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空间科学与应用:持续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22 06: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记者 高雅丽

中国空间站已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工程随即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全面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目前,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并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空间应用正有序展开、成果频现。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牵头负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指挥王强说:“空间站的建设运营为推进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建制化、体系化、综合化优势,着眼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在重大空间科学问题突破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发挥了核心和攻坚作用,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跨越发展。”

建制化力量建立应用体系

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核心就是探索未知,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之初,国家就把这副重担交给了中国科学院,明确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的论证、立项与实施。

中国科学院在与空间科学各主要领域对应的基础科学方面有坚实的基础和很强的科技力量。面对这项我国迄今为止领域最广、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应用任务,中国科学院作了重要的安排和部署,科研团队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实验。

“我们瞄准国际空间科学领域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方向,统筹部署多学科空间科学应用。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和第二步任务中,从无到有,建立了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研制体系。”王强说。

在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应用新技术等领域,空间应用系统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攻克了 500 余项关键技术、全新研制了600余台套有效载荷,相关成果在应用卫星型号上实现了推广应用,产生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彰显了载人航天应用的前瞻引领作用。

例如在对地观测领域,空间应用系统攻关研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超光谱成像仪、多角度宽谱段成像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一系列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仪器,采用全新技术体制,技术指标先进,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相关技术成果迅速在风云、气象、海洋等业务卫星上进行了转化应用,取得了突出效益。

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空间应用系统开展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金属合金、纳米及复合材料等数十种新型材料的空间制备实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地面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已得到成功应用。

在应用新技术领域,空间应用系统首次在空间飞行器上在轨二次释放微小卫星并实现了对非合作目标的近距离成像观测、精确绕飞或飞越观测,为航天器编队飞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把实验室搬到太空

2023年6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交付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随后,这些从空间站“旅行归来”的样品被来自天南地北的科学家分别接回实验室,开展后续研究。

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开展了 60余项实验项目、上万次在轨实验,获得了近60TB原始实验数据,下行了300余个科学实验样品。其中,空间冷原子钟、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等项目取得国际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引领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快速发展。

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在四大领域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打造空间技术应用研究“梦工场”。

这些设施上配备了多种先进的精密检测、实验支持仪器,如材料实验X射线实时诊断、流体实验的数字全息、燃烧实验的弱光ICCD检测、超冷原子的两级交叉光阱冷却、生物实验的微通道 PCR 芯片扩增和人机协同高精度微操作器等。

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学科覆盖全面,空间站舱内有25个科学实验机柜与一系列舱外设施,能够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诸多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每一个实验柜或舱外设施都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验室。

目前,多项科学实验和试验在空间站完成。中国科学院承担的“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生命科学实验项目进展顺利,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基础、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在空间材料科学方面,空间站实现了硒化铟材料的空间制备,发现铋掺杂硒化铟材料性能优异,迁移率是超薄硅材料的15倍,且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开发应用有望推动场效应管的升级换代,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些科学实验研究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下的基本科学规律、机理,探索人类长期太空生存面临的科学问题,将积极推进空间科学向应用转移,进一步提高我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王强说。

此外,为了实现天地高效协同,大幅提升在轨实验效率,空间应用系统还在地面建成了实物镜像系统、数字镜像系统及空-地“云”平台,创新发展了人机融合、数字伴飞的空间科学实验模式,形成了“端到端”低延时遥科学实验和海量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建成了全寿命周期载荷研制支持平台、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设施和太空实验室地面实验基地,为载荷设计、总装、集成测试等研制工作,以及科学项目遴选与培育、地基研究和匹配实验等,形成了实验载荷/样品全寿命周期研制试验支持能力。

王强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构建了“天地协同、开放灵活”的复杂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多领域、多任务、多载荷高效协同工作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创新了空间科学实验范式,极大降低了空间科学实验门槛。

推进我国空间科学迈上新台阶

当前,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即应用与发展阶段。今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全国发布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公告》。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介绍,太空实验室未来10年可支持在轨开展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与应用4个研究领域的近1000个研究项目。

中国空间站是未来十几年我国最重要的近地太空实验室,将引领新一代空间应用和技术发展,涉及重大科学前沿、重要应用基础、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向产业界转移知识和技术。

“未来10年将是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可以研究宇宙的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探索从宏观天体到极端条件下原子与分子的基本规律,开启中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时代。”张伟表示。

