成功,为何朱高煦却惨败了
...成了朱高煦惨败的呢?一、朱瞻基比朱允炆要来得“狠”明成祖朱棣,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参加过“靖难之役”。后来朱棣成为皇帝,长子朱高炽被朱棣立为太子,二子朱高煦立为汉王,三子
2024-02-28 16:26:00
朱高燧:毒杀父亲朱棣,陷害大哥朱高炽,为何最后竟得以善终?
...谋划着陷害他大哥太子朱高炽。可他们这计划没多久就被明成祖朱棣给识破啦。那会儿正好是明成祖北征的时候呢,这起想要破坏太子地位的事儿可把正当盛年的明成祖给惹怒啦。他立马就下令把朱
2024-09-01 10: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