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2:06: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朝历代的皇帝,在挑选皇储的时候总会考虑到不同的因素,比如年龄的大小、能不能服众,或者是否有治国能力,算不算孝子贤孙。最为有趣的一种现象,皇帝对儿子没有太大好感,对孙子却是疼爱有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隔辈亲。

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都发生过,我们对清朝雍正帝的继位合法性争执不断,毕竟这位四爷在九子夺嫡的时候表现并不出众,一副韬光养晦的样子,可恰恰是这个看似不争不抢的胤禛夺得了皇位。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胤禛矫诏篡位,将康熙帝遗诏里的“传位十四”多加了一笔,改为“传位于四”。其实我是比较偏信雍正帝合法继位的,这是因为他有一个聪慧乖巧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据乾隆帝弘历在《晴碧亭忆旧》里回忆,祖父对他的关心随处可见,有一次弘历从山下跑来的时候,康熙帝着急地喊道:“小心点,别摔倒了。”祖孙之情溢于言表,六十年后的乾隆帝还不忘祖父的样貌。

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一位隔辈亲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祖孙二人的故事,康熙帝是在驾崩那一年才第一次见到年幼的乾隆帝,而朱瞻基却是从小就跟在这位征战沙场的祖父身边。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朱瞻基是朱棣的长孙,从出生的时候就得到了朱棣的喜爱,朱棣每次处理完军事的时候,都会去看看可爱的小孙子,享受含饴弄孙的快乐。朱瞻基四岁那一年,祖父朱棣正式宣布发动靖难之役,年幼的朱瞻基不知道,这一场战役事关全家的生死存亡,一旦祖父从前线败退而归,那么燕王府将会被冠上谋反的罪名,等待他的将是死亡。

1402年,燕军攻下应天府,建文帝不知所踪,祭拜完朱元璋的皇陵,朱棣在南京即位称帝,废黜了建文帝的年号,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祖父登基称帝后,八岁的朱瞻基随同祖母来到南京,长在北方的朱瞻基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可是一到肃然的宫廷竟能收起顽皮的性子,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朱瞻基的行为赢得朝廷官员的赞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将来必是大有一番作为的一国之君。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随着朱瞻基逐渐长大,懂事听话的他在宫中进进出出,难免会遇到年长的皇室宗亲,朱瞻基总是向他们礼貌问好,非常尊敬长辈。明成祖对朱瞻基的乖巧十分欣慰,皇子皇孙们到了年龄要接受教育,他决定为小孙子仔细挑选一位启蒙老师。

明成祖为朱瞻基挑选的老师是靖难功臣姚广孝,一位学问渊博的儒僧,是明成祖最为敬重的谋臣。分量这么高的姚广孝给朱瞻基做老师,可以看出明成祖对他是多么喜爱了。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除了姚广孝以外,明成祖还要求翰林院文士为朱瞻基讲授治国之术和儒法之道,这是明成祖有意培养朱瞻基做继承人的信号。明成祖对朱瞻基的栽培不仅体现在请儒学大师为他讲学,还十分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懂得自己的行为能对孙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1409年,明成祖巡狩北平城,朱瞻基跟随祖父一同出巡,沿途中看见一大片农田,明成祖便令兵士停下龙辇,亲自带着十几岁的朱瞻基到田间,看农民的辛苦劳作,并教他认识各种农作物和农具。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他在封儿子做藩王之前,派他们去安徽凤阳守祖先皇陵,让他们感受一下民间疾苦。不像其他皇帝象征性地锄一下地,明朝前期的皇帝都对农作有天生的亲近感,不仅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还因为他们更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要想巩固统治基础,首先要安抚好农业。

朱元璋对儿子的磨练,被朱棣当作祖宗遗训,同样应用到朱瞻基的身上,并让养尊处优的朱瞻基明白了关爱百姓、珍惜农力的道理。经过祖父的教诲和培养,秉性聪慧的朱瞻基每次读书必定从头读到尾,领悟朝代兴盛衰亡的道理。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1410年,明成祖率领大军亲征蒙古,皇孙朱瞻基则留守北京,开始试着处理国事,内阁大臣夏元吉负责辅导,朱瞻基处理政事的果敢老练是从哲学来的。

1411年,年仅14岁的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之后他一直伴随在明成祖的身边,跟随祖父出兵征讨。明成祖把发展祖宗基业的希望寄托在贤孙的身上,他多次对太子朱高炽说:“今后,天下可以太平了。”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1413年,明成祖的皇后,朱瞻基的祖母病逝,对于这位苦心抚养自己长大的祖母,朱瞻基和祖母的感情十分深厚。这一年,朱瞻基跟随祖父来到北京,将仁孝皇后的灵柩安葬到这里,随后又和祖父来到安徽凤阳,参拜祖陵,成祖叫他一定要铭记祖辈们开创江山的艰难。朱瞻基为父亲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初明成祖登基称帝,曾想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当时的朝臣争执不下,一时拿不定主意,好在学士解缙来了一句“好圣孙”,让明成祖豁然开朗,即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