“空间站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近地空间研究基地,我们将始终牢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按照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努力争取让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前沿,在应用基础和新技术方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王强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并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各项空间应用有序展开。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空间站收获了什么成果?中国载人航天
2023-08-25 13:48:00
...海省海西州举行,对外发布了自2019年上述项目启动以来产出的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据介绍,光学台址监测课题组圆满完成了赛什腾山光学台址勘选要求的各项任务。经过连续3年多的光学台址
2023-09-24 22:14:00
...有重要意义。此前,斑马鱼和果蝇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有人会问:“投入巨大,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天入海?”近期的科技创新成果,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前不久,神舟十九号
2025-04-01 06:55:00
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来了
...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并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各项空间应用有序展开。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空间站收获了什么成果?中国载人航天
2023-08-25 08:48:00
...开展科学研究,观测宇宙射线、太阳活动等,进一步推动空间科学发展。依托月球这个天然科学实验室,聚焦宇宙起源、生命科学等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产出的原创性成果有望成为人类科技
2024-08-05 06:12:00
...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连续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引导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特点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需求,围绕
2023-01-04 08:33:00
科技活水兴渔富民
...间,利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种资源,为提高土地产出率,破解渔业发展瓶颈进行积极探索。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莫杰介绍,重庆以种养循环为路径,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
2023-01-12 05:05:00
做大做优创新平台 推动发展能级跃升
...张可协调调度、支持不同应用的科研数据传输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走进生产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近年来,我国科
2024-06-24 01:57:00
北京怀柔科学城发布一批重大成果 向世界发出“邀请函”
...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已全面开放,运行情况良好。下
2024-04-28 21:1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新奥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网讯(张新)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核心任务之一
2025-11-03 18:04:00
中央音乐学院发布音乐脑机接口“央音一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音乐脑机接口“央音一号”,近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发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表示
2025-11-03 16:52:00
11.11提前抢!三联家电折扣让利,家电焕新正当时
鲁网11月3日讯随着11.11购物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全国家电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山东地区更是提前进入 “焕新倒计时”
2025-11-03 15:52:00
安徽牧羊人可持续时尚工业园项目开工 致力打造羊毛针织行业的佼佼者
大皖新闻讯 11月3日,安徽牧羊人可持续时尚工业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0万件成衣,7200吨纺纱
2025-11-03 16:11:00
“景德镇鸡排哥”用一碗香辣鸡排撬动全网关注,这座千年瓷都再次被推上流量风口。草根摊主的日常片段在网络掀起打卡热潮,小众街巷因一条短视频迎来客流井喷
2025-11-03 12:25:00
乘AI之势,筑电子产业之基,CPCA Show Plus 2025 圆满闭幕,2026再相见!
2025年10月28日-30日,电子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国际电子电路(大湾区)展览会(以下简称:CPCA Show Plus)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盛大举办
2025-11-03 12:43:00
培育钻值得购买吗?超全选购攻略一篇搞定,附头部品牌深度测评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琢磨“如何高性价比的结个婚”,培育钻石凭借着价格优势、环保理念,正成为暗潮涌动的钻戒市场的新宠。据统计
2025-11-03 12:45:00
未来,AI有望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
大河网讯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食品创新,它不仅能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通过文本生成全新食品配方,还能辅助设计个性化营养食品
2025-11-03 13:10:00
2025 年,Facebook 依托 Meta 生态的 29.8 亿全球月活用户(Statista 数据),仍是企业海外拓客的关键阵地
2025-11-03 12:46:00
彰显国际范科技范 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圆满落幕
角色扮演者在金海豚动漫游戏嘉年华现场打卡。厦门游戏企业展台带来多样互动活动。游路演活动现场,企业展开对接。(动漫节组委会 供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洪慧敏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除署名外)昨日傍晚
2025-11-03 08:55:00
报告:亲身体验“在地风物”成年轻人出行新理由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马蜂窝联合召开“旅游目的地探索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该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风物报告》
2025-11-03 09:28:00
几何之厦落子广州白云机场T3,以“文化坪效”重塑机场商业价值
(2025年10月30日,广州电) 今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通航,与这座未来年客流量超千万级航空枢纽一同启幕的
2025-11-03 09:59:00
固安:“共享工厂”赋能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网讯(万倩、王智钢)走进汉旗电子科技(固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企业新升级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这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生产基地
2025-11-03 10:00:00
梦启未来!2025年“兴火·燎原”创新马拉松公开赛火热报名中
创新驱动发展澎湃潮涌,“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年年相约,再启新程,2025年“兴火·燎原”创新马拉松公开赛正式开放报名
2025-11-03 10:29:00
阿宽食品以品类创新引领发展:从红油面皮到土豆泥泥面、魔芋系列
10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眉山市召开。当天,阿宽食品作为代表企业设展,重点展示了包括红油面皮
2025-11-03 10:29:00