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师生走出校门,掀起劳动实践热潮——
春天“定制版” 劳动课来了
栽培植物。肖讷 摄
记者 肖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好时节。扬州师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以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把春天装进课堂里。
打造校内育人场所,让劳动随时发生
“老师,我的大蒜发芽了”“我给花儿浇水了”“老师,我的乌龟睡醒了”……近日,邗江区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在教室里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春日角”。
在“春日角”创设之前,老师们集思广益,与孩子们商讨要种植的农作物以及要养殖的小动物,确定动植物属性,并拿出了多个方案。“我们利用走廊、室内活动区域等空间,设置‘春日角’,使其不仅具有绿化幼儿园、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参与劳动的切入点。”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连日来,江都实验小学围绕屋顶农场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小小的屋顶农场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据了解,屋顶农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由各班学生讨论决定,从泥土和种子的准备,到播种后浇水、施肥、松土、除虫、间苗、采摘等,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
“屋顶农场建成以来,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跨学科融合,激发孩子创造力
饺子是一种常见美食,尤其到了春日,扬州人多喜欢以野菜为馅。26日上午,桃园小学北校区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将劳动实践融入语文课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一起包饺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课堂上,家长和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拿皮、加馅、折叠、捏合,一只只饺子转眼间在同学们的手中包好了。
“这样的融合课堂非常有趣,课程大大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学校老师郝金燕表示。
日前,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小学部走进珠湖综合实践基地,同学们耐心听老师讲解,分辨农作物的特性,了解生长过程,动手参与模型制作,手工编织绳结……整个活动将劳动实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综合施教,让劳动教育春意盎然
自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中小学进行独立授课以来,扬州中小学都开设了特色劳动课程,鼓励学生们掌握一到两项劳动技能,培养学生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是一个‘综合施教’的过程,要多主体、各方面综合发力,才能发挥真正的育人效应。”汶河小学副校长高慧表示,将劳动转变为劳动教育需要对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实践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增强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教室到校园、从校内教室到校外劳动基地,随着劳动场域扩大,劳动教育也在不断走向纵深,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赋能学生成长。”高慧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