朱高煦嫉恨长兄朱高炽,多次想方设法的谋害太子,伺图夺取皇太子的位置,他常常对左右说:“像我这样文武双全的人,为什么不能做秦王李世民?”这句话突显出了朱高煦的野心,他想像李世民那样发动兵变,夺取太子的位置。朱高煦的心思朝臣皆知,朱瞻基也小心警惕叔父觊觎储位的野心,并设法为父亲排忧解难。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有一次明成祖命令皇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皇太孙朱瞻基去拜谒明太祖的孝陵,为先祖扫墓。朱高炽的身体肥胖,走路不稳健,需要两个随从扶着,朱高煦认为这正是戏耍长兄的机会,便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直言道:“前人跌倒,后人知警。”这时朱高煦听到后面有人幽幽来了一句“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头一看,正是自己机敏勇敢的侄子朱瞻基。明成祖疼爱聪慧的朱瞻基,而朱瞻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屡次化解父亲的尴尬和无奈,巩固了父亲的太子之位。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1425年,即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当时的太子朱瞻基正在据守南京,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火速赶往北京城,由于动作太快,想要加害他的朱高煦没有得逞。朱瞻基明白这位叔叔的心狠手辣,而朱高煦依仗的是当初参加靖难的军人集团,因此朱瞻基不得不依靠成祖时期留下来的文臣集团。历史有时候会惊人的相似,此时的朱高煦和朱瞻基剑拔弩张,像极了20多年前的朱棣和朱允炆。

朱瞻基即位三个月后,朱高煦派人痛斥明仁宗和朱瞻基违反永乐旧制,一如当初朱棣派人警示建文帝洪武旧制。仁至义尽的朱瞻基宣布出征,本来朱瞻基是打算派阳武侯薛禄讨伐朱高煦。可阁臣杨荣坚决反对,他的一句“皇上记不记得李景隆事件”警醒了朱瞻基,当初建文帝将举国之力交给李景隆,结果因为李景隆的战术无能,致使靖难之役结局扭转,兵力处于弱势的朱棣成功进入南京城。

朱瞻基从小受祖父朱棣喜爱,耳濡目染下轻松平定叔父叛乱

在文臣们的劝说下,朱瞻基下定了亲自出征的决心,从小跟在朱棣身边的朱瞻基见多识广,文治武功更是不在话下。这场斗争最终以朱高煦的失败告终,也标志着靖难武将集团的失败,文臣治国的局面开启。

明宣宗朱瞻基落得和堂叔父朱允炆一样的下场,不仅是因为他身边的文臣有勇有谋,还因为他吸取了建文帝的教训。后车之师不忘前车之鉴,当初靖难之役为藩王作乱提供了自信,朱瞻基的亲自出征就是要打消那些藩王的幻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瞻基:铁血手腕与智慧并存,开创“仁宣之治”
朱瞻基的继位脉络和叔父朱允文无比相似,都是少年得意,年轻皇帝但却遭到叔父反叛,但朱瞻基利用自己的铁血手腕和智慧斗倒了众位皇叔,巩固皇位。朱瞻基幼年时,祖父朱棣起兵造反当上皇帝,而
2024-03-20 04:38:00
如果朱高炽跟朱标一样早亡,朱棣会传位朱高煦,还是好圣孙朱瞻基
...与自己性格相似的次子朱高煦,还是选择年轻有为的孙子朱瞻基?这个决定不仅关乎朱氏王朝的未来,更牵动着整个帝国的命运。朱棣曾凭借"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他深知皇权更替的凶险。在这场
2024-08-29 11:37:00
朱瞻基将明朝推向中兴,为何被称为“蟋蟀天子”?
...坤,古今中外最与这句话适配,恐怕非大明的六边形战士朱瞻基莫属了。别人都是靠爹才当上了皇帝,而他爹却是靠他才当了皇帝,既能舞文弄墨、又能厮杀战场,但凡是玩的,就没有他不会的,蹴
2023-01-03 15:05:00
于是就这样,胡善祥成为了朱瞻基的妻子,到了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正式即位,为明宣宗,胡善祥也被立为了恭让章皇后,正式执掌凤印,掌管六宫。早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时候,
2024-06-30 21:31:00
太孙朱瞻基选嫔妃一脸无奈,顾全大局为了皇权,还是辜负了她
...可小编今天说的这位皇帝却是明朝废后的第一人,他就是朱瞻基,明朝第5位皇帝,很多皇帝废后的理由往往是皇后犯了大错,可他的理由却不尽相同,古代大多都是包办婚姻,皇帝亦是如此,许多
2024-11-10 09:44:00
朱瞻基能文能武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毁掉了明朝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他即位的10年间,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朱瞻基的祖父是朱棣,朱棣骁勇善战,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迅速扩张领土,讨伐周边的小国,试图以武力迫使周边国
2023-07-19 10:21:00
朱瞻基废皇后烧亲叔,为何还能被称为一代明君
...身材肥胖也成为了历史上很特别的皇帝。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有自己独特的成名之路。朱瞻基因为更加宠爱另一个妃子,就毫无缘由的废黜了原本的皇后;还因为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几次三番的
2024-05-16 19:25:00
明宣帝的身上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帝王更具争议。传世之孙,文武双全,寄予厚望的好圣孙朱瞻基,更是令朱棣直接略过子辈传位于他。历史戏剧的开始重演,叔叔朱高煦的谋反一如当年,不过结局却并未如他所料。破死局,躲截杀
2023-04-18 15:35:00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朱瞻基,即明宣宗,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在位共十年。他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
2024-06-23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